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農業專家“線上線下”抗災補損忙
2020-08-05 16:05:34來源:新華社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新華社武漢8月5日電題:湖北農業專家“線上線下”抗災補損忙

  新華社記者侯文坤

  “洪水來了,怎麼防止小龍蝦跑掉?”“蝦稻田被大水淹了幾天,要不要補種水稻?”“高溫高濕環境下怎樣預防災後病蟲害?”這個夏天,水稻育種專家、湖北省農科院副院長遊艾青手機裏的類似諮詢信息就沒有斷過。

  入汛以來,湖北遭受多輪強降雨侵襲。目前,各類自然災害已造成湖北2216萬畝農作物受災,其中絕收面積370萬畝。面對洪澇災害給農業生産帶來的嚴重影響,湖北農業科技工作者“線上線下”雙管齊下,一批批專家深入田間地頭,一次次技術指導從“雲端”推送,幫助農戶儘量降低災害帶來的損失,加快推進災後農業生産恢復。

  “人到,技術到。人到不了,技術也要到,不能耽誤農戶時間,影響農業生産恢復。”遊艾青説,湖北省農科院在其網站上公佈了163位專家的聯繫方式,發佈了涉及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畜牧獸醫、果樹茶葉、中藥材等的19項科技抗災救災措施。截至7月底,湖北省農科院、各市州農科院、各專家大院4000余名農業科技工作者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開展抗災救災,服務農作物生産面積50多萬畝,向生産一線贈送農資700余噸,發放各種技術資料30萬餘份。

  湖北省農科院果茶所6位專家通過微信、QQ等方式為黃石、鄂州、武漢等地的種植大戶及果農提供精準服務;湖北省農科院荊門分院利用電視、報紙、網絡和手機報等形式發佈農業科技信息,指導災後農業生産;湖北省農科院荊州分院組織專家參加“抗澇減災、恢復生産”網絡直播活動。

  “上線”抗災,下田救災。除了線上指導,農業科技工作者還紛紛進農村,訪農戶,下農田。在襄陽市襄州區陽光雨琪油菜種植合作社,湖北省農科院糧作所專家萬丙良建議迅速將被淹的200畝芝麻改種綠豆,並捐贈了綠豆種子、化肥等物資,現場指導機械化播種,幫助合作社開展生産自救。

  在黃岡市英山縣林坦生態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湖北省農科院畜牧專家杜金平現場組織開展雞舍排水、地基加固、環境消毒等工作。

  “我們將繼續了解農民和企業所需,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服務農業生産恢復。”遊艾青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