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網絡高速”7年擴容4.83倍
2021-02-20 08:36:21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為數字經濟“鋪路架橋” 武漢“網絡高速”7年擴容4.83倍

  2月18日,正月初七。淩晨4時30分,大街小巷空曠寂靜,路邊高挂的紅燈籠依然透著濃濃的年味。

  此時,位於武昌區洪山路的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以下簡稱“武漢電信”)網絡操作維護中心,燈火通明。網絡工程師們盯著電腦,監測著網絡運行狀況,保障著武漢數百萬寬頻、天翼雲、ITV等用戶的網絡流暢和安全。

  這裡,是武漢現代通信網絡的“心臟”與“大腦”。

  作為全國重要通信樞紐、全國五大高速環網匯接中心和寬頻互聯網連接中心,武漢電信通信樞紐關乎著人們日常打電話、上網,也事關5G工廠、碼頭、無人駕駛汽車的運行。

  智慧網管監測蛛絲馬跡

  互聯網時代、數字經濟時代,網絡已成為普通百姓和企業的“必需品”,安全平穩運行至關重要。

  淩晨5時,兩台電腦螢幕上跳動著五花八門的數據,顯示著武漢電信寬頻網絡、ITV視訊平臺等運行狀態。兩名身穿藍色制服的工程師一刻不鬆懈地監測著核心網、傳輸網等運行情況,哪個時段併發用戶數最多,哪個地區出現網絡擁堵,一目了然。

  “越是重大節假日,我們越忙。”武漢電信核心網技術支撐工程師陳青超説,技術人員24小時值守,以應對突發的網絡擁堵及故障,保障春節網絡運行平穩。陳青超透露,除夕當天武漢電信城域網(指在一個城市範圍內所建立的計算機通信網,屬寬頻局域網)出口峰值流量為2100Gbps,是去年的2倍,ITV用戶併發數為歷年之最。

  對陳青超來説,春節期間值守已成常態。5時30分,電腦智慧網管系統彈出一條用戶故障工單。打開故障工單,陳青超迅速閱讀。“只是普通故障,不會影響用戶網絡體驗,但也要儘快處理。”

  “網絡高速”7年擴容4.83倍

  6時整,處理完用戶故障工單,陳青超前往核心網機房。這裡,是整個通信系統的“大腦”。

  機房裏,2.2米高的黑色大機櫃一個挨一個整齊排列,一共31列。機櫃裏信號燈閃爍,縱橫交織的線纜連接著電源、伺服器、交換機等設備。作為當值人員,他們要巡檢機房4次,檢查設備的運行狀況,以及機房環境、溫度、濕度等。

  武漢電信互聯網數據中心及集約化維護總監李曄説,這裡的設備性能不斷升級,10年來單臺通信設備板卡容量從10G級擴容到1000G級,承載了更多用戶數量。武漢出口頻寬持續擴容,從2013年的1200G提升到2020年的7000G,7年增長了4.83倍。

  網絡品質不斷提升,意味著更多用戶用上速度更高的網絡。截至2020年底,武漢電信寬頻網絡用戶數超過290萬,移動網絡用戶數超570萬,ITV用戶數超過180萬。

  網速提升,娛樂場景也日益豐富。李曄介紹,以視頻産品為例,從480P到720P、1080P,再到4K超高清,7年內視頻播放碼率(指數據傳輸時單位時間傳送的數據位數)提升了10倍。隨著5G、VR/AR等新技術走向成熟,人們將獲得更驚艷的網絡體驗。

  網絡時代,“夜貓子”越來越多。“17時30分至23時在線用戶數量最多。”陳青超説,最近3年內用戶在線時間延長了1小時至2小時,許多人睡得越來越晚了。

  打造數字經濟新基石

  手機支付、共享出行、無人駕駛、工業互聯網……眼下,網絡已經成為人們親密無間的新“伴侶”。

  數字經濟時代,作為數據樞紐和應用載體,數據中心承載數字計算力、各行業信息系統,成為數字經濟、數字産業的重要基石。目前,湖北數據中心機架數超過10萬個,位列全國第8。

  眼下,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競爭的前沿領域。湖北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加快建設數字湖北,實施數字經濟躍升工程。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武漢則提出,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5年後數字經濟佔比超過50%。

  光纖連四方,網絡通世界。2018年11月,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武漢)正式上線,成為國家工業互聯網五大頂級節點中首個開通的節點。2020年11月,國家L根鏡像伺服器在漢開通,武漢已成華中互聯網“數據高地”和“信息樞紐”。

  中國電信湖北分公司透露,未來5年將在武漢建設包括中部大數據中心網安基地園區、漢口園區和武昌園區在內的華中地區最高等級數據中心園區集群,在襄陽、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分別建設中國電信中部雲基地、中國電信三峽大數據基地,在其他市州分公司設置屬地化數據中心,支撐各地信息化發展和湖北“萬企上雲”工程。

  對於李曄、陳青超來説,他們將在洪山路旁的這座通信樞紐裏,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通訊員 王雲鶴 許國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