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華僑華人相聚英雄城,共話新夢想——與武漢結成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
11月16日,華創會武漢論壇會場。
同根同魂同夢想,創新創業創未來。
11月16日,華創會武漢論壇上,武漢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彭浩真誠邀約:期待大家一如既往地看好武漢、投資武漢,深耕武漢,與武漢結成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英雄的城市武漢,面臨怎樣的發展機遇?
武漢論壇現場,與會華僑華人、專家學者,以“凝聚僑心僑力、助推五個中心建設”主題,交流思想、凝聚共識。
英雄的城市人氣旺、韌性強
疫後重振的武漢發展態勢如何?這是華人華僑最關心的話題。
“如你所見,英雄的城市人氣旺、韌性強。”彭浩通過幾組畫面向大家展現如今的武漢。
武漢經濟發展重回主賽道,一季度高開高走,二季度強勢轉正,三季度穩中向好,這是經濟活躍的武漢;
武漢每個節日假日各個商圈、景點人潮涌入,江漢路步行街創單日人流量40萬的紀錄,這是人氣旺盛的武漢;
武漢把科技自立自強當使命,視創新創造為生命,抓創新發展像拼命,這是創新涌動的武漢。
一個浴火重生、生機勃勃的武漢又回來了。
“如你所看,英雄的城市有夢想、有擔當。”彭浩説,武漢正闊步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面向“十四五”武漢在加速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加快打造五個中心,建設現代化武漢。
彭浩誠邀廣大華僑華人——
“在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數字經濟等領域實施一批技術産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優質項目。”
“參與創新平臺載體建設,聯合開展核心技術公關、成果應用推廣等相關合作,推動武漢成為全球創新重要城市。”
“投資建設新零售、新物流的頭部項目,提升武漢在全球市場體系中的影響力。”……
彭浩表示,武漢將畫好華創會發展的同心圓,搭建合作平臺,提升服務質效,營造良好環境,聚焦廣大華人華僑所思所盼,盡心竭力提供一流的服務。
真誠的邀約,令與會人士心潮澎湃。
“湖北、武漢未來可期。”哈藥慈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段燕文激動地説,依託華創會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成效顯著。未來,他和團隊將積極與武漢合作,共謀事業發展。
強化顛覆性技術創新,助力武漢“開道超車”
未來,武漢發展機遇在哪?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各自的研究領域,立足武漢實際,紛紛出謀劃策。
“我們耳熟能詳的是彎道超車,那什麼是開道超車?這意味著前方無道,我們要創出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道路。”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東盟工程與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黃維建議,武漢要強化顛覆性技術創新,打造柔性電子相關産業。
黃維介紹,柔性電子技術最早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民用後可用於折疊顯示屏、健康監測、人造器官、數據採集等領域。
“預計到2028年,整體柔性電子産業規模為3010億美元,處於長期高速增長態勢。”黃維介紹,在全球範圍內,柔性電子已成為全球的科學技術前沿和研究熱點,英國、美國、日本等國均有涉及。在國內,柔性電子研究起步較早、發展迅猛,目前湖北省成立了研究中心和實驗室。
“我相信,以光谷實驗室為代表的國家實驗室科技平臺,將助力柔性電子産業以及數字中國的建設發展。”黃維説。
武漢數字經濟發展必將給廣大僑企帶來機遇
“未來10年,武漢在中國數字經濟領域必將擁有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中國僑聯副主席、銀帝集團董事長朱奕龍分析,當前,發展數字新經濟,是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也是搶佔經濟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機會。
武漢圍繞打造全國數字經濟新城市的目標,蓄力發展數字新基建、數字新産業,創造數字技術新成果,拓展應用新領域,努力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産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上的重要節點。
朱奕龍説,2021年,武漢進入數字經濟全面推進階段,數字經濟佔GDP比重將進一步提升。同時,武漢市委市政府也在全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的最優環境,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我們相信武漢數字經濟的堅定發展必將給廣大僑企帶來機遇。”朱奕龍呼籲,搶抓武漢數字經濟發展的窗口期,充分發揮僑商資源優勢,全方面推進數字賦能,推動武漢高品質發展。
武漢如何發揮科技創新優勢?
“聚焦戰略性新興産業,依託湖北優勢資源,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國際海運事業無線電技術委員會SC104專業委員會北斗工作組主席、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紹偉,提出3點建議。
韓紹偉建議,研發具有核心優勢的晶片,如自動駕駛、安全控制等高可靠、高安全晶片,全感知真實世界的低能耗、低成本的物聯網晶片。建立企業聯合體,由行業領軍企業牽頭,聯合擁有核心技術的本土優良企業,共同參與湖北數字化、智慧化、智慧化建設。加大力度吸引海外華僑來漢創業,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培養基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璐)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