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宜昌西陵區每年30萬人次為長江“美顏”
2021-06-10 13:07:57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李玥

  原標題:“生態市民”從我做起 西陵區每年30萬人次為長江“美顏”

“生態市民”從我做起  宜昌西陵區每年30萬人次為長江“美顏”_fororder_01

“生態市民”從我做起  宜昌西陵區每年30萬人次為長江“美顏”_fororder_02

“三峽蟻工”在長江岸邊清理垃圾。(通訊員 李年邦 攝)

  閱讀提要

  宜昌市西陵區位於長江的西陵峽口。

  2016年,西陵區率先開展“生態市民”建設,創編全國首套生態教育校本教材《生態好市民》並進入中小學。從2017年起,將每年6月2日定為“生態市民日”,倡導人人爭當“生態好市民”。如今,西陵區已培育發展包括“三峽蟻工”在內27個生態環保公益組織,每年30萬人次參與長江生態保護活動。

  生態教育進入家庭

  “建好三峽生態屏障,共享綠色低碳生活。”

  6月2日,宜昌市西陵區舉辦第五個“生態市民日”,來自“宜荊荊恩”城市群的代表,共同發起成立生態環保聯盟。

  走進西陵區桃花嶺幼兒園,每個角落巧設童趣盎然的生態小景:廢舊盒子、飲料瓶被重新做成花盆,種上花花草草,挂著標牌,上面寫著認養班級,孩子們定期澆水照護;遊樂場樹枝上,挂著造型可愛的木質鳥屋……

  培養生態市民,從娃娃抓起。5年來,該區不斷提升《生態好市民》教學實踐,編印幼兒園版、小學低年級版、小學高年級版、初中版4個版本,開設“生態教育實驗課”。全區通過“學校+基地”“課堂教學+實踐體驗”“環保志願行動”等形式,對近4萬名學生開展生態教育。

  “生態小課堂”教育學生,輻射家庭,帶動社會。西陵區推出“生態市民公約”“生態家庭公約”以及家庭水電氣基本支出的“生態市民”建設家庭版——《生態家庭手賬》,倡導“綠色生活,從家庭開始”,並廣泛開展“環保達人”“環保家庭”評選活動。

  白龍井社區70多歲的孫昌煊老人,是一位“環保達人”。説起低碳妙招,孫老打開話匣子:夏天悶熱,冬天寒冷,主要濕度高。他利用抽濕機,配合開窗時間來調節房間裏的濕度,一年節省電費40%。

  用淘米水養花,洗衣水用來衝廁所,使用節能環保電器,上下班騎行,垃圾分類、廢舊電池回收,使用無磷洗衣粉……如今,“環保達人”“環保家庭”從每一個細節入手,用實際行動踐行環保理念。

  “三峽蟻工”成亮麗名片

  每天清晨7點,一群人準時出現在江邊:他們自備塑膠袋,穿梭在沿江和平公園、勝利四路、環城南路一帶,撿拾垃圾、清除雜草。

  他們三五成群,年齡不一,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三峽蟻工”。每個週末和法定節假日的清晨7點,他們統一到江邊撿1小時垃圾。

  “三峽蟻工”志願者負責人李年邦,50多歲,是一家理髮店老闆。他在長江邊長大,前些年,每年汛期看到長江湧來大量垃圾,心裏格外難受。

  2015年11月2日,李年邦受到外國小夥義務清理河道的啟發,第二天清晨6點,來到濱江公園的江邊開始清理垃圾。

  “從江岸到江灘,只有短短300米,但那一天我卻感覺是有生以來走過的最長一段路。”當時,李年邦覺得臉上發燒,總擔心別人怎麼看。幸運的是,妻子和孩子理解他,還和他一起到江邊撿拾垃圾。

  漸漸地,他的身邊出現了點讚者、致敬者和同行者。在西陵區政府支持下,“三峽蟻工”環保公益組織註冊成立,還有了專門的辦公室和辦公經費。

  5年來,“三峽蟻工”自發躬身長江邊,志願撿拾垃圾千余噸,成為西陵乃至宜昌市的一張亮麗名片。“三峽蟻工”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表彰為最佳志願服務組織。

  如今,西陵區已培育發展包括“三峽蟻工”在內27個生態環保公益組織,每年30萬人次自發參與長江生態保護活動。

  企業成為生態建設合夥人

  啟迪能源環境聯合研究院聯合院長李旭光,近期頻頻在西陵區調研。他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正在西陵區開展無廢城市的課題研究和項目實驗,力爭把城市從一個吞噬資源的消耗體,變為一個將消耗轉化為資源的循環體。”

  作為國內環保龍頭領軍企業,啟迪桑德將總部設在西陵區,其城市生態環保産業鏈上已形成閉環,覆蓋生活垃圾綜合處理、餐廚垃圾資源化、危廢處理、市政污泥處置、環境修復、再生資源回收、水務綜合治理等。2019年,桑德集團和啟迪桑德與三峽集團簽約戰略協議,合作開展長江水環境治理與保護、水生態修復與保護。

  西陵區正在實施“生態市民建設合夥人計劃”,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嫁接産學研資源,搭建一個開放的“生態市民”共建機制。

  目前,該區加強與三峽大學、710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交流合作,支持啟迪桑德等本土領軍環保企業參與“生態市民”建設,設立“生態好市民”教育啟動資金28萬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樂克  通訊員 李曉春 鄧華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