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創新驅動 産業興 經濟強 大冶獲批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
2022-08-29 11:36:5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創新驅動 産業興 經濟強 大冶獲批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_fororder_01

美麗大冶。

創新驅動 産業興 經濟強 大冶獲批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_fororder_02

大冶市科技創新大會現場。

創新驅動 産業興 經濟強 大冶獲批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_fororder_03

國家火炬黃石大冶有色金屬材料特色産業基地揭牌。

創新驅動 産業興 經濟強 大冶獲批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_fororder_04

大冶市召開國家創新縣(市)建設工作推進會。

創新驅動 産業興 經濟強 大冶獲批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_fororder_05

大冶市企業代表與華中農業大學專家面對面進行産學研對接。

創新驅動 産業興 經濟強 大冶獲批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_fororder_06

大冶市醫藥行業赴中科院開展産學研對接活動。

  8月22日,科技部印發《關於公佈首批創新型縣(市)驗收通過名單的通知》。經過3年創建,大冶市順利通過驗收,成功入圍全國首批47家創新型縣(市)之一。這標誌著,大冶創新工作再上新臺階,跨入全國縣域創新第一方陣。

  “古今一洪爐,舉世無雙冶”。大冶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中國鋼鐵工業搖籃。得天獨厚的礦産資源,孕育大冶底蘊深厚的工業文明,鑄就大冶敢為人先的銅斧精神和創新魄力。

  創新是發展之魂,第一動力。作為全國唯一一家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唯一一家擁有國家級高新區的資源枯竭型城市,大冶依靠科技創新走出了一條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新路子,形成了“科技支撐工業做大做強、科技引領農業做精做優、科技促進生態做綠做美”等創新模式。

  科技創新驅動,帶來産業強、經濟旺。大冶市在2022年“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榜單中,位列第67位,較2021前進12位,成為全國進位最多的縣(市),進入全國“百強”第二方陣。這是大冶連續6年進入全國縣域經濟百強,今年在湖北省8個入圍縣(市)中排名第二。

  同時,大冶市科技創新綜合實力位列“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52位,被納入科技部“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獲評全國科普示範縣(市),連續多年獲湖北省科技創新綜合考評優秀縣(市)。

  優化頂層設計 營造創新生態

  完善政策體系。近年來,大冶市出臺了《關於強化科技創新支撐引領大冶高品質發展的實施辦法》(科技18條)、《大冶市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專項資金及項目管理辦法》《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促進人才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關於堅持創新驅動、推動科創高新建設的試行辦法》等系列創新政策,在産業創新發展、企業創新提升、科技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進培育等多個領域協同構成“1+N”配套政策體系。“真金白銀”的激勵措施和優惠政策,激發企業開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推進企業創新發展。同時,積極落實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和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等優惠政策,2021年,對225家企業投入的9.22億元研發費用,按照175%的比例進行了加計扣除。

  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四級”聯保協調推進機制。由科技部門牽頭,聯合經信、發改、市場等專班成員單位深入企業開展創新服務,實行“一人一企一包到底”的專員服務,積極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物流、務工、上下游産業鏈方面的難題,為企業的技術提升、平臺建設、品牌創建、人才引進等提供系統指導。

  創新涉企服務模式。加大精準服務力度,為重點企業開闢服務綠色通道,優先安排項目用地;建立項目“容缺審批制”,對符合條件的審批事項實行“留置後補,容缺受理”;建立緊急報告機制,優先解決重點企業關鍵技術人才緊缺問題。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作用,指導企業開展技術引進、模式推廣、成果轉化等科技活動。

  優化“互聯網+政務”管理服務。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大力推行涉企服務“非接觸辦理”,推行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無紙化”。進行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的企業,可登錄“全國技術合同網上登記系統”在線認定登記技術合同。開展科技政策“網絡培訓”,圍繞各類科技政策,開展網上培訓,為企業提供及時便捷的政策諮詢服務。支持創建智慧社區,加強智慧基礎設施建設,探索政務服務新舉措,提高社區在人口管理、物資供應、分級診療等方面的智慧化水準。

  保障多元投入。逐年加強本級財政對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科技專項資金從“十三五”初的2000萬元提高到2021年的1億元,增長400%。重點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平臺、省級科技進步獎、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及重大科技專項等進行獎補支持。2021年通過“無申請兌現”方式,撥付高新技術企業、省和黃石市創新平臺獎補資金2780萬元,2022年兌現獎補資金3340萬元。

  營造創新氛圍。“放管服”改革穩步推進。745個事項實現“一窗通辦”,116個主題事項實現“一事聯辦”,137個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仲介超市”“府院聯動”“無申請兌現”改革經驗獲上級肯定。大冶連續3年獲評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全國“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經驗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積極開展政策宣講、科技培訓,每年組織舉辦科技活動周,開展系列宣傳培訓活動。共展出各類展板100余塊,發放科普宣傳資料3000余份,科技諮詢服務1000人次。同時開展科技進校園、農業科技實用技術培訓、科技政策宣講培訓等活動。大冶市獲評2016年至2020年度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

  科技賦能 礦冶之都向製造之城轉型

  2008年3月,大冶市被列入“全國首批資源枯竭轉型城市”名單,“生態立市,産業強市”的號角發出了大冶經濟轉型、産業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員令。從依賴資源到超越資源,從一礦獨大到三産並進,大冶市全力打造先進製造之城。

  科技支撐工業做大做強。大冶市高度重視創新,以科技招商優化産業結構,以科技創新推動産業轉型。通過調整産業結構,大冶對礦産資源的依賴程度逐年減弱。2021年主導資源採掘業總産值佔比為7.02%,同比2017年減少8.26個百分點。裝備製造、生命健康、材料三大産業集群實現轉型升級發展,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快速發展。大冶市飲料食品産業集群、高端裝備製造産業集群獲批湖北省重點成長型産業集群。經濟結構實現從“一礦為主、工業獨大”到“三産並進、協調發展”。

  科技引領農業做精做優。大冶以工業理念打造農業新模式,鑫東生態農業、康之堂農業、金牛養老山莊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都是由工礦帶頭人響應大冶資源枯竭型城市産業轉型發展的號召回鄉投資創辦。全市農業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以“一菜”(鑫東有機蔬菜)、“兩茶”(白茶和油茶)、“三花”(玫瑰花、梔子花、荷花)、“四果”(保安狗血桃、向陽香李、金湖黃桃、金牛藍莓)等特色産業為主導的生産加工産業鏈體系。三産融合加速推進,形成了“農工旅”融合發展的“瑞晟模式”,“農文旅”融合發展的“富農模式”,“農商旅”融合發展的“鑫東模式”。

  科技促進生態做綠做美。大冶市始終貫徹踐行“兩山”理論,提出建設“綠色百強”,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推進“治山、治氣、清流、清廢、護源”等八大專項行動,全域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深入實施鋁型材、露天採石、水泥粉磨站、冶金灰等重點行業七大提標工程。全面啟動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行動,全面實施“河湖長制”,深入推進“國土綠化工程”。開山塘口治理方面,將消除礦區地質災害隱患與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相結合,實現資源的有效綜合利用。水生態保護和修復方面,通過生境改造、水生植物恢復、生態漁業工程、景觀打造工程等綜合治理手段,科學提升水環境安全,打造“水下森林”。

  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規模進一步壯大

  大冶市高新技術産業加速集聚,已形成裝備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百億級産業集群,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産業快速發展。2021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51.12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1130.81億元,完成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177.68億元。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23.66%,佔工業總産值達到15.71%,均高於全省平均水準。

  高端裝備製造産業集群化效應顯現。長城汽車項目正加快推進。以迪峰、斯瑞爾為龍頭的換熱器裝備製造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冶金、船舶柴油機、軍工、電力、鐵路機車等行業。迪峰獲批湖北省支柱産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示範企業,集群效應逐步凸顯。裝備製造産業集群獲批省重點成長型産業集群。

  生命健康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勁牌公司歷經70多年發展,已連續多年成為全國保健酒龍頭企業,2021實現産值100.26億元,納稅23億元。勁牌公司還在進一步擴産擴能,在城北工業園投資100億元,新建健康白酒産業園,24棟主體建築已竣工,2022年底一期項目可建成投産,兩期項目建成後將“再造一個勁牌”。大冶楚天香粧400畝芳香産業園,已建成投産。目前,大冶市大健康産業年産值達300多億元,成為湖北省大健康産業的重要組團。

  新材料産業高端化趨勢明顯。以宏泰鋁業、華力科技為龍頭的鋁産業向高端化轉型。鋁産業園及配套産業園建設已全面啟動,先後落戶了華晨倣古鋁材、嘉億新型鋁材、福星高端工業型材等項目, 已成為全國第三大産能的鋁産品製造基地,首次獲批科技部國家火炬特色産業基地。投資30億元的融通高科項目,一二期已建成投産,三期正在建設,將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産基地。

  電子信息産業項目佈局前景廣闊。大冶湖高新電子信息産業園引進的信永輝、匯朗智慧、俊星光電等高科技企業已實現量産,誠功電子等一批項目也即將投産。

  現代服務業佔比大幅提升。2021年,大冶市服務業增加值佔比提升至35.98%,物流、金融、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規模明顯擴大,傳統服務業現代化水準明顯提升。文旅康養産業加速發展。年接待遊客900萬人次,年旅遊綜合收入50億元。“湖北省旅遊強市”創建工作順利通過驗收。成功舉辦中國首屆鄉村園博會、中國首屆芳香博覽會等各類文化旅遊節。提升發展現代農業。全市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構築“一軸四區六線”發展格局。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現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2100家、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家、湖北省農業林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1家、規上農産品加工企業60家、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60家,全市農産品加工業總産值突破200億元。創建了以茗山、金牛、靈鄉、保安為核心區的國家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大冶市堅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切實將創新資源引到企業,將研發機構建到企業,將創新政策落實到企業,將科技服務覆蓋到企業,形成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儲備的創新主體梯次培育鏈條。現有高新技術企業197家,在全省縣(市)中排名第一。

  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創建、升級技術研發平臺,建立省級平臺培育後備庫。共有國家級平臺5家、省級平臺55家、黃石市級平臺90家,大冶規上製造業企業已全部建立研發機構。勁牌公司投資3.8億元建成勁牌産業技術研究院,內有功能齊全、國內領先的産品開發實驗室、檢測分析中心和生物提取車間,並擁有我國保健酒行業唯一的國家認可實驗室。大冶有色金屬材料特色産業基地集聚50余家鋁型材企業,培育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創新能力強、帶動範圍大的骨幹企業,首次獲批國家火炬特色産業基地、華中建築型材示範基地。

  大冶市實施了“十大創新平臺”項目,各創新平臺同步推進。其中鋁加工産業技術研究院和芳香産業技術研究院已成功備案黃石市級研究院,貝殼芳香孵化器成功升級為國家級孵化器,銅都匯眾創空間成功升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龍鳳山農業公司獲批省級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範基地,湖北理工學院科技園獲批省級大學科技園,綠洲源、龍鳳山、增發農業等獲批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高效節能裝備製造和高端鋁材及鋁産品獲批省創新型産業集群。規上製造業企業開展研發機構3年“掃零”工作,已實現全覆蓋。

  大冶市著力打造“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區”全産業孵化鏈,投入6.5億元建設高新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和銅都眾創空間,科技創業服務中心被成功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入孵企業318家,已畢業企業102家。黃石大冶湖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重點打造的貝殼瑞晟芳香産業創新中心,作為全國唯一的垂直于芳香産業的專業雙創平臺,以“産業研究院+技術平臺+商學院+産業創投基金”全産業鏈孵化模式,構建了完善的“孵化、加速、成果轉化”的企業成長髮展路徑。以促進農業創新創業為主要內容的“星創天地”蓬勃開展,瑞晟芳香産業、大冶鵬程孵化器等星創天地孵化農業科技型企業126家,服務農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社198家。

  激勵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大冶市設立科技專項資金支持企業創新,支持勁牌、迪峰、鑫東、瑞晟等龍頭企業與大專院校開展産學研合作,研發新産品、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轉化科技成果。創建全國創新型縣(市)期間,先後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24項,成功開發新産品93個,研發新技術138項,推廣新品種、新技術45項,建設創新平臺15項,引導企業投入研發經費共計13568萬元,新增銷售收入48795萬元、新增就業人員2000余人。

  構建全域創新模式 創新治理向基層延伸

  大冶湖高新區是大冶市科技創新主陣地。大冶市逐步引導科技創新,由縣城向鄉鎮、農村延伸,推進全域科技創新格局。以“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為主題,支持茗山芳香小鎮、劉仁八農文旅遊小鎮、金牛生態養老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分批推進全市14個鄉鎮創新工作,3年內實現全域創新。開展創新型鄉鎮建設,對創建成功的鄉鎮給予50萬元至200萬元的建設資金。量身定制鄉鎮科技創新工作考評細則,將考核結果納入鄉鎮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內容。每年召開鄉鎮科技工作推進會,與鄉鎮簽訂目標責任狀。鼓勵鄉鎮建立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推進創新服務向鄉鎮延伸。

  融入武漢城市圈 建立區域協同創新模式

  大冶市充分利用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引領帶動作用,搶抓機遇,以打造光谷科創大走廊黃石橋頭堡為目標,發展“光芯屏端網”産業,共享“高精尖”資源,構建光谷科創大走廊大冶功能區。

  目前,迪峰換熱器、晨信光電等多家企業在武漢建立了“飛地型”研發機構,普羅格智芯、創界生物等企業已入駐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有效實現了研發在武漢、生産在大冶,引才在武漢、用才在大冶。

  大冶先後實施“五個十大”項目、“八大行動”等全市重點建設工作,一批大健康、光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産業項目落戶大冶,創新資源集聚效應凸顯。

  繼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後,此次大冶市躋身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創新發展邁上了新臺階。大冶市委主要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大冶市將始終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搶抓湖北省建設“三高地、兩基地”機遇、光谷科創大走廊向東延伸機遇,用好本市新“科技18條”政策,大力實施科技創新行動,推進創新治理向鄉鎮、農村延伸,實現全域創新格局。同時,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持續優化科技政策環境、科技人才環境、科技金融環境,營造“熱帶雨林”式科技創新生態,助推大冶奮進全國縣域經濟50強。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