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教師有“尺規”讓學生有“護甲”,教育部出臺規則明確教師懲戒權
日前,教育部制定頒布了《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首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規則》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明確教師可以根據程度輕重,對學生實施一般教育懲戒、較重教育懲戒或嚴重教育懲戒,同時也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劃定教師行為紅線,規定了對越界教師的處罰方式。《規則》自2021年3月1日起實施。
《規則》在教師群和家長群裏都引起了熱烈討論。江漢區華中裏小學資深班主任田芯説,《規則》明確了教師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很有必要。有家長認為,孩子錯了就該罰,但是怎麼罰,尺度掌握在老師手裏,《規則》能讓孩子避免極少數老師體罰等傷害,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但同時,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規則》裏列出了一些不當教育行為,這些會不會反而束縛了老師的手腳,讓老師不敢罰、不敢管了?”就此,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了武漢部分中小學校長、老師和家長。
缺乏懲戒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
“過去,社會強調賞識教育,學校和教師有時會處於不能管、不敢管的尷尬境地。”田芯説,如果因為學生懲戒問題發生糾紛,學校和老師幾乎處於弱勢地位,很多教師感到無助,甚至“談管色變”。武漢市常青第一學校小學部教師張慶來也認為,賞識教育確實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但是對於他們的缺點,甚至是違規違紀言行,老師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進行約束。“這種情況下,大多數班主任也許會遵循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理保守處理,這對於培養學生來説並不是好事。”
“缺乏懲戒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精彩極了’的讚美與欣賞,也離不開‘糟糕透了’的批評與訓誡。”漢陽區鍾家村小學語文教研組長趙丹説,作為小學班主任,面對的雖然是如同一張白紙的兒童,但不可避免會出現不良行為甚至屢教不改的學生,這時採取一定手段的懲戒形式,是必需的,也是有效果的。她舉例説,有學生反復在桌面上亂刻亂畫,也有一言不和大打出手的,還有公然跟老師説“我知道你不能把我怎麼樣”。但是一直以來,老師敢不敢施以懲戒、能不能懲戒,是要看學生和家長通不通情理,不少年輕老師擔心因此惹上麻煩。這樣一來,班級管理更加勞心費力,班風建設、學風建設更是道阻且長。
老師有“尺規”,學生有“護甲”
管還是不管、怎麼管、尺度是怎樣的、有哪些方法、邊界在哪、怎樣衡量效果……這些不僅是教育人關注的問題,也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在漢口回民小學校長楊櫻看來,《規則》從徵求意見稿到試行稿,關鍵詞都圍繞“規則”,讓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有法規可依的標準,有可操作的方法,也有了規範行為邊界的要求。
張慶來注意到《規則》既列出了哪些懲戒是可行的,也為教師劃定了行為紅線:“懲戒”不是“懲罰”,更不能簡單地理解為“體罰”,而是一種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目的是約束、矯正學生的錯誤言行。因此,他認為《規則》不僅用於約束學生,也約束了教師,給了老師一把“尺規”,也給了學生一身“護甲”。
家住漢口的胡女士對《規則》出臺很認同。她家有二寶,大兒子六年級,小女兒上幼兒園,兩孩子鬧起來,她自己也忍不住動過手。“學校老師管那麼多小孩,沒有懲戒怕是要鬧翻天”,胡女士説,中國有句古話“嚴師出高徒”,只要老師採取的懲戒方式不傷及孩子的身體和心靈,作為家長,她都願意配合和支持。
懲戒是個“技術活兒”,要出於“愛”而懲戒
《規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范、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如何通過懲戒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田芯提醒教師同行和家長,對學生的懲戒一定要出於“愛”,如果為了懲戒而懲戒,學生感受不到關心、愛護,懲戒不僅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此外,對學生懲戒時,教師要學會克制情緒,把握分寸,不要有過激行為,懲戒時還要儘量避免在公眾場合進行,尊重學生私密。
江漢區惠康裏小學校長吳慧晶説,教育懲戒是教育的一種方式,也有方法、有規律。例如課堂上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老師可以用禁言懲戒,也可以用三次發言抵消一次不守紀律錯誤;遇到上學經常遲到的孩子,教師可安排值日、做公益勞動、給班級擦黑板等方法懲戒。“對於特殊學生的錯誤言行要特殊對待,懲戒不能一把尺子”,吳慧晶説,《規則》的出臺有利於學校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讓教師會用、敢用、慎用教育懲戒,家校共同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江漢區鄔家墩小學校長江鷗説,《規則》將是我國教育制度和規則健全的一個標誌,引導教育在正軌上更好發展。同時,她也認為“懲戒”是一個技術活兒,擔心老師們把握不好,不會用、不敢用,導致回到不敢管、不願管的老路上,也擔心有老師會過度使用而踩紅線。“後期,學校將溝通、培訓、健全學校機制和制度,消除家長和社會對懲戒規則的顧慮,形成家校合力,讓我們的教育手有戒尺而有度,眼中有光也有愛,心有底線而有為。”(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 劉嘉 楊幸慈 通訊員 胡瑩 陶晶 劉穎 向曉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