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江岸區激活下沉黨員幹部“源動力”
2020-11-06 10:15:00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探索“雙報到”機制、開展“五個一批”活動 江岸區激活下沉黨員幹部“源動力”

武漢江岸區激活下沉黨員幹部“源動力”

下沉江岸區韋桑社區的在職黨員幹部,開展健康知識科普活動。

  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工作啟動以來,江岸區結合自身實際,堅持以促進作用發揮為中心,以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準為重點,在武漢市作風巡查第一組的指導下,探索開展“雙報到”機制,在落實省、市、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下沉社區的基礎上,推動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支部到社區報到。與此同時,開展“五個一批”活動,即通過培育一批社區治理骨幹力量、解決一批社區重難點問題、幫扶一批社區特殊群體、辦理一批社區民生實事、探索一批基層社會治理載體。

  為確保黨員幹部下沉社區活動取得實效,武漢市作風巡查第一組重點圍繞機關幹部是否按要求下沉社區、下沉社區的黨員幹部是否能發揮所長切實起到應有作用等方面,對江岸區的社區展開專項巡查。

  在“雙報到”機制、“五個一批”活動以及專項巡查的多重作用下,江岸區激活單位黨支部和在職黨員的下沉“源動力”,讓這些下沉資源真正發揮所長,成為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盯重點,社區“導航”聚焦民生熱點

  “這次多虧了下沉單位黨組織及時施以援手,水泵選址難題迎刃而解。”10月30日,提起42號小區二次供水改造選址的經歷,西馬街道江漢北路社區黨委書記施敏感觸頗深。

  42號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原來是省供銷社單位幹部職工宿舍。今年,該小區被納入江岸區二次供水改造計劃。老舊小區房屋密集,水泵安裝需約100平方米的用地,社區未能找到合適場地。

  省供銷社下沉江漢北路社區後了解到這一情況,立即展開協調,將小區內100多平方米地下室騰出來,用於建泵房。

  此次,共有210名黨員幹部來自省供銷社和江岸區房管局的兩個黨支部,下沉江漢北路社區。為了引導下沉力量聚焦社區治理的難點和痛點,42號小區建起了小區黨群服務驛站,下沉黨員、網格員、物業人員等每天輪流在此值班,記錄群眾訴求,及時協調資源予以解決。在社區的統籌下,下沉黨員和黨支部服務群眾更加“有的放矢”。

  集眾智,下沉黨員自創特色服務

  身體不適,想到醫院檢查,無奈老伴已90歲高齡,無法陪自己就診,子女又不在身邊。最近,台北街道桃源社區81歲的居民龔春華犯了愁。下沉社區的黨員陳康得知情況後,陪老人到醫院就診。

  這次陪老人就診,經過陳康上報、社區審核,計入陳康下沉服務社區的時長。

  “下沉社區的黨員幹部來自各行各業,他們是優化社區治理的‘智力’資源。”桃源社區黨委書記胡郡艷説,為充分發揮每一名下沉黨員的主觀能動性,社區在統一發佈活動的基礎上,鼓勵下沉黨員幹部根據自己的特長與下沉過程中的所思所感,敏銳觀察社區居民的現實需求,自創特色服務。服務完成後,由下沉黨員上報社區,社區及時回訪居民進行滿意度調查並予以審核,審核通過後計入下沉時長。

  據台北社區初步統計,目前已有約30名下沉黨員幹部,自創了特色服務。

  聚合力,下沉單位破解各類難題

  10月27日,將電動車停進小區車棚後,居民劉女士放心地離開。

  “這個車棚早就建好了,但以前不敢把車停在這。”劉女士家住大智街道銘新社區銘新巷小區。這是一個老舊小區,為了滿足居民電動車停放需求,社區在小區內建了一座電動車棚。車棚建好了,沒想到來停車的居民卻不多。

  “車棚漏雨,擔心用電安全。”“緊鄰車棚的出入口沒大門,怕車被偷。”通過“鄰裡咵天角”小區説事議事平臺,居民代表與社區、下沉單位黨支部等多方面對面談問題,下沉該社區的武漢市衛健委幼兒園主動認領需求,出資為車棚安裝防雨防電圍擋和監控探頭。9月,車棚完成升級改造。

  除了武漢市衛健委幼兒園,還有警予中學、江岸區市場監管局、江岸區委組織部三個單位下沉銘新社區。為充分發揮好下沉黨支部的作用,銘新社區搭建“鄰裡咵天角”小區説事議事平臺,社區黨委定期收集居民“三最”問題,邀請小區黨組織書記、居民代表、下沉單位負責人、“紅色物業”負責人等共同議事,推動問題解決。(孫薇 高超 劉培)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