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星公司智慧化生産車間,機器手臂飛舞,每2分鐘造出一個駕駛操作臺。(視界網 徐斌 攝)
在湖北齊星集團公司智慧化車間,一個個機械手有節奏地揮舞著“手臂”,準確無誤地噴塑、壓膜、切割,每兩分鐘就造出一個駕駛操作臺。得益於自主研發+技術改造,這家“街道小廠”逐漸聚變壯大為“湖北百強”,成為隨州高新區移動應急裝備産業的實力擔當。
應急産業是為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處置與救援提供專用産品和服務的産業。2021年8月,隨州高新區申報的移動應急裝備創新型産業集群入選科技部火炬中心發佈的2021年度創新型産業集群試點(培育)名單,高新區應急産業發展迎來重大契機。
目前,隨州高新區應急産業發展迅猛,擁有應急産業相關企業430家。
接續奮鬥鑄就大産業
産業集群的發展壯大並非一蹴而就,隨州高新區移動應急裝備創新型産業集群的形成,離不開隨州市專用汽車産業多年來的發展積澱。
早在20世紀60年代,隨州市相繼興建了湖北專用汽車製造廠(楚風)、湖北弛樂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天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3家專用汽車廠。
經過近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以專用車為主導的應急産業不斷擴張裂變。如今,30公里“專汽長廊”縱貫隨州城,隨州專用車産量約佔全國的10%,專用車公告內品種佔全國80%。
2007年,隨州市被授予“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稱號,2015年成功創建“國家應急産業(專用汽車)示範基地”。當前,隨州市規上專用車及零部件生産企業達到120家,整車資質企業3家,新能源汽車資質企業2家,全産業鏈總銷售收入約600億元,已成為隨州第一支柱産業。
2015年9月,隨州高新區升級國家高新區,為隨州應急産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多款應急産品廣泛運用於全國重大災情救援,如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四川玉樹特大地震、甘肅舟曲特大泥石流、河南鄭州特大洪水災害等重特大災情的應急救援。
特種應急消防車、高空作業車出口到多個國家,應急産品出口創匯總額每年遞增。
持續創新打造“隱形冠軍”
在位於隨州高新區的楚勝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産大噸位清障車和中高端消防車。
該公司是一家專用汽車生産企業,在油罐車、清障車細分領域是隱形冠軍。近年來,楚勝汽車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移動應急裝備領域也大有斬獲。包括冷鏈疫苗車、搶險救護車在內的應急裝備是這家公司目前研發生産的重點,産品得到了市場高度認可。
“最近這兩年來,公司總體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3.5%,在應急産品領域的研發投入,是其它産品的三倍。”公司總裁助理冉柏枝説,持續的研發投入,使楚勝汽車公司實現了從一家普通專用汽車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的華麗轉身。目前,該公司正在研發一款路軌消防車,一旦投産,將填補國內空白。
近年來,我國多措並舉支持應急産業發展,帶動了該領域相關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創新。據悉,隨州高新區應急企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比重平均水準為3%,三峰透平、江南專汽等企業達到5%以上。
持續的研發投入,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
近年來,齊星車身、泰晶科技、茂鑫膠帶、永陽防水、超潔汽車、雙雄催化、金龍集團、大方精密機電8家企業參與了14個産品國家、行業標準制定,隨州應急專用車領域獲得專利300多個。
校地合作鑄造新引擎
在湖北新東日專用汽車有限公司,一輛高端新型消防車正在出廠。這臺車集輕量化、智慧化于一體,雖然價格較高,依然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在隨州專汽企業中,新東日塊頭並不算大,公司技術人員坦言,之所以敢於投入鉅資開發生産高端應急裝備,主要得益於校企合作為公司提供的技術支持。
“我們提供具體需求,借助高校研發力量進行項目落地,雙方一起完成這個項目,校方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新東日技術部主管楊磊介紹説。
目前,著眼于企業需求,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新模式已成為隨州高新區應急産業升級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位於隨州高新區的國家專用汽車車載裝置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隨州武漢理工大學工業研究院院長譚罡風介紹了一款剛研製出來的移動通訊指揮車。別看它外觀上與普通越野車沒什麼區別,但其價值高達200萬元左右,這款高科技含量的通訊指揮車,正是由程力汽車等隨州本地企業最終生産完成的。目前,國內只有北京和隨州在研發這種高機動性移動通訊指揮車。
除了工業研究院,隨州市還成立了市校合作平臺,積極對接聯合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國內高校、研究院所及相關政府部門,最大限度調動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積極性。目前,隨州高新區已擁有校企共建研發中心11個。
借助應急産業發展的藍海,隨州高新區應急産業已駛入快車道。
“高新區將圍繞創新驅動、龍頭引領、集群發展、綠色低碳、和諧共享的總體思路,奮力建設應急産業核心園區,健全應急産業創新平臺,從而實現更好的産業聯動發展、裂變發展,助力隨州建成華中最大、全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應急産業基地,國家安全産業示範園區和華中應急服務保障中心。”隨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郭曉東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小萍 通訊員 鐘克波)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