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打工經濟轉向創業經濟 湖北巴東5500名務工者返鄉創業
2021-05-21 14:32:06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李玥

  原標題:加快從“打工經濟”轉向“創業經濟” 巴東5500名務工者返鄉創業  

  5月17日,一場電商培訓課在巴東縣就業局舉行,其中5名學員是返鄉創業者。

  據統計,巴東約有13萬人在外務工。去年以來,該縣共有5500名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帶動3萬餘人增收。

  恩施州政協副主席、巴東縣委書記單艷平介紹,該縣去年整縣脫貧摘帽後,積極倡導能人返鄉創業,加快從“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變。今年一季度,該縣新增市場主體1144戶,同比增長256.39%,其中絕大部分是返鄉群體創辦的個體工商戶和農業專業合作社。他們帶回資金、技術和市場,打通産業鏈,夯實了鄉村産業振興的基礎。

  “40、50”組團返鄉創業

  5月15日中午,信陵鎮土店子村55歲的村民張義先吃完飯,趕緊到三樓去忙活。

  房屋原本只有兩層,今年春節後,他決定加蓋一層。“一樓搞農家樂,二樓做民宿,三樓自住。”土店子村曾是深度貧困村,迫於生計,他和幾十位村民到外省打工。近幾年,村裏的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大幅改善,特別是遊客越來越多,他決定回家搞旅遊。

  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10多位村民,他們也正在改造房子。

  信陵鎮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2013年以來,土店子村在巴東縣將軍山農牧開發有限公司的帶動下,發展種植養殖基地,種了1000畝水果,每年吸引數萬名遊客。村裏在建、已建農家樂和民宿接近30家。

  “回來既可以賺錢,還方便照顧老人孩子。”46歲的宋曉琳在宜昌打工多年,2020年回到信陵鎮開了一家土菜館,聘請3名員工。受益於巴東旅遊業的快速復蘇,一年就收回成本。她説,今年“五一”假期,10多位一起在宜昌上班的老鄉前來考察,均表達了回來創業的想法。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多個鄉鎮發現,組團回家是本輪返鄉創業的新特點,少則三五人,多則數十人,年齡大多在45歲—55歲之間。

  巴東縣就業局局長鄧奎分析,精準扶貧帶來的巨大變化,為返鄉創業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些人外出務工有了一些積蓄,且年齡逐步偏大,群體性回歸是必然趨勢。

  閒置10年的土地種上柑橘

  5月16日10時,在巴東縣沿渡河鎮石喊山村,村民譚志龍和兩名技術員正在橘園檢查橘苗生長情況。

  橘園建在一座座露出大片土坯的山上,有700畝。

  “還有1000畝,計劃下半年種苗。”譚志龍介紹,1700畝地涉及到3個村,因外出務工無人耕種已拋荒10年。

  去年4月,在成都打工的譚志龍等50余人返鄉,發起成立一家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投資300多萬元種下4萬株橘苗,並請來省州農科院的專家,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

  柑橘有5年生長期,合作社已開始謀劃銷路:借助本村能人在成都的資源,建立銷售網絡;在廣東、浙江等省,建立專賣店。

  “有資金,有技術,有渠道,一定能把家門口的柑橘産業做大。”譚志龍表示,5年後,預計每戶農民年收入達到2萬元。

  同樣,沿渡河鎮紅砂村村民王高勇返鄉後,和34位村民(14位返鄉創業)成立專業合作社,種了1400畝茶樹。今年已賣了5萬斤鮮葉,總收入超過120萬元,帶動274戶農民增收。

  “還要延長産業鏈。”王高勇得知廣西南寧一位實力雄厚的企業家是本村人後,多次奔赴南寧,邀請對方來投資建茶葉加工廠,目前雙方已達成合作意向。

  據統計,返鄉創業者大部分種植茶葉、柑橘、藥材,養殖生豬、羊、雞等,新成立的合作社已超過50個。

  跟班服務解決創業者困難

  返鄉創業,並非一路坦途。

  在野三關鎮青龍橋工業園,巴東群瑞電子有限公司的100多名工人正在加緊生産。公司負責人張磊感慨,如果沒有政府的貼心服務,不可能這麼快滿負荷生産。

  去年5月,他從廣東回鄉創業,因找不到合適的廠房,只能租一間民房。因房屋承重不夠、消防不達標等問題,不敢輕易擴産。得知情況後,野三關鎮黨委政府迅速組織專班,派專人24小時服務,僅用1個多月就解決了企業入園的道路、廠房、污水管網、招工等一系列難題,使其順利擴産。

  “一名鎮領導領銜,組建一個小分隊,一對一全過程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巴東縣優化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支持返鄉創業者,該縣制定了保姆式的服務標準。

  去年從東莞回官渡口鎮水獺坪村養羊的向雲,養了100多只羊,資金一度緊缺。鎮領導得知後,迅速為其講解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貼息等政策,並積極與銀行溝通協調。很快,向雲拿到了10萬元貸款。

  據悉,從去年至今,巴東縣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400萬元,其中超過一半提供給了返鄉創業者。(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闖 翟興波 通訊員 覃業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