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襄州區漁政執法人員在唐白河水域檢查垂釣人員。(通訊員 張燕 攝)
2020年9月,襄州區漁政執法人員在白河水域清理非法網具“地籠網”。(通訊員 張燕 攝)
閱讀提要
按照相關規定,2021年1月1日零時起,漢江重點水域正式實行10年禁漁。此前一年裏,襄州區按照省市關於禁捕退捕的相關要求,已完成漁民100%上岸、漁船100%拆解、補償100%到位、社保100%繳納、有就業意願者100%上崗的目標。
1月11日午後,趁著難得的暖陽,袁紅群抱著外孫女來到漢江畔玩耍,波光粼粼,笑聲朗朗。
老袁是襄陽市襄州區張灣街道辦事處航運社區居民,做了近20年漁民。一年前,他把自家漁船開到集中拆解點;8個月前,他拿到12萬餘元安置費;4個月前,他成為一艘貨船的駕駛員,現月收入5000元。
按照相關規定,2021年1月1日零時起,漢江重點水域正式實行10年禁漁。此前一年裏,襄州區按照省市關於禁捕退捕的相關要求,完成漁民100%上岸、漁船100%拆解、補償100%到位、社保100%繳納、有就業意願者100%上崗的目標。
艱難上岸
2019年12月4日,襄州區農業農村局和張灣街道辦、航運社區的工作人員登門宣講禁捕通知。老袁憋著火,只説了一句話:“魚要生存,我們也要生存呀!”
航運社區黨支部書記秦長江有心理準備,他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説:“我挨罵多得很。這可以理解,很多漁民全部身家都在一條船上!”
比如袁紅群,30多歲時借債2萬多元買下一條漁船,此後20來年,為老人盡孝、送女兒出嫁都靠這條船。最高峰時,他一天能捕撈兩三百斤江魚。可隨著捕撈者越來越多、設備越來越“給力”,魚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低。
“最小的網眼只有0.9釐米,最深能下10米,別人都用這樣的網,我不用就逮不著魚啊。”他説,社區幹部上門時,心裏很矛盾,逮魚越來越不賺錢,可除了逮魚,我們老兩口啥也不會啊。
襄州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像袁紅群這樣的漁民,在襄州區共有124戶244名,按照相關政策,共投入1485萬餘元,依據漁船、發動機、網具和船舶證書等數量和類別發放退捕補償款,併為244名漁民辦理了養老保險的參保手續。
解決後顧之憂,堅定了漁民們上岸的決心——2019年12月31日前,124戶退捕漁民全部簽訂退捕安置補償協議。
載著20多捆、總長度超過1000米的漁網,袁紅群把船開到集中拆解點。臨走時,他特意跟漁船合影一張。
痛苦轉身
對漁民而言,上岸後最迫切、也最有難度的是就業。
記者翻著《花名冊》看到,244人中80%是41歲至60歲的漁民,能讀完初中的就算高學歷,重勞力的活吃不消,需要技術的活幹不了。“漁民不一定窮,且相對自由,因此對就業的要求是掙錢多、投入少,最好還沒人管。”該負責人稱,雖説要求有些“不可理喻”,但這批漁民做出了犧牲,政府要盡最大努力幫他們就業創業。
為讓上岸漁民退得出、穩得住,襄州區農業農村局、區人社局先後組織4期就業技能培訓班和6場針對上岸漁民的專場招聘會,百餘家企業將數百崗位送到漁民家門口。
上岸後,老袁在航運社區安排下,負責500余米漢江沿線的巡查,月收入1500元,但他只幹了3個月。後來在朋友介紹下,他操起老本行,在一艘漢江貨船上當駕駛員,月收入5000元。“像我們漁民找工作,在當時真是太難了。”
記者聽到另外兩名漁民的就業經歷:一人先去一家機械加工企業,受不了嚴格的上班時間,沒幹一個月就辭工了,現在找了一份門衛的工作;另一人最先選擇到一處建築工地打工,但搬磚扛水泥身體受不了,也沒能堅持太長時間,現在報名參加了機動車駕駛證的考試。
“像門衛、保安之類的崗位還是有需求的,但漁民們大多只作為一個短期過渡。在收入、工作強度、靈活性等方面,他們在極力適應崗位。”該負責人説,截至2020年底,178名有就業意願的漁民全部實現就業。
希望在前
帶著外孫女在漢江邊玩耍,袁紅群情不自禁把目光轉向江面,他很感慨:“最初逮魚那幾年,江裏到處是魚,前兩年根本看不到了。再不禁捕,孫女這代人估計就看不到漢江魚了。”
張灣街道辦工作人員梁勇全程參與了轄區內的禁捕工作,他説,伴隨著密集的執法行為和政策宣傳,禁捕工作得到越來越多漁民認可。
統計數字顯示,一年間襄州區共巡查江段3200余公里,查處涉漁案件16起(其中刑事案件2件)。目前,按照襄陽市禁捕的相關規定,執法部門每天江面巡邏,不定期進行夜間行動;岸邊沿線由社區負責,每天都有社區兩委班子成員帶隊巡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峰 通訊員 張燕 沈君)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