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恩施市納四海英才開發硒産業
2020-09-30 16:03:1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恩施市納四海英才開發硒産業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00930153735_副本

科研人員在硒蟲草車間忙碌。(通訊員 楊順丕 攝)

  閱讀提要

  “復工復産後,産值迄今已達800萬元。”9月24日,三岔馬鈴薯基地,恩施碩品現代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徐世懷説。車間裏機器轟鳴,工人忙著加工富硒馬鈴薯蛋白。

  作為“華中藥庫”“世界硒都”,恩施生態資源富集,但優質硒産品因産業化不夠、銷售渠道不暢,養在深山人未識,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

  以人才引領産業,以産業聚集人才。恩施市實施“硒都菁英匯”聚智硒都,使富硒産業發展漸成氣候。

  靶向引才助力硒産品升級

  “對包裝設計,大家還有沒有改進意見?”9月22日,恩施花枝山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小瑛正和員工討論新品銷售策略。該公司計劃推出一款新品——花枝酥茶月餅。

  “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常務副總經理荊銘建議,“用恩施本地富硒茶製作酥茶月餅,包裝採取月餅+茶葉的方式。”意見立即被採納。産品面世後,首期5萬份被搶購一空,遠銷杭州、天津,銷售額同比增長80%。

  “荊銘是從北京引進的人才。”劉小瑛介紹,“此前,公司發展遇到困難,新産品研發升級、規模擴大後的企業管理及市場銷售拓展等問題突出,恩施市成立硒資源保護與開發局,組織部門幫助我們靶向引才聚才,解決發展中的難題。”

  恩施市委組織部連續3年在知名高校舉辦硒食品加工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連續6年舉辦硒産品博覽交易會,培育百餘名硒産業發展帶頭人。劉小瑛就是其中一位,她是培訓班和交易會常客。“作為一家集茶葉及農副産品種植、加工、銷售和硒産品研發、旅遊資源開發等為一體的綜合型企業,公司同武漢輕工大學食品工程學院開展産學研合作,助力硒産品升級。”劉小瑛説。

  2020年10月,恩施市還將開展第三輪企業緊缺人才和技術攻關項目合作需求徵集,並組織企業與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合作,參加武漢、上海等地高校院所技術成果轉化對接會,為恩施市“硒”産業發展注入動能。

  産業發展氛圍留住研發團隊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9月26日,湖北省硒産業協會會長、德源集團總裁儲震説,聚焦“硒”資源開發與應用的産業化,該公司組建一支由海歸藥學博士領銜,聘請國內頂尖硒科研專家教授10位、90余名專業顧問的研發團隊。

  中國藥科大學博士、美國密西根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叢欣就是其中一位。叢欣説,自己被恩施市發展硒産業的決心和求賢若渴的精神打動,這裡硒産業發展氛圍濃厚。

  目前,僅德源院士工作站就已完成新産品研發20余項,授權或申請核心發明專利近20項,主導發佈省級以上團體標準7項,新品所産生市場價值超10億元,每年繳納稅收1000多萬元。

  恩施擁有“全球唯一探明獨立硒礦床”“世界第一天然富硒生物圈”,硒資源得天獨厚。恩施市已建成國家富硒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爭取國家富硒農産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落戶,培育涉硒企業超400家,硒産業綜合産值達120億元。

  “指尖技藝”化為“指尖經濟”

  9月18日,恩施玉露傳統製作技藝體驗館,恩施親稀源公司董事長蔣子祥正與遊客暢談茶文化。

  “恩施玉露傳承自1300年前唐朝茶葉製造的蒸青工藝,清朝康熙年間由藍氏首創,是中國蒸青綠茶的典型代表。”蔣子祥現場演示傳統的整形上色工藝,140℃的茶灶上,茶葉在雙手縫隙間上下翻飛,摟、搓、端、扎四大手法一一呈現,沸水沖泡後,芽葉復展如生,湯色嫩綠明亮,香氣襲人。

  蔣子祥是恩施州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恩施玉露傳統製作茶藝代表性傳承人,為打造富硒茶行業標杆,蔣子祥主持並直接傳授、培訓傳統技藝人員50余名,參與恩施玉露地方標準的撰寫與修訂,“恩施玉露”被認證為湖北第一歷史名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中國特色硒産品、中國名優硒産品。

  “指尖技藝”化為“指尖經濟”,技藝傳承人助推硒産業走強。他還成立公司從事“恩施玉露”茶種植、加工和銷售。如今,親稀源公司年産幹茶300噸,年産值達5000萬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翟興波 通訊員 趙映雪 李慧玲)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