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從湖北省法院獲悉,2020年上半年,湖北省法院開闢執行綠色通道,運用電子送達、網絡查控、司法網拍等手段,積極為市場主體復工復産紓困解難,共執結77993件案件,執行到位金額260.1億元。
湖北省法院執行局負責人介紹,為降低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湖北省法院全面落實涉企案件經濟影響評估制度,嚴禁超標的查封、扣押、凍結財産,充分體恤企業面臨的現實困境,創新運用“活封”“活扣”等方式,盡最大可能保持企業財産運營價值,盡最大努力保中小微企業生存,保障和促進就業。
為切實保障勝訴當事人的權益,各地法院大力推進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在執行領域的深度應用,用信息化手段減少逃避執行、干擾執行、消極執行等現象,幫助解決被執行人難找、被執行財産難尋等問題,從而提高執行效能。
2020年3月1日起,安陸法院通過網絡財産查控、網絡司法拍賣、用好失信懲戒措施、電話督促被執行人履行義務、“移動微法院”等方式開展執行工作,做到隔離病毒但隔不斷執行,2個月成功執結涉金融案件12件,執行到位金額355.25萬元。
“約定每月還款20萬元,但2月、3月的至今沒收到,請法院敦促對方儘快付款。”4月初,湖北某科技公司負責人通過電話向荊州市法院執行局求助,請求法院敦促江西某包裝公司向其償還貨款。執行幹警通過微信,組織雙方視頻協商,達成調解協議。4月12日,湖北某科技公司如期拿到40萬元執行款,並按照約定,委託轄區法院為江西某包裝公司辦理解封手續。
在執行過程中,既要窮盡一切手段,維護司法權威,實現法律效果,又要在不損害申請執行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多方利益的共贏,取得良好社會效果。5月27日,在一起財産保全案件中,麻城市法院“放水養魚”,採用“活封活扣”方式,允許陷入困境的麻城某公司在被執行保全措施後,繼續使用廠房設備,既有效保障原告的合法權益,又有力助推企業復工復産。
隨著直播“帶貨”熱潮的興起,司法網拍也順應潮流,升級至法院幹警“帶貨”模式。6月8日,黃岡市中院通過“直播”方式進行網絡司法拍賣,22個種類、共30件拍賣標的物全部一拍成交,總成交額727460.8元,總溢價率達72.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康 通訊員 蔣澤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