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萬企業半年減稅降費577億元——年中數據看亮點之九
577.46億元!8月7日從湖北省稅務局獲悉,湖北省落實落細中央一攬子支持政策,出臺“優化營商環境30條”,全力保市場主體,上半年新增減稅降費577.46億元,其中落實2020年新出臺政策減稅降費329.25億元,2019年減稅降費政策翹尾248.21億元,惠及近百萬家企業,為疫後復工復産注入強勁動力。
周黑鴨又“飛”起來了
談起武漢味道,除了“熱幹面”,著名滷味品牌“周黑鴨”是另一個標簽。
1994年,重慶人周富裕投奔在武漢做滷菜的姐姐,後來自己開了滷鴨店。這只滷鴨廣受年輕一代喜愛,逐步發展壯大,一路“飛”到香港聯交所。目前,“周黑鴨”有1000多家直營門店,覆蓋全國17個省、直轄市的90個城市。
疫情迫使“周黑鴨”按下暫停鍵,停工停産兩個多月,營業收入大幅下降,運營資金壓力倍增。
直面困境,“周黑鴨”仍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陸續向同濟醫院、協和醫院等十幾家醫院、援漢醫療隊及臨時隔離點,捐贈了價值100多萬元的食物,並向武漢慈善總會捐贈了1000萬元支援抗疫。
如何實現疫後復蘇?“周黑鴨”相關負責人坦言,企業渡過疫情難關,拓展銷售渠道,離不開稅務部門的扶持和激勵。
疫情發生後,湖北省稅務部門第一時間通過電話、視頻會議等非接觸方式,主動了解企業存在的困難,積極輔導企業享受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公司財務總監郭榮説:“一系列‘非接觸式’舉措,讓我們更好地辦理事項、解決問題、獲知政策。”
1月至5月,湖北周黑鴨食品工業園獲得稅費減免1575.36萬元,緩繳稅費2051.48萬元。主管會計楊琴説:“稅務部門減免緩稅,給我們緩了勁。僅延遲繳納一個月稅款,光是財務費用就節省了39.38萬元。”
近期“周黑鴨”也在積極探尋轉型之路,日前正式開放單店特許經營模式,單店特許主要面向目前直營門店區域,依託直營體系的管理和供應鏈,讓眾多熱愛“周黑鴨”的消費者和中小投資人也能參與其中。
近百萬家企業受益
在湖北,類似“周黑鴨”困境的企業還有許多。湖北稅務部門通過精準落實稅費優惠、主動爭取政策支持、簡化企業辦稅流程、發揮稅收數據優勢等多項有針對性的有力舉措,幫助近百萬家企業受益。
中央出臺的7批27項減稅降費政策,涉及稅務部門8個稅種和7個收費項目,湖北稅務全力落實,確保納稅人應知盡知、應享盡享,一個都不少。
該局聯合省工商聯、省楚商聯合會、省註冊稅務師協會共同簽署建立湖北省民營企業稅收宣傳服務協作機制,充分運用線上線下資源,積極開展民營企業走訪、“雲課堂”常態化培訓輔導等工作。
目前,湖北省稅務部門開展稅收優惠“雲培訓”100余場次,通過省政府網站、湖北發佈等平臺發佈稅務資訊220余條,利用抖音、微信等新媒體,精準推送優惠政策,瀏覽量600余萬人次。
為確保稅費優惠政策落地,該局依託大數據和“互聯網+”,于4月底開發上線疫情防控稅費優惠政策落實智慧監控服務平臺。該平臺具有“實時查詢”“動態監控”等多種功能,可對優惠政策的落實情況全天候監控,對“應享未享”各類疑點風險做到實時掃描、精準識別、快速核查。截至7月10日,全省共有368876戶企業享受疫情防控優惠285.98億元,累計發現2.4萬戶次納稅人繳費人未享受優惠政策,督促提醒“應享盡享”。
該局還主動爭取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支持,將湖北省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間由5月31日延長至6月30日。全省共有7萬餘戶民營企業受惠,涉及緩繳稅款超百億元,節約財務成本7100余萬元。
助力湖北經濟“飛得更高”
“當前,湖北省經濟社會逐步趨於正常,現階段我們的一項重點任務就是全力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湖北省稅務局負責人説。
為助力疫後重振,該局發佈工作方案,在全系統開展“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滿意度工作專項監督檢查”等6項行動,力爭打造全國一流稅收營商環境。
“不到48小時,13萬元的出口退稅款就到賬了,稅務部門的效率越來越高了。”近日,十堰伏龍山綠色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宣斌為日益優化的稅收營商環境點讚。
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同時,省稅務部門還加快轉變職能,積極構建政府部門間聯動協調機制,通過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共享信息化建設和大數據成果,合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湖北省稅務局與省發改委、經信廳、商務廳等部門建立協作機制,將發票數據與企業用工、用電、資金、物流等數據關聯,實現分析成果和信息共享,聯合製定支持企業復工復産的“一攬子”方案,共同為企業復工復産紓困解難。
該局還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從行業、地區、規模、經濟類型等不同維度對經濟運行情況展開深入分析,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上半年,各級稅務部門共形成復工復産分析報告407篇,其中134篇獲得地方黨委政府領導批示。(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通訊員 徐衛興)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