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城市圈加快暢通主動脈
2022-04-25 09:28:38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武漢都市區環線、沿江高鐵、航空“雙樞紐”建設不斷推進 武漢城市圈加快暢通主動脈

武漢城市圈加快暢通主動脈_fororder_01

4月15日,陳天大道正式通車,孝感臨空經濟區到天河機場僅需15分鐘。

武漢城市圈加快暢通主動脈_fororder_02

九市住房公積金在異地互認互貸、轉移接續、互為業務辦理窗口等方面已實現常態化。圖為武漢市民之家的公積金辦理窗口。長江日報記者劉遠航 攝

武漢城市圈加快暢通主動脈_fororder_03

武漢至黃岡城際鐵路進一步延伸,與黃黃高鐵相連,武漢至黃梅時空距離較以往壓縮一半,兩地間乘高鐵最快僅需1.5小時。長江日報記者胡冬冬 攝

  近兩個月,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動作頻頻。

  3月17日,武漢與鄂州簽署《武漢鄂州共建武漢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區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規劃、交通、科技、産業、民生五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加快建成武漢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區,將武鄂同城打造成為區域協調發展“樣板”。

  3月26日至27日,武漢與黃岡、黃石、孝感簽訂了《光谷黃岡科技産業園與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建黃岡協同創新中心》《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光電子信息産業戰略合作協議》《漢孝自然資源和規劃同城化高品質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等文件。

  花湖機場試飛任務順利完成,武漢都市區環線建設正式啟動……2022年一季度,武漢城市圈九城踔厲奮發攜手推進同城化發展。

  ■ 打通多條“斷頭路”  打造“1小時通勤圈”

  連日來,在武陽高速公路黃石段項目施工現場,架梁機、壓路機、自卸車高速運轉,隧道開挖、橋梁架設施工緊鑼密鼓……全線2300多名建設者的共同努力,為武陽高速一季度帶來了4.083億元投資。

  今年一季度,武漢城市圈交通“硬聯通”好消息不斷刷新。

  2月,連通武鄂兩地的未來三路全線貫通。未來三路是武漢的東大門,沿線佈局有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等總投資額超過4000億元的戰略性新興産業,是中國光谷重點打造的三條“千億大道”之一。此前因岱家山的阻隔,成為了一條阻礙武鄂兩地産業經濟融合發展的“斷頭路”。如今,未來三路將武鄂兩地實現無縫連接,成為加速城際間人口、資金、技術等要素流動,真正實現武鄂同城一體化,推進兩地産業發展深度融合的“快車道”。

  2月24日,武漢都市區環線建設正式啟動。該環線高速位於武漢繞城高速公路和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之間,新建項目工程分為東、南、西、北4個路線段及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漢南長江大橋(簰洲灣長江大橋)兩座長江大橋,是形成武漢城市圈“1小時通勤圈”的核心架構。武漢都市區環線高速建成後將支撐和引導武漢城市空間擴展、産業轉移和人口遷移,推動武漢城市圈同城化進程。

  3月5日,沿江高鐵天門段主體工程建設正式拉開帷幕。沿江高鐵全線長約2100公里,分別由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合肥至武漢段、武漢樞紐直通線、武漢至宜昌段、宜昌至涪陵段、涪陵至重慶段、成渝中線鐵路7個項目構成,其中湖北段總投資將達2335億元,是湖北境內近幾年來投資金額最大的工程建設項目。全線建成後,將進一步釋放滬漢蓉鐵路的貨運能力,緩解長江翻壩運輸壓力,加快沿岸城市要素集聚、産業集聚、協同分工,為長江經濟帶建設提供硬支撐。

  3月25日,孝感市交通運輸局與武漢市東西湖區交通運輸局簽訂21路孝漢城際公交對接合作協議,孝漢兩地再添一條城際公交線路。

  3月31日召開的2022年武漢城市圈交通一體化工作推進會明確,九市謀劃繼續推進交通運輸領域合作,力爭2022年至2024年,推進公路項目100個,總里程約2548公里,分別涉及高速公路34個、國省幹線47個、縣鄉公路19個。

  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建設,一季度也迎來好消息。

  3月19日,鄂州花湖機場試飛任務順利完成;3月30日,鄂州花湖機場圓滿完成監視性飛行校驗。鄂州花湖機場正全力衝刺6月通航、11月開啟貨運的目標。

  作為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將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貨運樞紐,與武漢天河機場一起形成航空客貨運“雙樞紐”。根據規劃目標,到2025年,鄂州花湖機場將實現年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245萬噸,年旅客吞吐量100萬人次。

  ■ 14個跨市園區合作加快推進

  4月21日,位於黃石的湖北聯新顯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新公司”)的無塵生産車間內,身著無塵服的工人們正在忙碌著。經過切割、貼片、綁定、組裝、貼合等一系列嚴格的工藝流程,平均每天3萬片觸摸屏、蓋板及顯示模組從這裡下線,大部分産品將流向該公司在武漢合作的中高端客戶手中。

  聯新公司由黃石市國資公司聯合上市公司聯創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創公司”)及聯新公司管理層持股平臺共同投資設立,于2020年9月8日在黃石經濟開發區註冊,註冊資本10.2億元。2021年建成投産,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0.14億元。

  “聯新公司的成立,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聯新公司總經理黃鈞説,隨著5G和物聯網的快速發展,觸控顯示屏的市場非常廣闊,聯創公司擁有成熟的技術,黃石有融入武漢“光芯屏端網”萬億産業集群的需要,再加上武漢有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三大頭部面板企業以及華為等終端客戶,産業的上下游連接非常明顯,“聯創和黃石一拍即合,實現了‘當年接洽、當年簽約、當年註冊、當年建設、當年投産、當年收益’”。

  今年一季度,聯新公司已實現了營業收入3.75億元,在崗職工增長到1100余人,産能從日生産3000片提升到日生産30000片。公司目前已完成二期項目規劃,將擇機開工建設,全部達産後年營業收入將突破50億元。

  作為武漢和黃石光電顯示全産業鏈的橋梁紐帶作用,聯新公司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黃鈞表示,公司後續將擇機整合股東方相關産業的資産或通過並購重組,達到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創造條件進入資本市場。

  聯新公司是武漢城市圈産業同鏈的一個縮影,這樣受益同城化不斷做大的公司越來越多。

  1月28日,孝感市政府在漢與恒信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楚能新能源鋰電池産業園項目投資協議。該項目落戶孝感臨空經濟區,計劃總投資450億元,規劃設計産能100GWh,對接武漢萬億新能源智慧互聯汽車産業集群。

  2月18日,中巨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中基地在潛江正式開工,建設年産19.6萬噸超純電子化學品基地,總投資13.8億元,全部建成達産後年産值可達12億元。該項目落地于潛江微電子材料産業園內,將利用周邊江漢鹽化工業園生産的硫酸、鹽酸、氫氣等副産品作為原料,加工成電子級硫酸、電子級氨水、電子級氫氟酸等7種産品,應用於積體電路製造為主的半導體行業,與武漢“光芯屏端網”産業形成良性配套,解決本土供應鏈安全的部分問題。

  今年一季度,武漢市與孝感、黃石等市簽訂聯合招商協議,完善聯合招商工作機制,即將出臺武漢城市圈産業招商地圖,城市圈的産業合作將更加廣闊。

  3月26日,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山區與武漢市光谷光電子信息産業園建設服務中心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建設武漢東湖(黃石)光電子信息産業配套園,並以此為載體聚集發展印製電路板、鐳射、積體電路、新型顯示、智慧終端等産業鏈,借助光谷光電子信息産業園産業帶動作用,力爭通過三至五年的努力,打造百億級光電子信息配套産業園區,實現光電子信息産業做大規模與提升品質齊行、優化結構與拉伸鏈條共進,培育壯大黃石千億級電子信息産業集群,助力光谷科創大走廊“光芯屏端網”萬億級光電子信息産業集群。

  武漢城市圈內14個園區合作正在穩步對接推進:武漢經開區和漢川市共建的合作示範區目前已完成《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川經濟合作區協議書》及項目選址報告初稿;黃石、鄂州與武漢合作的園區正在加快推進建設和招商引資;黃岡、咸寧、仙桃、天門、潛江等城市的園區已與武漢三大國家級開發區積極對接協商。

  ■ 八市紛紛在漢設立離岸科創中心

  “武漢高校資源為我們科技型企業攻關技術難題,突破研發瓶頸提供了有力支撐。”湖北恒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才民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該公司2021年4月入駐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設立産品研發中心後,通過園區搭建的信息平臺,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進行産學研合作。

  湖北恒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産品是撓性覆銅板。“産品研發過程中,企業需要高校科研團隊的前沿技術作為支點,通過聘請高校教授為企業科技副總,強化企業和高校間的聯繫,實現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和企業新技術與新工藝的創新。”周才民説。

  今年一季度,武漢城市圈持續推進“32232”科技合作工程,已組織6場城市圈項目對接及技術指導會,安排院士專家5人、博士服務團1人、科技特派員11人開展技術支持。今年已新建院士專家工作站3個,2個大學科技園正在申報中,謀劃籌備建設産業技術研究院11個,3家企業擬申報建立成果轉化中試基地的企業,19家企業正申報企校聯合中心。

  孝感市搶抓先機。1月13日,武漢輕工大學簽約落戶孝感市臨空經濟區,將為孝感發展增添強勁科技動力。

  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作為全省首個科創“飛地”,被納入全省科技創新“十大”創新工作品牌。3月30日,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舉行園區招商推介會暨入駐項目簽約儀式,12個來自武漢、黃石兩地的入駐企業集中簽約,涉及智慧製造、環保工程、新經濟等多個行業領域。目前,園區已引入了63家企業和機構,集聚研發人員近300人,成為黃石對接武漢、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的“橋頭堡”。

  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成勢見效的同時,其他兄弟城市在武漢建設離岸創新中心、科創飛地園區的工作也在有序推進。

  2月18日,咸寧高新區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主要圍繞建設咸寧科技創新中心、咸寧(武漢)離岸科創園、光谷咸寧産業園等方向展開闔作。一季度,咸寧功能區集中開工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項目154個,總投資779億元,其中核心區開工項目41個,總投資330億元。引進森萊德實業、江豐電子等武漢轉移産業項目6項,總投資約25億元。咸寧市正在加速推進咸寧(武漢)離岸科創園建設,並積極與武漢東湖高新區對接,在咸寧橫溝科學城中規劃5至8平方公里土地作為武漢東湖高新區産業創新飛地。

  3月26日,武漢與黃岡簽訂了《光谷黃岡科技産業園與武漢光電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建黃岡協同創新中心》協議,加快推進武漢與黃岡兩地創新協同和産業合作,構建高效協同的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把武漢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武漢城市圈創新發展優勢。

  ■ “跨市通辦”辦件量超過19萬件

  就讀于武漢科技大學的徐康凇是仙桃人,徐康凇計劃去德國留學,便張羅著提前辦理一些材料和手續。他告訴記者,他的戶籍地在武漢,由於疫情防控原因還沒去學校,就想先試一下在仙桃能不能申領護照。

  今年3月4日,徐康凇前往仙桃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護照申領,了解到現在武漢城市圈內護照、身份證、駕駛證等與群眾民生息息相關的業務事項已經實現了“跨市通辦”,就直接在現場辦了。徐康凇説:“工作人員的服務態度蠻熱情的,全程辦下來我沒怎麼費心。其實我來之前也沒有做特別的準備,就是帶上了留學的證明材料,然後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填報信息、拍照,前後不到半個小時就辦完了,也省得我專程跑一趟武漢。”

  不到一個月,徐康凇就拿到了護照,目前正在做留學前的其他準備。

  和徐康凇一樣,來自黃岡的蘭同學也在武漢上大學,3月8日,蘭同學體驗了大學畢業生落戶的“跨市辦理”後,他説:“能感覺到流程非常順暢,很滿意。”

  據了解,為了讓圈內居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同城化發展帶來的便利,各市聚焦用戶通、系統通、數據通、證照通、業務通,不斷完善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功能,在不動産、稅務、民生服務等領域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電子證照上鏈應用。除此之外,武漢市政數局還在持續完善窗口運行機制,強化與業務部門和異地通辦城市窗口的工作聯繫,提升“跨市通辦”窗口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孝感的寧先生準備將戶口遷往武漢,他又正好關注到了“跨市通辦”的政策宣傳,就在武漢申請了戶口遷入。3月2日,孝感市孝昌縣公安局收到了武漢發出的電子準遷證,網上為寧先生進行了信息確認,寧先生就不用再跑回孝感了。寧先生告訴記者:“辦理只用了10分鐘,效率很高。”

  隨著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的不斷推進,圈內居民異地辦事已經不再是新鮮事。4月22日,記者從武漢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了解到,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3月,武漢城市圈內“跨市通辦”窗口辦件量已經超過19萬件。

  武漢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城市圈各市正按照“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窗口通辦”等模式,加快推進在更廣領域、更多事項、更深層次的政務服務上實現“跨市通辦”。截至今年3月,已梳理公佈了兩批共319項武漢城市圈“跨市通辦”政務服務事項。

  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更便利,武漢城市圈內的公積金、醫療等民生方面的合作也逐漸加深,“民生同保”進程不斷加快。

  今年,武漢城市圈九市已互派幹部挂職和跟班學習63人,其中武漢市選派到城市圈八市挂職20人,八市到武漢市挂職23人,短期跟班學習20人;武漢城市圈八市部分優質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營地)納入武漢市中小學生市外研學推薦站點;城市圈血液調劑保障機制已建立,確保突發事件以及稀有血型等特殊血型的臨床保障;住房公積金“繳存互認、貸款互助、核查互通、催收互幫、信用互享”的合作機制已建立;今年1-3月,城市圈其他8個城市職工在武漢市申請公積金異地個人貸款共75筆2925萬元;同期武漢市繳存職工在城市圈其他8個城市申請異地個人貸款349筆10470萬元;雙向合計申請異地貸款424筆,金額達13395萬元。

  與此同時,武漢城市圈區域生態安全的大格局理念提上各市工作議程。《武漢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提出,將經濟協同發展的武漢城市圈,擴展為生態協同發展的“綠色城市圈”,為武漢城市圈增添更多的綠色“底色”,讓各城市和居民共享綠意、“自由森呼吸”。

  為此,武漢、鄂州簽訂《武漢鄂州兩地統籌推進梁子湖水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共治共管共享協議》;武漢、孝感、天門、荊門簽訂《漢北河及汈汊湖跨流域上下游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協議》;武漢、孝感、隨州簽訂了《府河跨流域上下游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協議》。(長江日報記者高喜明 劉遠航 見習記者聶奧林 通訊員周敏惠 張建華 崔伊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