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襄陽:引領打造湖北堅強“北翼”
2021-04-06 10:21:3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李玥

  推動重點産業五年倍增,經濟總量向萬億級邁進,把襄陽建成全國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全省高品質發展重要支撐。全省區域發展佈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後,襄陽各級黨員幹部深受鼓舞,紛紛表示要轉變作風、狠抓落實,以擔當精神聚力發展,提升襄陽城市能級,引領“襄十隨神”北部列陣打造湖北區域發展佈局中的堅強“北翼”。

  産業轉型“快”起來

  “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産業轉型,為全省發展作貢獻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襄陽市發改委主任付勁松表示,襄陽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機遇,重點打造中部地區電子信息産業新城,依託華為、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建成3個區域性雲計算數據中心,伺服器達15萬台,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數據中心集聚區。未來襄陽還將依託清華同方、北京易華錄等企業,打造“數據湖+城市大腦+智慧應用”的數字城市完整體系。另一方面,發揮現有優勢,目前襄陽已初步形成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鏈佈局,未來將以爭創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城市為目標,全力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

  人才是實現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襄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克萬説,襄陽將大力實施“創在襄陽計劃”,加大創業項目庫推廣使用力度,發揮大學生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和返鄉創業基地的孕育、幫扶作用,用足用活用好創業擔保貸款政策,鼓勵和引導全市有創業需求群體大膽創業、放心創業。大力實施“人力資源産業園提升計劃”,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産業發展需求側的匹配度,力爭每年服務企業2000家以上,輸送各類技術人才20萬人次。

  好的營商環境會極大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襄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郭方芳説,今後,襄陽將繼續進一步改革行政審批制度,讓企業註冊登出速度更快;探索市場監管社會共治,減少不良信用總體存量,把“黑名單”企業壓減到企業總數的1%以內;發揮自貿區改革試驗田先行先試優勢,探索“智慧審批”新樣板。

  城市功能“強”起來

  “襄陽要融入全省區域發展佈局,一定要讓中心城市的功能‘強起來’。”襄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汪厚安介紹,“十四五”期間,襄陽將全面拓展城市設施服務功能,推進中心城市所需要的會展中心、體育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商業服務中心進一步配套完善,補齊高端商旅酒店、一線品牌賣場、特色步行街等短板。未來五年還將基本完成棚改和舊改,重塑古城歷史風貌,推進生態系統修復,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如果説高樓大廈是城市功能的‘硬實力’,那麼不斷創新的制度,則為城市的發展釋放改革紅利。”襄陽市委政研室主任李明山説,2017年4月襄陽自貿片區正式掛牌,4年來已累計總結形成改革創新經驗案例300余項,其中8項在國家層面推廣,36項在省級層面推廣。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公佈的“2019-2020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排名中,襄陽總體指數在全國43個片區排名第18位,居內陸地級市自貿片區首位。未來自貿區將進一步探索各項體制機制改革措施,把自貿區打造成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同時作為“襄十隨神”城市群中唯一一個自貿區,襄陽自貿片區將促進城市群中各類平臺優勢互補、通道共用、功能疊加,引領漢江流域開放發展。

  協同發展“活”起來

  “作為‘襄十隨神’城市群的龍頭,襄陽必須主動作為,積極擔當,體現帶頭作用。”襄陽市經信局局長段細柱説,去年11月襄陽舉辦了第六屆漢江(襄陽)流域農博會,漢江流域15個地市48個縣(市)區政府均組團前來,嘉賓及觀展人數超過往年。未來襄陽將會進一步做好産業協同文章,如汽車産業建立武襄十隨汽車産業會商機制、規劃建設大型汽車原材料物流園、加強産業鏈閉環建設等,共同打造襄十隨汽車産業集群。文化旅遊産業依託鄂西一線串珠的旅遊生態資源,打造精品旅遊線路、生態旅遊品牌等,推動“襄十隨神”城市群文化旅遊産業聯動發展。

  “未來五年,襄陽將投資1413億元,構建骨幹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襄陽市交通運輸局局長水波説。鐵路方面,將加快建成鄭萬高鐵襄陽南段、呼南高鐵襄陽至荊門段,全力謀劃建設合襄高鐵;公路方面,加快建成繞城南、棗潛北、襄陽至南漳高速公路,打通襄陽至西南和華東地區的快速通道;水運方面,加快漢江高等級航道建設,建成雅口、新集樞紐,貫通漢江千噸級航道;航空方面,完成襄陽機場T2航站樓國際區改造,積極推進3200米跑道建設,力爭2025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50萬人次。(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鵬 通訊員 江偉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