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鑼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0-07-15 09:24:5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武漢鑼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知名交響樂團青睞的中國樂器 千錘百煉“聲震”四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1

6月19日,武漢海平樂器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平敲響一面重達185公斤、直徑近2米的大抄鑼。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2

漢鑼保持手工製作的傳統工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千錘百煉,一錘定音,這是制鑼業的行話。鮮有人知,武漢鑼已悄然出口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各國知名交響樂團選用,享譽世界。

  2020年6月,漢鑼製作技藝被評為第六批省級非遺項目。

  武漢最大鑼廠六成産品出口

  疫情暴發後,著名音樂家譚盾為武漢祈福,創作《武漢十二鑼》,現場演奏所用的大抄鑼來自武漢。“在飛機上聽到螺旋槳的聲音,總感覺是武漢鑼聲。”紀錄片中譚盾自陳,在飛行途中突生靈感,寫出《武漢十二鑼》。

  2月15日,譚盾在比利時音樂廳執棒,寄託“有愛無疆、和諧共生”情懷的《武漢十二鑼》,令世人落淚。4月12日,譚盾攜《武漢十二鑼》回到上海,運用3D和5G技術,讓6面在紐約和6面在上海的抄鑼同時奏響,鑼音渾厚,繞梁不絕。

  4月24日,譚盾演出租用的6面大抄鑼,運回黃陂,終點是漢鑼技藝保護單位——武漢市海平樂器製造有限公司。《武漢十二鑼》首演所用的12隻武漢大鑼,由布魯塞爾各·交響樂團友情提供,鑼身印有“武漢高家河鑼廠”字樣,這正是海平樂器的前身。

  海平樂器是目前武漢最大的制鑼廠,生産風鑼、抄鑼、包鑼、雲鑼、奉鑼、月光鑼等,直徑從10釐米至186釐米不等。年産量300余噸,其中60%産品銷往海外,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

  6月19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驅車來此,廠內爐火正旺,錘聲叮噹。美國、加拿大、德國的訂單已排到8月。董事長王志平介紹,從銅變成樂器,需經過熔煉、鍛造、成型、整平校正、拋光、定音等工序,尤以鍛造和定音最具技術含量。鍛造不到位,銅鑼連聲音都發不出;定音更是手、眼、耳在極短時間內的高度配合。

  “通過反復捶打鑼中央部位,確定厚薄彈性,邊敲邊聽,如果厚了就要拉開,薄了拉緊,找到整面鑼的共鳴點,最終一錘定音,同頻共振才有好音色。”王志平説。

  武漢鑼在世界留下英名

  “我合作過的全球各大樂團,無一例外都在使用武漢大鑼。”譚盾盛讚,武漢鑼在全世界留下了英名。

  常赴國外演出的古琴演奏家丁承運介紹,18世紀末,我國大鑼西傳歐洲。“大鑼是中國民族樂器中唯一進入交響樂團的樂器,鑼來自中國,可以説以武漢為主。”

  武漢愛樂樂團樂隊經理趙峰親眼所見,倫敦交響樂團、維也納交響樂團所用的鑼出自武漢。“雖然鑼的演奏分量不多,但每次出場都很關鍵,常能烘托濃厚氣氛。”

  武漢為何出名鑼?武漢市文旅局非遺處處長王建軍介紹,一是原料,大冶銅綠山,古出銅之所,鑄就了楚地特色的兵器與樂器;二是工匠,武漢現有7家鑼廠,黃陂高家河是源頭,所謂無陂不成鎮,正是對黃陂“九佬十八匠”的肯定。清乾隆年間,武漢已是全國銅響器製作中心之一,漢鑼與蘇鑼、奉鑼、京鑼並稱四大名鑼。

  百年高洪太奠定武漢鑼地位

  提起銅鑼,不得不説高洪太。“買藥要買葉開泰,買傘要買蘇恒泰,買鑼要買高洪太。”這是武漢3家著名老字號。作為漢鑼代表的高洪太,以音質純正、發音洪亮、起手靈活、調門準確馳名中外。

  資料顯示,1914年,黃陂高家河人高青庵來漢,在長堤街以高洪太之名經營響器。1946年,應梅蘭芳劇團請求,成功研製虎音鑼,創造了戲曲打擊樂的精品。

  1979年,著名樂團指揮小澤徵爾率波士頓交響樂團來華訪問,中央樂團贈送了一面高洪太製作的直徑1米大抄鑼。波士頓交響樂團在首都體育館首演,當這面鑼敲響時,聲如猛虎下山,全場為之震動。波士頓樂團將鑼帶回美國,這也是高洪太銅鑼第一次走向世界。

  改革開放讓漢鑼重現輝煌。

  1984年,黃陂高家河鑼廠誕生,逐漸打開市場。1998年,高家河鑼廠獲得自營出口權,4年後更名為海平樂器製造有限公司。

  2005年至2010年,海平樂器連續3年參加美國NAMM樂器展,連續5年參加德國法蘭克福樂器展。2020年6月15日,“中國民族樂器生産企業30強、10大企業家、10大製作師、十大改革家”榜單公佈。唯一上榜的湖北企業,就是海平樂器。

  重要的是傳下去

  “後繼乏人,這個延續百年的武漢特産已難以為繼。”武漢高洪太銅響樂器有限公司經理朱漢橋感嘆。

  朱漢橋今年62歲,1978年進廠學習制鑼,後從事管理。“我已經退休了,下一步不知道交給誰,沒有年輕人願意學。”朱漢橋説,2000年接手後,高洪太才結束虧損,如今每年産值400余萬元,大部分供應國內專業劇團,只有略微盈利。鑼廠苦苦支撐,只為保住高洪太這塊金字招牌。

  王建軍呼籲,對於非遺而言,重要的是傳下去。請社會各界多幫扶傳統工藝,讓漢鑼傳得更久,鑼聲更洪亮。(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