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第四屆進博會精彩閉幕。圖為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 (新華社發)
2021年,中國加入WTO 20週年。11月10日,在這個特殊節點舉行的第四屆進博會閉幕,按年計累計意向成交額達707.2億美元,展現了中國開放“越開越大、越開越好、越開越自信”的氣場與風貌。
透過進博會這扇特殊的窗口,湖北開放型經濟如何對標一流、把握潮流?
看展品——
“中國定制款”越來越多
霍尼韋爾展示最新飛行駕駛系統;通用汽車首發純電動悍馬超級皮卡;強生電子亮相支氣管內窺鏡手術機器人;歐萊雅展示口紅印表機……
全球首發、亞洲首秀、中國首展——第四屆進博會新品發佈專區,62家企業集中發佈了100多件新産品、前沿技術及創新服務,其中逾半是全球首發,不少是專為中國市場定制。
在用於新品發佈的路演舞臺,因首發産品多,各家展示的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有的企業負責人一路小跑上臺,爭分奪秒搶抓進博會的“聚光燈”。
在本屆進博會首設的積體電路專區,首次參展的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挂出了“芯向中國,科創世界”的標語,展示了多類型晶片産品。
“中國是德州儀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面對缺芯挑戰,公司已佈局了新工廠,增強晶片供應能力。”德州儀器中國區總裁姜寒説。
全球氫能出行的引領者之一彼歐集團首次亮相進博會,其展臺C位展出的乘用車“高壓四型儲氫瓶底盤模組”,5分鐘注滿氫氣,續航500公里,成為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強有力競爭者。
目前,彼歐集團的氫能研發中心分別坐落于法國貢比涅和湖北武漢,其武漢的亞洲研發中心已經具備氫能産品開發能力。“彼歐已在中國建設了新能源工程團隊,讓産品開發‘更中國’。”彼歐集團展臺負責人説。在汽車展區,本田全新純電動品牌“e:N”也是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制”。
“中國首發、全球首展,説明中國市場之重要,必須拿出有競爭力的産品。”紐仕蘭市場企劃經理丁榮濤説。
看採購——
先進技術裝備買家多
在進博會這個“全球購”現場,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活力十足。
11月5日,進博會企業商業展開幕不過1小時,上海交易團7億美元的“首單”誕生。緊接著,山東省交易團完成7000萬美元首單,係與丹麥維斯塔斯集團的風力發電機採購訂單。
11月6日,河南省成交490億元“大單”,涵蓋裝備製造、能源資源、食品農産品、日用消費品等多個領域;廣西、浙江、安徽等“買手團”陸續跟進……
據統計,第四屆進博會共有全國39個交易團到會採購,年進口額1億美元以上採購商超過1200家,購買力超過歷屆。
在採購企業中,民營企業佔比64%,中小企業佔比70.5%;從行業來源看,製造業、批發零售業較多,佔比均接近30%。
製造業大省江蘇企業高端裝備採購活躍,共有1.5萬家單位、5.7萬人註冊報名,註冊單位數佔全國17%,人數佔全國18.6%,裝備成交佔總成交額的三成。
為促進産業升級、消費提質,鄰省河南向全球發佈“購物清單”,重點增加先進技術裝備、農産品和資源性産品、關係民生産品進口,以做強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高效農業、數字經濟等産業。
據省商務廳介紹,湖北省交易團採購商品主要涉及醫療産品、資源性原材料、食品乳製品等。其中,九州通與拜耳、諾華的簽約採購總金額近60億元。
看引資——
從招“製造”到招“服務”
“買買買”的同時,各地紛紛借機招商引資。
河南省的跨國採購簽約暨長三角地區經貿合作交流會,現場簽約合作項目50個,投資總額629.7億元,項目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服務、生物醫療等戰略新興産業。
除了採購本身,浙江省也舉行了類似活動——組織招商部門、開發區等赴進博會開展“百場千人”招商活動,招引一批“強鏈補鏈”進口替代項目。
我省與河南的招商引資清單類似——2021鄂滬(長三角地區)經貿合作暨開放平臺投資推介會現場簽約重大項目涉及清潔能源、食品、化工、汽車零部件、高端製造裝備等領域。
為打好湖北招商牌,本屆進博會我省展覽規模遠超歷屆——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中央廣場和二樓通道等人流密集場所,打造湖北省綜合形象展、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宣傳展、荊楚優品展、城市“會客廳”展,展示湖北從“光屏芯端網”到“荊楚文化”的良好形象。
一批湖北企業也借機尋求國內外合作商。赤壁青磚茶與潛江小龍蝦組成“蝦茶之戀”、與紅安糕點組成“五穀茶和”、與鄂州武昌魚組成“茶魚飯後”、與仙桃鱔魚組成“茶顏鱔語”……聯合帶貨、聯合招商。
未來地方招商引資如何獲得先發優勢?商務部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李俊認為,隨著“中國製造”迭代升級,大量企業對高技術、高效率的生産性服務有了更多需求。未來,技術和知識産權、金融、物流、運輸、專業服務等生産性服務市場成長空間巨大,這是中國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
李俊表示,近年來,中國服務業吸收外資佔比持續超過70%,外資從最初扎堆製造業,到如今更青睞服務業,表明我國將從過去以製造業為主的開放,加快轉向以服務業為重點的開放升級新階段。(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 林晶 見習記者 彭藝博)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