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北湖垸。 (通訊員 李學軍 攝)
8月6日,深夜,一張大網撒下。第二天,清晨,漁民們齊喊號子,拉出上萬斤活蹦亂跳的鮮魚。這又是一個收穫滿滿的日子。
60歲漁民張進田養了一輩子魚,這樣的場景依然讓他激動不已。
從“年年養魚年年虧”到“落霞暮歸魚滿倉”,短短6年間,雲夢縣沙河鄉北湖垸經歷了一番全新的蛻變,目之所及,魚肥水美,果蔬飄香。
年年養魚年年虧
代漢文一度非常沮喪——養魚8年,虧損40萬元。
一氣之下,他剪斷了魚網,發誓不再搞養殖。
代漢文是沙河鄉北湖垸農民,在外務工多年,聽説養魚賺錢,2008年,他拿出10萬元積蓄,回鄉流轉50畝池塘,餵養四大家魚。
一門心思守著魚塘,沒想到血本無歸。在北湖垸,與代漢文一樣“虧血本”的漁民不在少數。
年年養魚年年虧,問題出在哪?
北湖垸是雲夢地勢最低的地方,東臨澴河、西靠縣河、南抵府河,水資源豐富,養殖水面超過1萬畝。先天良好的養殖條件,曾吸引了一批批農戶前來承包魚池。
那時,漁民以餵養四大家魚為主,水質好,魚肉鮮美,加之當時市場水産品缺口大,在武漢、孝感等水産品批發市場上,“北湖垸的魚”頗受歡迎。
北湖垸原本屬國有農場,後承包給私人老闆統一管理,由於缺乏有效投入、經營不善,垸內基礎設施薄弱,魚類品種單一、産量下降,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北湖垸的魚”名聲漸漸沒落。
效益一年不如一年,不少漁民紛紛轉行。
2015年,雲夢縣沙河鄉決定全新改造北湖垸。
沙河鄉黨委政府和水産部門上武漢、跑孝感,四處招商。2015年3月,雲夢籍在外成功人士代亞楚一直想回鄉創業,經多次考察,他決定創辦北湖垸水産開發有限公司,承包北湖垸5000畝魚池。
換種思路來養魚
為何養魚不掙錢?
代亞楚聘請省內知名的水産專家上門把脈,發現看似是市場上鮮魚産能過剩,實則是自己的産品低端,同質化嚴重,滿足不了百姓需求。
必須換一種思路來養魚。
模擬野生魚的生存環境,讓魚的口感更鮮美。代亞楚改造舊有魚池,在塘底種植大量伊樂藻和黑藻水草,投入田螺等生物,凈化水質,修復環境。
魚喜愛活水,專家們因而設計出一套“內養魚、外養水”的模式,將北湖垸分隔為內外兩部分,內部池塘投放魚苗,魚塘之間管道相連,外部則建一個20萬立方米的凈化水池。凈化水池從上游水庫引水,通過設備引流,實現魚池內外水質流動交換,模擬“活水養魚”。
模式改良,品種也要更新。北湖垸技術員劉勇介紹,建立200畝育苗基地,主要繁育鱸魚、黃顙魚、花骨魚等市場受歡迎的名優特品種。“一年培育各類魚苗3000萬尾,除滿足基地外,還能為周邊養殖戶提供種苗。”
以往,北湖垸所有魚池靠人工粗放式養殖,效率低、風險大。代亞楚推行智慧化養殖,添加增氧機、泳浪機等設備,全域安裝數字監控,平日裏,打開手機,隨時了解水濕、光照、溶氧等情況。另一方面,將所有魚塘劃為14個區域,聘請20多個當地漁民,進行網格化管理。
綠色生態的養殖模式,加上科學精細的管理,“北湖垸的魚”重新找回市場,訂單供不應求,遠銷北京、石家莊、武漢等城市。
“夢裏水鄉”呼之欲出
魚養好了,代亞楚心裏還有一盤更大的棋。
“特色養殖為基礎,配套蔬果、藥材種植,打造出一個能看、能玩、能遊的夢裏水鄉。”
建設之初,代亞楚除了改造魚池外,同時進行硬化道路、栽樹種果、建景觀帶等前期工作。“累計投入1.8億元,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如今的北湖垸生機勃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整齊劃一的魚池邊,建起大片瓜果蔬菜基地,有枇杷、桃樹、梨樹等七八個品種,一年四季可供遊客前來採摘。當前正值黃桃成熟季,來自雲夢、孝感、武漢等地的遊客,自駕前來,滿載而歸。
代亞楚不忘帶動周邊百姓。他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産業化生産模式,吸收423戶農戶入股。今年初,面對疫情不利影響,公司擴大名特優水産、蔬菜的種養面積,積極對接銷售渠道,基地收入不降反升,保證了農戶的收益。同時,輻射帶動3000多戶漁民從事科學養殖,提供就業崗位千余人次。
去年底,北湖垸入選首批湖北省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將圍繞産業發展技術需求與華中農業大學開展學研合作,打造縣域農業科技創新高地。
發展勢頭越來越好,北湖垸今年繼續配套完善了休閒垂釣、餐飲娛樂等休閒活動區域。代亞楚介紹,計劃再用3年時間,將北湖垸建成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瓊瑤 通訊員 謝庶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