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從武漢市政府獲悉,武漢將實施農業補短板提升、鄉村休閒遊提檔等“十大工程”發展精緻農業,力爭到2025年,重點打造50個精緻農業示範點,40個精緻鄉村休閒遊示範村,10條精緻農業産業鏈。
高標準農田是提升農業綜合效率的基礎,武漢將補齊農業基礎設施、倉儲保鮮冷鏈、機耕道路、農田水利等基礎短板,大力提升經濟作物、畜牧水産養殖、農産品産地初加工等機械化水準,推廣應用農用無人機、無人駕駛農業機械等智慧農機裝備,使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在80%以上,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在247萬畝以上。
立足資源,突出特色,武漢將大力推進種養加、科工貿、農文旅一體化優勢産業發展,著力建設十大精緻農業産業鏈。其中千億元種業産業鏈一條,百億元糧油、蔬菜、生豬、水産和花卉苗木産業鏈各一條,50億元家禽、水果、茶葉、蓮藕産業鏈各一條。
武漢將有效植入“旅遊+、生態+、文化+”等模式,打造集農業生産、觀光、鄉村休閒以及美麗鄉村建設于一體的精緻鄉村休閒遊品牌,建設15個4A級以上鄉村休閒遊景區、100個鄉村旅遊強村,形成“1+8”城市圈休閒農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大力推進武漢國家現代農業産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圍繞發展生物育種、動物疫苗、生物飼料添加劑三大主導産業,聚集10個主導産業院士團隊,聚集100家省部級以上農業創新機構,形成區域性“農業矽谷”和農業增長極。
武漢計劃培育一批如蔡甸蓮藕、漢南甜玉米等區域公用品牌,良品舖子、周黑鴨、仟吉等企業品牌以及洪山菜薹等産品品牌。圍繞熱幹面、豆絲等武漢傳統食品産業以及漢繡等傳統手工業,大力培育消費者“後備箱商品”和“伴手禮禮品”。
此外,武漢還將實施經營主體培育、品質興農提效、綠色農業提速、智慧農業示範、農業示範園區振興等工程,力爭到2025年,全市建設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園10個、精緻農業示範點50個、綜合經濟強村100個。
武漢將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市級財政支農資金每年增量不少於10%,優先向精緻農業發展的重點産業、重點區域傾斜。每年安排一定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專項用於保障精緻農業産業用地需求。實施“百千萬農村實用人才計劃”,培育百名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千名農村實用人才骨幹、萬名農村實用人才。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為精緻農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湖北日報記者 嚴運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