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中宣部組織開展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中,武漢市江夏區被納入調研範圍。為探尋江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性成果,8月中下旬,新華網先後深入到江夏區經濟開發區、工業製造企業、創意産業園、污水處理廠,以及多個街道、村灣進行採訪調研,推出“邁向小康的江夏探索”系列報道。
如詩如畫小朱灣。新華網 李徵崢 攝
新華網武漢9月9日電(胡誠、張潘、劉桔)如詩如畫小朱灣,真是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從武漢市區南行約20公里,到達江夏區五里界美麗的梁子湖畔,當你看到諾大的薰衣草風情園,看到七彩花海的字樣,其實你已經來到了小朱灣的近旁。
走進村灣,但見一座座別具荊楚風韻的村舍錯落有致,碧水秀竹環抱,藤蘿爬滿籬墻,青磚小徑通幽,古樹花卉滿巷。不遠處,梁子湖波光盪漾,採摘園蔬果飄香,讓人仿佛置身一幅生動的田園風景畫。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此刻,你的腦海中自然而然會浮現陶淵明筆下的詩句。
小朱灣是童周嶺村一個只有32戶村民的小村灣。誰能想到,歷史上的小朱灣並非“天生麗質”。
童周嶺村黨支部書記羅剛玉介紹,2012年以前,小朱灣還破爛不堪,一副“臟亂差”的模樣: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腿泥,污水橫流,畜糞遍地,村民住的是“土磚窩棚”和紅磚房。年輕人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留守,是典型的“失地村”“空心村”。
近年來,童周嶺村依託薰衣草風情園項目,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依靠上級支持,投資2000萬元對所有村灣公路進行了硬化刷黑,村裏建起了星級旅遊廁所、生態停車場,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建造了污水收集池和地下管網。
邀請專家進行整體規劃,率先對小朱灣村屋民居進行傳統設計改造。經過改造的小朱灣一躍成為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世外桃源”。
村灣變美了,環境變優了,隨之而起的賞花遊、採摘遊、鄉村遊,讓紛至遝來的觀光休閒熱潮一浪高過一浪。
當地村民瞅準時機,改造自家民居紛紛辦起農莊。於是,小小村灣,農莊遍地,“莊主”扎堆,村民守著美麗家園過上小康生活。
小朱灣一個叫“湘裏鄉村”的農莊,67歲的“莊主”曾慶志坐在自家挂滿葫蘆的院子裏悠閒喝茶,享受一天中的閒暇時光。開辦農家樂之前,曾慶志主要靠種田、養魚、打工掙錢,日子過得還算勉強。村灣改造後,他拉著老伴和兒子辦起了農莊,依靠綠色健康、風味獨特的農家菜引得遊客滿堂。
“雙休日每天至少十幾桌,生意火爆時不僅樓上樓下、院裏院外全是客,還經常像城裏飯店一樣需要等位。”曾慶志説,他老伴的“燒土雞”堪稱一絕,深受遊客歡迎,好多客人吃完還會打包一份,連同購買的土雞蛋、新鮮蔬菜一起帶回家品嘗。
現在,曾慶志靠農家樂家庭純收入達到30多萬元。
村民曾方榮夫婦是另一家叫“品濃情農家樂”的“莊主”。夫妻倆原來在外務工開計程車,聽聞家鄉變化,決定回鄉創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們家的農家樂在當地已經頗有名氣。自種蔬菜、家常口味,夫妻共同掌勺,純天然的食材口感獨特,生意火爆,2019年營業額接近90萬元。
幾年時間,他們家的交通工具一連三變樣:從三輪車換成“面的”,又從“面的”換成了“霸道”。原來的普通民居也改造成了“小洋房”。
在小朱灣,不僅有農莊,有民宿,更有田園中流淌出的故事活色生香。
2017年,武漢市民葉仙偶然到小朱灣旅遊,從此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她搬到小朱灣租賃房屋開設了“沐楚客舍”民宿,經營自己喜歡的事業。
在另一家名叫“花棲堂”的民宿,來自江漢平原的文藝青年黃文濤,甘當起這家民宿的“跑堂”,只為每天能抬眼可見這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
遍地農莊、民宿,可不只是小朱灣。
臨近的田子海灣,村居經過改造變成了五顏六色,被稱為“七彩田子海”,也成為童周嶺村鄉村旅遊新的“打卡地”。這裡的特色農莊同樣遍佈村灣。
今年42歲的村民胡重華經營的“子豪農莊”,是目前田子海灣規模最大的農莊,連建築帶庭院面積大約1200平方米。胡重華之前在武昌開小超市,一年收入七八萬元。2016年他回村辦農莊,一年收入翻了近十倍。家裏現有兩台車,一輛皮卡一輛小轎車。一家人生活富足,老人和小孩也可以同時照顧。
童周嶺村黨支部書記羅剛玉介紹,以小朱灣、舒謝灣、童周灣、田子海灣等為代表的美麗村灣群芳競放,正在改造中的新屋羅灣也漸成模樣。依託梁子湖風景區和廟山生態公園,打造“農家樂+民宿+水果採摘”一條龍的休閒旅遊産業,迅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輻射到湖北省、武漢市及其他城市。
如今的童周嶺村,已成為“全國文明村鎮”和“十大荊楚最美鄉村”,2020年又獲評“湖北旅遊名村”。現在,童周嶺村幾乎每個村灣都有農家樂和民宿,“莊主”“老闆”多達300多人,且數量仍在不斷增長。
“七彩田子海”——童周嶺村田子海灣。新華網 李徵崢 攝
童周嶺村新屋羅灣。新華網 張潘 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