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送崗位、教技能,養老補貼保障足——荊州5000余名退捕漁民“穩穩就業”
1月11日,陳中國劃著船在江邊巡邏。
萬里長江,美在荊江。荊州市荊州區李埠鎮,依江而興。離江最近的龍洲村,是荊江畔有名的漁村。
1月11日,隆冬時節,龍洲村前的江面濃霧瀰漫。一艘小船從遠處駛來,47歲的村民陳中國站在船頭,制服上“長江護漁”四個字格外顯眼。
長江“十年禁捕”實施後,作為龍洲村的最後一批漁民,陳中國等480余名鄉親洗腳上岸,共護母親河。
對於他們來説,剛剛過去的2021年,隨著各項退捕扶持政策更加給力,生活猶如一艘順風順水的快舟,滿帆穩穩靠岸。
家門口上崗,養老有保障
碼頭前,陳中國將護漁船收拾乾淨,牢牢固定在岸邊。小船不足5米長,曾是他賴以生存的“家”。
陳中國14歲就跟著父親打魚,成年後靠這條船養活一家老小,以漁為生30多年。
講述起當漁民時的“江上生活”,陳中國打開了話匣子。
“一次,天氣預報有大風,又捨不得頭天下好的一網,冒險去江裏收,結果一個旋風,船就翻了。”
“把老人孩子丟在家裏,夫妻兩人開著船,沿著江一走就是10多天,風餐露宿,吃了不少苦頭。”
“過去的事,不提了!”擺擺手,陳中國講起最近兩年。
“沒想到,上岸後的日子,黨和政府早有考慮,一場又一場招聘會開到村裏,不少鄉親都在周邊的工廠上了班。”
“考慮到我要照顧老人,政府給我安排了護漁員的公益性崗位,一個月1600多塊錢。”
“參加養老保險的補貼也到位了,我現在都按高檔次交,每年交3800元,自己只需要出21元,剩下的都是政府補貼。”
種一季蔬菜,賺了兩萬八
兩層小樓,緊鄰村裏的蔬菜合作社;兩畝田地,搭起整齊的蔬菜大棚。
陳中國走進家中,妻子陳江梅迎上前來。夫妻倆商量著去鎮上買些種子,在大棚裏再多試幾個品種。
“種菜也找到門路了,去年一季苦瓜,就賺了兩萬八。”陳江梅説,村裏大興蔬菜産業,月月都有技能培訓,手把手教種植技術。
2021年,陳江梅先後在大棚裏種了黃瓜、苦瓜、毛豆、豇豆、四季豆,忙碌且充實。農閒時,她還可以到蔬菜合作社裏當分揀工,一天能賺100多元。
“只要勤快,就有賺不完的錢。”陳江梅説,她半個月前參加了電商培訓,以後也可以學“網紅”直播帶貨,讓自家的蔬菜賣出更好的價格。
陳中國一家,是千千萬萬退捕漁民的縮影,也反映出了穩定就業對於這個群體的重要意義。
荊州市人社局副局長楊遠尚介紹,2021年,荊州開展線上線下退捕漁民專場招聘會54場次、職業介紹6373人次,組織退捕漁民職業培訓1102人次,採取一系列措施促進退捕漁民穩定就業。
截至目前,該市建檔立卡退捕漁民7749人,需轉産安置的5674人已全部實現轉産就業。其中,靈活就業佔比由2020年的49.47%降低至27.55%,説明退捕漁民的“新飯碗”正越端越穩。(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鄧偉)
連結
2021年,湖北省持續開展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推進行動,保持安置保障政策不變、力度不減,建立健全工作長效機制,堅持動態幫扶,鞏固拓展安置保障成果,努力實現漁民上岸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截至去年12月底,全省31952名退捕漁民中需轉産安置23336人已全部完成轉産就業。
其中,在企業或單位就業的達到6940人,較上年底增加58%,自主創業的達到1715人,較上年底增加18.85%。
符合參保條件的31684名退捕漁民全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其中,23446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8238人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
(數據來源:湖北省人社廳)
代表委員點評
長江流域禁捕是保護長江母親河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功在當代、利在韆鞦的重要決策。禁捕能否禁得住,難點在退捕漁民的轉崗安置,關鍵在退捕漁民的長久致富和養老保障。荊州市荊州區在推進禁捕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把國家給予退捕漁民的各項補助和扶持政策落實到位,千方百計挖掘拓展就業崗位和門路,大力開展職業培訓和就業招聘,把崗位、技能送上門,讓退捕漁民的“新生活”穩穩靠岸,“新飯碗”越端越穩,他們的做法值得推廣和借鑒。
——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城環委副主任委員劉天忠
湖北是千湖之省。漁民退捕上岸要做好“加減乘除法”。減的是漁民的生計風險、河流湖泊的過度放養負荷;加的是為漁民提供新的就業機會、新的居住環境、新的收入來源、新的社會保障;乘法是河流湖泊凈化、美化、綠化帶來的生態資源價值;除法是改變傳統漁民生産、生活方式的低價值、低效益、粗放型增長模式,建立對水資源、岸線資源的全方位保護模式。我們期待漁民上岸能夠創造出鄉村振興、産業轉型、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實踐。
——省政協委員、武漢大學教授鄒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