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間民宿風格迥異,生態採摘園爭奇鬥艷,中藥材等産業基地綿延數裏。近兩年,湖北省鶴峰縣燕子鎮石龍洞村聲名鵲起。
村支書田小紅介紹,5年前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石龍洞村貧困發生率高達40%,村民相繼遷往集鎮和縣城,存在逐漸變為“空心村”,僅剩百餘人種地,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還因歷史問題欠債10余萬元。
5年來,該村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遊,盤活土地資源,靠收取土地租金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0萬元,不僅還清了債務,還給村民分紅35萬元。如今,村莊美了,農民富了,人氣旺了,日子火了。
5500畝農用地流轉
歲末嚴冬,海拔1100米的哈葫蘆景區愈發寒冷,遊客比以前少了很多,但景區負責人鄭孝奎不敢有絲毫懈怠。
1月29日,鄭孝奎帶領10多名工人在採摘園裏工作。修枝整型、除草施肥。
據介紹,這個地方曾被村民遺棄多年,10來戶人家相繼外遷,人最少時,僅剩下兩戶人家4位老人常住。改變源於鄭孝奎,一名有20多年黨齡的黨員。
2016年6月,鄭孝奎放棄縣城經營了10多年的建材生意,回到石龍洞村,拿出多年的積蓄創辦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 “這裡的土很‘瘦’,又不連片,留守村民常常種植玉米、土豆之類的糧食作物,遇到旱澇災害,往往顆粒無收。”鄭孝奎道出村裏窮的根源,他提出整體流轉山林與耕地的思路,將閒置土地、荒山統一規劃,以哈葫蘆田園綜合體建設為中心,打造鄉村度假、生態觀光、特有鄉村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生態休閒康養”勝地。
“我們開完村委會,開村民大會、屋場會、院壩會,反復宣講,還有不同意的,就登門逐個做好溝通解釋工作。”鄭孝奎説,當時村民對“流轉”沒有概念。
最後,村裏流轉90余戶村民土地300余畝、林地4500畝,流轉村集體土地270畝、林地480畝,由企業統一管理、運作。由此每年直接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近10萬元,村民通過流轉土地、就地打工、入股分紅,實現傳統農業到觀光農業的身份轉變。
“三園一體”佈局
“書記,過了年,流轉後的土地怎麼用?” 1月27日,石龍洞村村支“兩委”和20多名村民代表圍繞鄉村振興規劃圖,討論得起勁。
田小紅介紹,石龍洞村2020年成立了全體村民為股東的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每畝400元/年的價格,“買”下3組35戶村民的120畝土地承包經營權,再對外出租。租金每5年上漲10%,賺取的利潤70%用於分紅,剩餘30%作為合作社發展基金(村集體收入)。
石龍洞村對於流轉的土地實行了長期規劃,突出體驗園、觀光園、示範園等“三園一體”佈局重點,聚力打造田園綜合體。按照4A景區標準,再加投入,再提品質,再強管理,建設哈葫蘆休閒體驗園。引進農牧業養殖、農産品加工等兩家市場主體,出租3組土地84畝,建設現代化設施農業大棚,打造農旅融合發展示範基地,統籌建成濱河現代農業觀光園。
同時,村裏引導一家企業在三里荒種植地道中藥材、馬鈴薯,打造千畝連片産業示範基地,建成三里荒農旅融合發展示範園,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讓美麗鄉村建設帶動美麗經濟。
1塊地2份收入
1月25日,石龍洞村三組脫貧戶易宗齋正在哈葫蘆景區的採摘園裏為果樹剪枝,算起收入賬時樂得合不攏嘴。
今年71歲的易宗齋家中4口人,妻子常年患病,兩個孩子在上大學,生活貧困,欠了不少外債。2016年,他把20畝林地、3畝土地流轉給公司,自己在景區務工,實現“1塊地2份收入”。當年公司一次性地為他兌現山林租賃費用12萬元,還發了4千元的務工工資,加上土地租金,一家人輕鬆甩掉“貧困帽”。
荒蕪的土地被喚醒,農民也從土地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逐步走向旅遊經濟産業鏈發展之路,農家樂、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市場主體由原來的2家發展到12家,硒土豆、臘肉、土家粑粑等農副産品成了村民增收的“金疙瘩”。
扛起鋤頭能下田,放下鋤頭能務工,10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就業,大夥兒都不願意外出打工。
背井離鄉、出去大半輩子的一組村民湯秀英,當上哈葫蘆景區民宿的服務員,每天的任務就是打掃客房、換洗被套,每月固定工資2500元,加上土地租金,一年收入近3萬元,一家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家住景區的村民李慧雲,丈夫當上景區的保安,每月固定工資3000元。去年,她把一棟木房子裝飾一新,改造成有10多間房的民宿,期盼今年的日子更好。
荒山變景區、産品變商品、民房變民宿、村民變股民,這是一條實實在在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湖北省綠色示範鄉村”“湖北省綠色幸福示範鄉村”“恩施州美麗鄉村”等稱號記錄著石龍洞村的美麗蛻變。(汪正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