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     輿情智庫
鄉村教師鄭銘一年家訪100多次 堅持27年
2021-09-09 10:23:16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李燕責編:周經韜

  原標題:鄉村教師鄭銘一年家訪100多次,堅持27年——“走進孩子家裏,才能走進孩子心裏”

鄉村教師鄭銘一年家訪100多次 堅持27年_fororder_01

9月2日下午,鄭銘在女生黃紫楊的家中家訪。長江日報記者彭年 攝

  9月2日下午4時40分,武漢市黃陂區羅漢中學的學生們結束了下午第三節課,準備放學回家。七(3)班班主任鄭銘約上女生黃紫楊:“走,我跟你一起回家!”    

  這是鄭銘剛接手的新一屆初一學生,一開學她就整理了全班46名新生信息,做好家訪計劃。長江日報記者看到,2日當晚她要去走訪3個留守孩子的家,黃紫楊家是其中之一。

  第三家走訪完已是當晚8:30,夜色中,鄭銘一人,一電瓶車,行駛在鄉村特有的寧靜裏。

  “不走進學生家裏,就看不到默默無聞的孩子背後有多麼頑強,也無法讀懂他們的隱忍或放肆。”從教27年,鄭銘每年家訪100多次,每個學生家她都去過,在一次次面對面交流中叩開學生、家長的心門。

  ■ 她記得自己剛上初中老師就來家訪——

  “前輩老師教會我,要到學生家裏看一看聊一聊”

  羅漢寺街,地處黃陂中西部,羅漢中學就“長”在田野裏。站在教學樓上眺望,農房的周邊是大片的農田。

  鄭銘的初中就在羅漢中學度過。上世紀80年代末的農村寄宿制學校,鄭銘和同學們每週背著米來上學。開學第一天,她一個人躲在學校角落裏流淚。一位老人走過來安慰她:“孩子,你怎麼了,是不是想家了?”開學典禮上,鄭銘發現,這位老人是學校的校長。30多年後的今天,鄭銘還記得老校長慈祥的臉。

  班主任老師也很快來她家裏走訪,“鄭銘是個心眼好、愛説愛笑的孩子!”她現在只記得老師笑著誇她的這句話。“當時我心裏就埋下一顆種子,我也想當這樣的老師,給學生鼓勵和溫暖。”

  1993年,鄭銘從黃陂一中畢業,進入黃陂建中小學當臨時代課老師。1994年開始,她邊自學中文、教育學課程邊上課,1997年考取了正式教師編制。

  鄭銘記得1994年在建中小學,她請教周翠珍、鄭忠心等幾位年長的老師,他們一致提到家訪經驗:“家訪是好傳統,到學生家看一看坐一坐聊一聊,更能理解孩子,而理解,是教育的起點。”

  兩位年長老師隨便提到哪個學生,都能把孩子的家庭情況説得清清楚楚,讓鄭銘很佩服。她想:“家訪這個經驗我得學。”

  ■ 27年裏,她走進每個學生的家——

  “深入學生家庭才會知道怎麼去愛他們”

  在建中小學第一次家訪,鄭銘騎著自行車來到祝田灣,一口氣走訪了7家。她説著黃陂話跟鄉親們拉家常,她知道了孩子們名字的來歷,知道他們從小跟誰最親,會幹什麼家務活兒,也知道了他們在校園之外,還有哪些興趣愛好……

  在這次家訪中,她得知了一個女生的母親病逝,父親在外打工,孩子跟著嬸嬸長大,見到生人就不敢説話,鄭銘家訪時就一直握住她的手。回到學校,孩子看到鄭銘,分外親切,也慢慢不再有怯怯的眼神,上課也變得專注。

  有年春天家訪,她看到學生的媽媽炒了菜薹、切了臘魚,給孩子做午飯,自己卻只喝著早上喝剩的粥,連青菜都捨不得夾一筷子,學生看到就給媽媽夾菜吃。她瞬間懂得了這個孩子為什麼總是那麼友善謙讓。

  在一個男生家裏,鄭銘看到了小魚和兔子。魚是男孩在池塘裏抓的,還配上了石頭和水草。兔子有二三十隻,在兔棚裏蹦來蹦去,也是男孩自己拔草餵大的。鄭銘誇獎男孩的能幹和他對生活的熱愛:“你能把生活過得多姿多彩就是一種能力,老師相信你會把學習和生活都安排得妥妥的。”

  2000年,鄭銘調入羅漢中學工作,延續家訪。她總結,只有深入學生家庭才能真正了解學生,才會知道怎麼去愛他們、幫他們,只有走進孩子家裏,才能走進孩子心裏。

  27年裏,鄭銘走遍每個學生的家,足跡遍佈黃陂羅漢寺街100余個村莊。留守孩子有一些住在羅漢寺街外的祖輩親戚家,騎車要40多分鐘到達,她會多次家訪。沒有手機導航的年代,鄭銘就是“活地圖”,走到哪個村,都能説出哪個學生住在哪。

  ■ 把迷上打遊戲的學生接回家住了兩年——

  她為“放養”的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有的學生家,她不止一次地去過,和孩子、家長一起打開心扉,直面問題,也分享喜悅。學生小徐(化名)的奶奶回憶起孩子青春期裏的叛逆,一次次頂嘴、冷戰讓老人“完全沒辦法”。奶奶流著淚説,如果不是鄭老師4次來家裏做思想工作,孩子不會這麼快轉變,也很難考上理想的高中。

  不光自己一個人去家訪,鄭銘還曾帶著幾個學生,來到班裏“學霸”家。看到書桌井井有條,書本、習題都被翻爛了邊角,有同學感嘆:“優秀都是有原因的!”

  2011年,鄭銘家訪時,發現學生胡博文一個人在家裏打遊戲。原來,胡博文父母去外地打工,他週末只能到外婆家住。沒有了父母的監督,胡博文迷上了手機遊戲。

  鄭銘家就在學校附近,她對胡博文説:“你週末就到我家住吧,跟我兒子一起。”就這樣,胡博文每週五下午放了學就跟著鄭銘回家,星期一再跟鄭老師一起返回校園。

  那兩年週末,胡博文早上7時被鄭老師喊起床,和她兒子一起讀英語、過早。白天,他們兩個男孩坐一張桌子寫作業,有空了,一起包餃子、打乒乓球、逛超市。“熟人在路上遇到鄭老師,還會開玩笑問她你怎麼多了個兒子,鄭老師每次都笑著説‘我多了個大兒子’。”胡博文説。

  在鄭銘的眼皮下,胡博文“手機癮”沒有了,不愛睡懶覺、作業也不拖拉了。後來胡博文順利升上高中,考上大學,現在從事建材銷售工作。胡博文告訴記者,自己一直是被“放養”著長大,住進鄭老師家,才第一次感受到有人管、有人照顧的溫暖。“如果沒有鄭媽媽,我考不上大學。”

  ■ 與學生母子十幾年交往成親人——

  家訪之路一直延伸,人生境界也在昇華

  家訪27年,鄭銘唯一在學生家吃過一碗麵。那是2003年10月,鄭銘得知,男生小偉(化名)的父親不久前去世了。一放學,她就趕去了小偉家裏。

  小偉媽媽患有腦癱,行動不便,説話吐詞不清。看到小偉小小年紀,熟練地照顧著母親,鄭銘心疼又感動。

  家訪結束,小偉拉著鄭銘不讓她走,讓老師一定留下來吃碗麵條。鄭銘無法拒絕。家裏已經沒有存糧,小偉跑到鄰居家借了麵條和幾個雞蛋,又去另一個鄰居家菜園裏掐了幾根韭菜,下了滿滿一鍋面。和小偉、小偉媽媽一起吃著麵條,鄭銘的眼淚忍不住地流。

  “你是個懂事能幹的孩子,把媽媽照顧得這麼好,以後也能靠自己的雙手擁有好的生活。”她鼓勵小偉,吃過這麼多苦,再堅持一會兒,就一定能嘗到生活的甜。後來鄭銘經常去看望小偉母子,悄悄塞給他們一些生活費。

  小偉畢業後去廣東打工,媽媽獨自在老家,雙腿又落下殘疾。小偉和哥哥把母親安頓在甘露老年公寓,輪流回來看望。

  逢年過節,鄭銘總去看望小偉媽媽。老年公寓離鄭銘家18公里,騎電瓶車40分鐘,十多年,鄭銘騎著車來來去去,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員都熟悉了鄭銘,小偉媽媽也把鄭銘當作親人。

  如今,小偉自己經營著一家小廣告公司,他告訴記者:“在我最無助的時候,鄭老師伸出了援手,經濟上幫助我們一家,也在精神上鼓勵我。”在他心裏,鄭媽媽和自己媽媽一樣親,是他人生最困難時的那束光。

  “鄉里鄉親多走動,我很開心。小偉讓我看到一個孩子對母親的孝順,小偉媽媽的樂觀頑強也感染了我。多年師生成親人,我們互相成就,我也收穫美好和人生境界的昇華。”這些年,鄭銘常常把小偉的故事講給學生聽,給孩子們溫暖和力量。

  近十年,隨著黃陂區羅漢寺街的鋼模産業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到了家鄉,學校裏的留守學生變少了。鄭銘記得,十年前,一個50人的班裏有一二十個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今年,這樣的孩子一個班裏只有3個。

  “我是土生土長的黃陂人,羅漢中學是我的母校,學生是我的學弟學妹,家長是我的父老鄉親。”鄭銘説,她今年45歲,工作這麼多年,見證了家鄉的變化,也看到了學生和自己的成長,感到很美好。(長江日報記者劉嘉 王永芳 通訊員 蔡育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