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農為邦本,本固邦寧。
2020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諄諄叮囑:“我們要堅持用大歷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必須看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
地處華夏腹地、長江中游的湖北,沃野千里,物産豐饒,是名副其實的農業大省。
百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荊楚兒女篳路藍縷,荊楚農村舊貌換新天。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在新發展理念的涵養下,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傾力支持 “三農”發展,湖北糧食生産能力登上新臺階,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創新局面,現代農業建設邁出新步伐,農村改革展開新佈局,農業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農民收入實現新提升。18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大地,“豐”景無限明媚。
輝煌的歷史,承載著昨日的興盛,噴薄著奔向未來的精神力量。
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看,穩住農業基本盤、守好“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眼下的湖北,胸懷“國之大者”,著眼“兩個大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穩住農業“基本盤”,守住農村“戰略後院”,奮力譜寫“農”墨重彩的新篇章。
荊門市東寶區石橋驛鎮、仙居鄉一帶稻田色彩斑斕。(徐敏 朱俊波 攝)
霏霏細雨中的羅田燕兒谷朦朧如詩,如夢似畫。(梅濤 攝)
找準坐標 堅持“重中之重”不動搖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對於14億人口大國來説,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産省之一,湖北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把握住糧食安全主動權這一歷史性命題——
鞏固糧食産能,端牢“中國飯碗”。糧食産量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123.8億斤,增長到2020年的545.4億斤,黨的十八大以來連續8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
調優種植結構,穩住種植面積。傳統單雙季稻混作變為一季中稻為主,小麥生産向優勢區集中,確保水稻、小麥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3500萬畝、1600萬畝左右。
完善制度供給,激發種糧熱情。重農強農富農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落實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購機補貼資金,支持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
推進綠色發展,穩糧提質增效。“十三五”期間,集成示範40余種“糧食+”模式,優選30種綠色高效模式形成技術規範並出版發行,立足區域特色畜牧、水産品,創新集成生態高效種養模式,畝平節本增效突出。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中國共産黨的百年發展史,就是團結帶領人民與貧困和落後不懈鬥爭的百年奮鬥史。
湖北是全國脫貧攻堅重要戰場,響鼓重錘、盡銳出戰,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歷時8年,全省3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82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58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脫貧地區“造血”功能顯著增強。農業農村部門持續加大特色産業帶建設力度,形成“四座茶山”“四條水果帶”“三大藥谷”的“443”特色産業佈局,37個貧困縣發展54個扶貧主導産業,76.6%以上的貧困戶依靠發展産業脫貧。
脫貧群眾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37個貧困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266元增加到12911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春風化雨,勤勞致富成為普遍共識。
新時代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我省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湖北實施”——
紮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設立5年過渡期,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確保脫貧不返貧、振興不掉隊。
持續抓好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圍繞保多樣、保品質,落實“菜藍子”負責制,鞏固生豬生産恢復勢頭,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
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往村覆蓋、往戶延伸,不斷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準。
“堅持‘重中之重’不動搖,必須在大歷史的進程中,找準坐標、選準方位、瞄準靶心,在變局中應對新挑戰,在危機中搶抓新機遇,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不斷開創‘三農’發展新局面。”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吳祖雲坦言。
鄂産淡水蝦闖蕩海外市場。圖為湖北楚玉食品有限公司員工在生産線精心分揀包裝出口的淡水蝦。 (張鴻 何長青 攝)
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黃牛岩農民利用梯田建設青雲頂茶山小鎮,發展農旅融合産業,讓遊客體驗茶文化、觀賞三峽大壩勝景。(陳勇 攝)
保持耐心 用好農村改革法寶
縱觀我國農村改革歷程,每一次改革突破,都推動了農村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湖北農村改革波瀾壯闊,不斷深化。從廢除人民公社體制,至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從打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至實行市場農業體制;從取消農業稅,至實行種糧補貼;從生産關係改革到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從發展傳統農業,至建設現代農業;從農村內部改革突破至城鄉二元結構改革,統籌城鄉發展;從夯實經濟基礎,至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改革,農村發生了全面深刻的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改革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中央部署,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以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提高農業品質效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激活主體、激活市場、激活要素,創新體制機制,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制度支撐。
多年來,圍繞處理好農民與土地關係的主線,湖北探索並不斷深化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
2012年,我省出臺《湖北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條例》,在全國首創“三權分置”,即明確土地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
2014年11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正式將“三權分置”理論寫進指導思想。
至此,湖北實踐上升為中央政策,“三權分置”成為繼農村家庭聯産承包制後,中國農村改革與發展的“又一次飛躍”。
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湖北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
全面開展集體資産清産核資,實現“家底清、賬目清”;全面確認集體成員身份,明確集體資産的“所有者”和經營收益的“受益人”;全面建立集體經濟組織,賦碼發證,扭轉集體經濟組織長期以來“有名無實”的局面;持續加強集體資産監管,全面啟動化解村級債務工作。
荊楚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多元化的發展道路,通過招商引資、村企聯合、資源入股等方式引進外部要素,整合內部資源,發展農業産業,推動集體經濟從無到有、由弱變強。2020年,全省村集體經營性年收入達到80.8億元,村集體股金分紅累計達到14.6億元。
“三農”在國家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農村改革發展要有充分的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既要加快推進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也要做到蹄疾步穩、審慎穩妥。省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局局長張清林表示,“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必須始終用好深化改革這一重要法寶。”
秭歸縣屈姑食品有限公司將柑橘“吃幹榨盡”,生産橘子罐頭、臍橙酒、臍橙茶、臍橙餅等30多個産品。圖為柑橘罐頭自動化生産線。(鄭家裕 攝)
今年5月,襄陽市南漳縣清河管理區雷家巷村搶收有機小麥。該有機小麥畝産650斤,産值較普通小麥高660至700元。(熊明銀 攝)
堅定信心 扛起農業産業強省使命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邁入2021年的湖北,“農業産業化”成為高頻詞。
1月31日,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産業強省,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2月3日,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農業産業化水準不高,是制約湖北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全域高品質發展的突出問題,要堅定不移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強省建設;
4月2日,全省區域發展佈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提出,刻不容緩推進農業産業化,以農業産業化助推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同時,出臺《關於培育壯大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的意見》,重點打造優質稻米、生豬、特色淡水産品(小龍蝦)、蔬菜(食用菌、蓮)、家禽及蛋製品、茶葉、現代種業、菜籽油、柑橘、道地藥材等10條農業産業鏈;
6月9日,全省農業産業化工作第一次聯席會議召開,省委主要領導提出,要加快打造農業全産業鏈,大力推動從“賣資源”走向“賣産品”“賣品牌”“賣技術”“賣文化”;
6月23日,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暨農業産業化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再次吹響以農業農村現代化抬高全域發展底板的進軍號角。
“三農”的春天到來!圍繞打造能“産”會“賣”的農業全産業鏈,省市縣上下聯動,政企銀密切協同,産學研一體推進,打出大抓産業、抓大産業的組合拳,農業産業鏈建設全面起勢——
建立農業産業化工作推進機制。8位省領導挂帥“鏈長”,協調製約産業鏈發展的難題、補齊短板。7名院士領銜專家組組長,為産業鏈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産業鏈分別由省農業農村廳、省發改委等10個部門牽頭負責,每條鏈組建一個工作專班,由一名廳級負責人擔任聯絡員,配備一個業務處室,産業鏈推進情況定期向省聯席會議彙報。
著力解決産業發展面臨的痛點難點堵點。全力以赴扶持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實施龍頭企業“十百千萬”工程;全力以赴打造整合一批農業品牌,加快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産品品牌建設;全力以赴補鏈延鏈強鏈,從單一的以農副産品生産為主向生産、精深加工、貿易、冷鏈物流等全産業鏈拓展,拓展産業增值增效空間;全力以赴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強農富農,讓更多農民深度融入農業産業鏈、價值鏈。
營造全省上下推進龍頭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湖北把龍頭企業發展納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及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內容,每年對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産值總量和增量靠前的縣市區通報表揚,並在項目資金安排時給予傾斜。
“推進高水準、高品質的農業産業化是建設農業産業強省的大邏輯、大前提、大抓手。”吳祖雲表示,“十四五”時期,全省“三農”戰線將圍繞“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佈局,建設特色大基地,強化科技大支撐,全心培育大龍頭,開展全域大招商,著力擦亮大品牌,推動産業大融合,創新要素大集聚,打造旅遊大田園,最終實現“三農”大提升,以農業農村現代化抬高全域發展的底板。
躬逢偉大的時代,沒有理由不自信豪邁。
無愧歷史的重托,奮鬥黨的韆鞦偉業。
湖北“三農”將為全省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向著建成農業強省、鄉村全面振興目標奮勇前進!
(撰文:湖北省農業農村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