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省委書記應勇主持召開省委財經委員會會議
2020-07-21 09:29:24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應勇主持召開省委財經委員會會議強調 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努力實現可持續高品質發展

  7月20日下午,湖北省委財經委員會召開第六次會議,分析研判當前湖北省經濟形勢,安排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湖北省委書記、省委財經委員會主任應勇主持會議並強調,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十分重要。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全面落實“六穩”“六保”,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擔當善為,搶機遇、搶要素、搶時間,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努力克服疫情汛情疊加不利影響,實現可持續的高品質發展,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省委副書記、省長、省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王曉東出席會議並講話。

  會議指出,2020年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積極應對“大戰”“大考”,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疫後重振、防汛救災三場硬仗,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決定性成果,穩住經濟基本盤,兜住民生底線,生産生活秩序加快全面恢復,成效好于預期,交出了合格的“期中卷”。同時,也要保持清醒頭腦,正視湖北省發展中的突出困難和風險,並著力推動解決。要把湖北發展放到全球全國發展大局中思考和謀劃,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會議強調,疫情對湖北省經濟的衝擊是突發性、偶然性的,並非週期性、根本性的。要抓機遇、強信心,更大力度對接落實好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把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努力在疫後重振中走在前列。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搶的狀態、硬的舉措、實的效果,推動政策早落地、早見效、早受益。

  會議強調,項目是投資的重要載體、發展的重要依託。要抓投資、穩增長,統籌做好“十三五”規劃收官、“十四五”規劃編制,按照“能開則開、能早則早、能多則多、能快則快”的要求,加快推進建設一批打基礎、補短板、強功能、利長遠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重大産業項目、重大民生項目、重大改革事項。要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縣域經濟、塊狀經濟發展,做好穩鏈補鏈強鏈工作,培育優勢産業、完善産業體系,做大做強“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等産業集群;大力暢通國內國際産業循環,培育壯大一批外貿龍頭企業,千方百計把丟失的市場份額和訂單找回來、補回來,努力恢復提升湖北省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會議強調,要切實做好“六保”工作,通過保市場主體、穩定就業、擴大消費,拉動經濟發展。要及時幫助企業紓困解難,落實各項援企惠企政策,切實提升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獲得感;要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要大力振興文化旅遊等消費型産業,帶動周邊産業發展,加快消費回補。要精心謀劃實施災後恢復重建,全力推動農業生産恢復和農民增收,落實好特殊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堅決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防止因疫因災致貧返貧。

  會議強調,一個地區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高品質發展,取決於營商環境、發展環境。要圍繞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目標,咬定青山不放鬆,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常態化開展走訪服務企業活動,落實好“優化營商環境30條”,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要大力營造創新創業的人才環境,更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要抓正反面典型,發揮示範效應和警示作用。

  會議要求,要堅持實事求是,保持戰略定力,強化底線思維,以求真務實作風抓落實。要堅定信心,但決不能脫離實際,提不切實際的目標。要只爭朝夕,但決不能急功近利,幹弄虛作假的蠢事。

  省委財經委員會委員出席會議,省直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列席會議。(湖北日報記者李保林、周呈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