德宜智公司4台鑽床將於近期運往浙江杭州。圖為技術人員在檢查摩擦材料鑽床元器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姜遠海 攝)
6月14日,棗陽開發區。
湖北飛龍摩擦密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決策層,在商討投資辦新廠區事宜——原有産能已不能滿足訂單需求。
湖北德宜智精密機械有限公司,技術員正在調試一款鼓式摩擦材料後加工柔性生産線——本地企業訂購意願強烈。
棗陽市副市長馮曉濮介紹,汽車摩擦材料包括汽車剎車片、離合器麵片等,由近20種原材料按一定配比混合,經一系列生産加工工藝後製成。棗陽是我國三大汽車摩擦材料生産基地之一,從事相關製造和服務的企業110多家,年産能達20萬噸以上,佔據全國約20%的市場份額。
復工復産以來,該産業集群在龍頭企業帶動下快速復蘇。
“飛龍”帶頭,集群出貨月增三成
6月14日,湖北飛龍汽車摩擦材料出口生産基地,産品經過混料、熱壓、磨邊、清灰、打碼等工序,包裝、外運。
“這是在給濟南重汽等主機廠生産摩擦材料。”湖北飛龍總經理馬艷兵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復工以來,他們每天要為濟南重汽生産各類摩擦材料近百噸。
“復工後,內貿需求增加,生産線滿足不了訂單需求。”馬艷兵説,出口基地産能尚未完全發揮,公司遂將出口基地60%的産能改作生産內貿産品。
據介紹,近3個月,公司汽車摩擦材料月增産50%以上。即使這樣,一些簡單工藝比如熱壓加工工序,仍然忙不過來,不得不精選5家本地企業代工。
湖北飛龍始建於1970年,主要生産汽車用鼓式、盤式摩擦材料,與東風、一汽、濟南重汽、福田等20多個總裝廠配套,是目前全國生産、銷售汽車摩擦材料龍頭企業之一,也是首家進入歐洲拖挂車OE市場的中國生産廠家。2020年1月至5月,該公司累計出貨量追平去年同期。
棗陽市科經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復工以來,主機配套、社會銷售(汽車配件銷售、4S店、維修店)産品都供不應求。目前,汽車摩擦材料集群大部分企業連續3個月超過去年同期産銷量30%。
裝備給力,搶佔行業制高點
棗陽市中小企業科技孵化園,德宜智公司車間,技術員楊狀、張聰正在調試鼓式汽車摩擦材料後加工柔性生産線。
該生産線是新研發産品,集內弧組合磨邊、切邊、臥式鑽孔、磨報警線、刷灰、打碼等工序于一體。目前,已有2條此類生産線在浙江盛達公司調試完畢,並投入生産。
據介紹,該公司2020年累計銷售機床(生産線)36套,分別比2018年、2019年同期多4套、5套。
銷售數據顯示,2020年湖北飛龍、華聯、風神等本地汽車摩擦材料生産企業,已訂購13套,超過總出貨三成多,比去年多4套。
“設備先進,生産帶勁。”馬艷兵告訴記者,出口生産基地的數十台鑽床,都來自德宜智公司。
德宜智公司2014年成立,到2020年5月底,將摩擦件精度國家標準提高了10微米,獲得授權專利39項。公司研製的汽車鼓式剎車片鑽床佔國內市場60%以上,並出口到東南亞。
德宜智公司負責人吳開國稱,在湖北飛龍、興亞等龍頭企業技改需求帶動下,公司機床産品已更新4代,目前正在研發第5代産品。
馬艷兵告訴記者,德宜智、喬興機械、致合通機械等10多家後加工設備生産企業,通過靠前掌握摩擦材料生産企業需求,對設備進行不斷研發改進。改進後的設備,促進摩擦材料生産工藝的提高,飛龍、興亞、龍運等31家企業完成技改擴能,突破技術瓶頸。
原料升級,無石棉工藝全國領先
位於棗陽市南城發展大道旁的三湖礦纖有限公司車間內,硅酸鹽礦物纖維正在封裝。
三湖礦纖總經理盛光輝告訴記者,這些礦纖70%銷往本地汽車摩擦材料生産企業。“從4月開始,湖北飛龍每月增加了20噸需求。”
礦物纖維作為耐高溫材料,是汽車摩擦材料産品必需的原料之一。“之前,汽車摩擦材料裏的礦物纖維實際是石棉,雖然便宜,但制動摩擦産生的粉塵,有致癌風險。”馬艷兵介紹,研究證明,硅酸鹽礦物纖維比石棉性能更優且無相關風險,本世紀初,國家逐步對摩擦材料石棉纖維進行硅酸鹽礦物纖維替代。
盛光輝的父親是硅酸鹽礦物纖維研製專家,原在河北邯鄲辦廠,生産硅酸鹽礦物纖維等。本世紀初,湖北飛龍、興亞等汽車摩擦材料生産企業,紛紛採用硅酸鹽替代石棉,棗陽需求猛增。為貼近服務,2013年,三湖礦纖在棗陽投産。
盛光輝説:“2020年10月,汽車摩擦材料原料將全面禁用石棉纖維。相信公司會迎來一波新的發展。”
據介紹,棗陽市有10多家原材料生産企業,他們對原材料的提檔升級,進一步助力棗陽無石棉汽車摩擦材料生産工藝站穩全國領先地位。目前,棗陽“無石棉汽車用制動器襯片”被國家科技部、原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批准為“國家重點新産品”,“無石棉冷後一次成型制動器襯片”被列入國家級火炬計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姜遠海 通訊員 林萬平 楊子雯)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