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護佑長江!
3月1日,我國首部流域法——《長江保護法》開始實施,母親河從此有了最強“綠盾”。
整合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變 “九龍治水”為“一龍管江”,長江流域發展進入3.0時代;全流域11個省份,水利、生態、交通、公安、司法、發改、經信等多個職能部門,不再各自為政,轉而形成合力,共護“一江碧水向東流”。
改變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多頭管理局面
大江奔流,哺育了一代代炎黃子孫,滋養著5000年中華文明。然而,一段時間以來,長江“病”了,“病”得還不輕。
作為長江幹線徑流里程最長省份,湖北是三峽庫壩區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所在地,更是長江流域重要水源涵養地和國家重要生態屏障,生態地位極為特殊。
保護母親河,湖北使命在肩,義不容辭。
早在2005年,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就提出關於制定大江大河法的建議,建議厘清大江大河適用標準範圍,理順管理體制機制。
在國際上,“一條河川一部法律”是近現代水事立法的重要經驗。例如,美國的田納西河、歐洲的萊茵河、法國的塞納河等,都注重流域立法、踐行流域治理理念、建立流域共治機制。
由此,2017年全國“兩會”上,周洪宇進一步提出了關於制定長江保護法的建議。4年後,《長江保護法》進入實施階段。
業內專家認為,從早先的“以水資源為中心,以水環境為載體”的1.0開發模式,到“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的2.0時代,再到如今的《長江保護法》實施,標誌著長江流域發展進入3.0時代。
據介紹,《長江保護法》不僅是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更是在深刻理解流域立法特點和長江流域特色基礎上,由國家統領,跨行政區域與職能部門參與研究、制定而成,為國內首例、全球罕見,立法難度較大,成果來之不易。
在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秦天寶教授看來,《長江保護法》有多重開創價值。首先,從空間角度,將上中下游和左右岸的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等因素納入一體化考量,統籌兼顧上中下游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不同行業和不同法律之間的關係;其次,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兩個方面,兼顧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兩個大局,打破了“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
秦天寶認為,《長江保護法》明確的流域協調機制,改變了過去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多頭管理的局面,形成統籌協調、系統保護的頂層設計。“不僅規定了流域協調機制的職責、組成和信息共享等宏觀內容,而且還對地方跨區域協作和執法等微觀層面進行指引。”
“在已經生效的環境資源類法律中,《長江保護法》的處罰力度相當高了。”秦天寶介紹,例如,對在長江干支流岸線一公里範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等違法行為,《長江保護法》最高處以500萬元罰款;另一方面,對政府有關部門監督查處違法行為不力,也規定了從警告、記過甚至到引咎辭職的嚴格行政責任,由內而外建立起嚴格的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管機制。
以“3+1”框架為綠色發展護航
為環保企業帶來重大利好
“《長江保護法》為我國生態系統立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新模式,對長江流域高品質發展將起到保駕護航、引領促進作用。”湖北省社科院長江所副所長趙霞説。
趙霞認為,《長江保護法》基本的框架結構是“3+1”,即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修復+綠色發展,在強調保護優先的同時,狠抓綠色、高品質發展,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中國能建葛洲壩生態環境公司副總經理陳愛國表示,《長江保護法》對專業化生態環境企業來説是大利好,從法律法規層面規範、激勵、引導企業更加高品質地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作為早期涉足環保領域的央企,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堅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長江流域系統性著眼,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實施了荊門竹皮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財政部PPP示範項目)、武漢漢江灣生態修復項目等一系列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該公司將在學好用好《長江保護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打磨環境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領域核心技術,紮實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為長江流域的高品質發展保駕護航。
“《長江保護法》對區域經濟規劃將發揮指導作用,激勵全社會、全行業重視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中南建築設計院景觀生態環境中心專家李靜表示,近年來,在鄉鎮污水處理廠建設、黑臭水體治理、海綿城市建設等方面,全省各地政府重視力度越來越大,未來在《長江保護法》指引下,從工業項目、市政工程到居民生活,生態環保指標將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如何以《長江保護法》為抓手,加快推進長江流域高品質發展?
趙霞認為,通過長江上中下游綠色發展比較,可以看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面臨區域環境保護壓力依然較大、區域綠色發展不平衡、創新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區域協同有待加強等問題,建議以綠色化、數字化、高端化為導向深入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加大部分行業和地區綠色發展資金支持,因地制宜培育引進綠色技術和人才,建立完善綠色發展協同機制。
此外,要完善相關綠色發展制度,加快建立符合長江經濟帶功能定位與差異化發展的綠色發展評價體系,覆蓋環境治理、生態保護、資源利用、經濟發展、綠色生活和公眾滿意程度等內容;健全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制度,鼓勵生態産品價值實現的産權、金融、稅收、市場等政策創新。
部門各司其責,護一江碧水東流
《長江保護法》再次吹響了母親河保衛戰的“號角”。
3月1日起,長江海事局聯合環保、水利、港航、漁政等部門,圍繞非法排污採砂管理、岸線保護、禁捕退捕等,在長江沿線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巡查活動,為構建長江流域區域協調工作機制做好準備。
“對部門來説,《長江保護法》進一步細化、明晰了各職能部門在長江大保護中的責任,大家不扯皮了。”省發改委長江經濟帶處處長常賢波介紹,湖北省將進一步突出“綠”的底色,落實“高品質”的要求,加快建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産業鏈現代化,加速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重要動力源建設。
“《長江保護法》正式實施,讓湖北省第二階段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工作吃下定心丸。”省經信廳原材料工業處二級調研員鄧忠明介紹,2025年底前,湖北省還要完成73家化工企業關改搬轉任務。隨著關改搬轉越深入推進,面臨的挑戰越嚴峻,既要攻克堡壘,又要鞏固成果,必須進一步細化、量化、實化任務清單,倒排工期、挂圖作戰,確保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專項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
鄧忠明認為,石化産業是湖北省優勢和支柱産業,也是實現綠色轉型、保護長江生態的關鍵領域。“十四五”將是湖北省由石化大省向強省跨越的關鍵五年,也是産業結構由量變到質變提升的關鍵五年,湖北省將以《長江保護法》為指導,支持搬遷改造企業進行以智慧化升級、集群化發展、服務化延伸、綠色化轉型、安全化管控為重點的技術改造,推動化工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繼續推進長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三磷污染綜合治理“三提升”行動;繼續開展“綠盾”“清廢”、尾礦庫污染專項治理;建立健全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聯動工作機制……省生態環境廳2021年工作重點裏,已落細落實了有關長江大保護的關鍵任務。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全省將加快構建長江流域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突出問題導向,統籌安排長江流域生態環保專項督察,促進水環境品質改善;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督促長江大保護各項任務落實;探索建立長江中游危險廢物聯防聯控機制、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同時,加快建設省長江大保護數字化治理智慧平臺,服務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綜合決策。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對於生於斯、長于斯的湖北人,母親河凝聚了太多的情感和寄託。在周洪宇的記憶中,小時候長江的水是清澈的,兩岸柳樹成蔭,他經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去江邊玩耍,聽江水的奔騰聲、輪船的汽笛聲、江鷗的鳴叫聲。
國家監測數據顯示,從武漢白滸山出境的長江水質已連續2年保持Ⅱ類,這意味著長江幹流武漢段水質穩定保持優良,為20年來最優水質。周洪宇相信,小時候的記憶,會在不久的將來重回現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弦 劉天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