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改進老流程 推進數字化 黃石三家百年企業産業蝶變
2022-09-20 09:29:14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百年老字號是傳奇,百年工業企業是珍寶。在有著中國“工業搖籃”之稱的黃石,3家百年工業企業仍然生氣勃勃,正在進行産業蝶變,為全省經濟提質發展貢獻新的青春力量。

  今年1至8月,大冶鐵礦、大冶特鋼、華新水泥交出靚麗答卷:大冶鐵礦實現産值6.6億元;大冶特鋼實現産值244億元,同比增長12.36%;華新水泥實現産值12.1億元,同比增長6.46%。

  1890年誕生的大冶鐵礦,已經132歲,延綿1700餘年的開採冶煉史,留下中華民族跋涉的腳步。“現在井上遠程自動化操作,井下作業人員很少,職工由萬餘人減至900余人。”坐在設有咖啡茶座的控制室,大冶鐵礦智慧管控調度值班長許江東説,隨著資源漸趨枯竭,大冶鐵礦大量外採加工,原礦處理能力達200萬噸。

  “明年是大冶特鋼成立110週年、鄂東南第一個基層黨組織大冶鋼廠黨支部成立100週年、毛主席視察大冶鋼廠70週年。”大冶特鋼董事長、總經理蔣喬説,大冶特鋼有著紅色基因,秉承鋼鐵報國理念,助力火箭騰飛、衛星上天、戰機翱翔、蛟龍潛海。近幾年累計投入百億元技改,年研發新産品200項以上,特鋼生産能力、噸鋼利潤位居全國前三名。

  從漢口水塔到人民大會堂,始建於1907年的華新水泥,如今在8個國家擁有280余家分子公司,以“創新、低碳、環保”的理念,不斷提升行業競爭力。

  百年企業正青春,靠什麼?“通過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改進老流程、推進數字化。”該市經信局長王斌説,5年來黃石以年均增長15%的速度,完成工業技改投入900多億元,從製造到智造,從低端到高端,這些百年工業企業,正推動黃石加速從“原材料基地”向“新材料基地”轉變。(湖北日報記者楊富春、通訊員戴鼎)

改進老流程 推進數字化 黃石三家百年企業産業蝶變_fororder_01

大冶鐵礦東露天採場舊址鬱鬱蔥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周巍 攝)

  滑鼠一點,一鍵破礦,一鍵充填尾礦砂——132歲大冶鐵礦“玩”轉智慧礦業

  一座大冶鐵礦,幾乎見證一部千年冶鐵史。

  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在此開礦鑄兵器,南朝宋武帝劉裕和隋朝煬帝楊廣也來這裡設爐冶煉。轉入近代,它成為中國第一家用機器開採的大型露天鐵礦,也是毛主席説“騎著毛驢也要去看看”的地方。

  自1958年至2012年,1.3億噸礦石自此出山,留下南北長0.9公里,東西跨度2.4公里,最深處達444米的“亞洲第一天坑”。其所採出的鐵礦石,可折合成220條京九鐵路鋼材用量;採出的金屬銅,可以製成從地球牽到月球的電線;採出的黃金,可製成10克重的項鍊150萬條。

  經過多年治理,“天坑”之上,黃石國家礦山公園遊人如織,“天坑”一旁,深部開採工程仍在為這座千年鐵礦接續新的活力。

  2006年,露天礦産資源枯竭的背景下,大冶鐵礦啟動深部找礦項目,探明礦産資源儲量2300余萬噸。2019年5月,深部開採工程建成投産,採礦能力提升至每年130萬噸,並實現礦石穩産20年以上。

  如今邁入大冶鐵礦智慧管控中心,長43.5米、高6米的巨型顯示屏上,各點位監控視頻、數據實時呈現。明亮、清涼的操作臺前,操作員袁建軍輕點滑鼠,便完成採礦、選礦工序。

  “以前下井,常年與漫天灰塵、轟隆的機械聲、炮聲作伴,心理上也得過幾道關。”袁建軍説,去年6月智慧管控中心投用後,他和14位同事離開工作多年的礦道,坐進辦公室,遠程“操盤”礦山運行。

  相較以前的調度指揮系統,新的智慧管控模式扁平化連結至班組、單機,機器人、運維監控代替人工,通風、排水等工作設備、設施實現全面集控,推動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進一步提升。借助該項系統,現可實現一鍵破礦和一鍵充填尾礦砂,相關崗位減員約120人,勞動效率提升50%以上,同時2021年鐵精礦産量較上年度提高22.6%,創下近年生産最佳水準。

  “我們已完成無人化、集控化項目改造,現場操作室全面取消。”該中心調度值班長許江東介紹,目前大冶鐵礦正搭建井下通風智慧決策與遠程控制系統、井下-360運輸線電機車無人駕駛系統,深度推進採礦作業智慧化,打造智慧礦業的標杆示範基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通訊員 羅昶)

改進老流程 推進數字化 黃石三家百年企業産業蝶變_fororder_02

華新水泥“萬噸線”智慧化中控室。(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115歲華新水泥佈局海外繪就“世界地圖”

  9月17日,夜色闌珊,華新1907文化公園人潮涌動。百年前的水泥回轉窯下,市民或漫步閒聊,或品酒賞月,盡享城市裏獨特的“工業浪漫”。

  公園內的水泥遺址博物館,展示著這位“工業前輩”的時代芳華——1910年,華新水泥産品獲南洋勸業會展覽頭等金獎,1913年再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1946年工廠重建後,從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到青藏鐵路、白鶴灘水電站,來自黃石的華新水泥為祖國築起座座豐碑。

  作為水泥行業最早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企業之一,華新水泥近10年不斷加速國際化進程,積極佈局海外市場。

  2013年,在塔吉克斯坦亞灣市120萬噸水泥生産線建成投産;2014年,華新柬埔寨工廠建成投産;去年11月23日,華新水泥佈局非洲的第一個項目——坦桑尼亞馬文尼石灰石有限公司水泥産品上市,時隔60年,“華新造”再次亮相非洲大陸……這家從黃石起步的水泥廠,已發展為在全國10余個省市及海外擁有200余家子公司的全球化建材集團,品牌價值突破800億元,海外市場在公司業績佔比超過10%。

  “狠抓技術和管理,才能提升逐浪海外市場的底氣。”華新水泥相關負責人介紹,受制于能源價格上漲、“雙碳”戰略實施以及水泥市場需求端逐步收縮的現狀,該公司將進一步擴大相關投資,鞏固市場優勢。

  “這是我們生産的水泥糊底袋,年産4.5億隻,相關標準即為國家標準。”華新水泥包裝分公司助理總經理李閃介紹,傳統縫底袋易漏灰造成污染且難以回收,而其生産的糊底袋則解決了這一問題。“今年除供給集團使用外,還接到4000多萬隻外單。”

  “這條産線已投産,規模全球最大、最先進的單窯線,控碳能力一流。”華新水泥“萬噸線”廠長劉文兵介紹,在先進工藝和裝備減排的基礎上,位於陽新富池的生産線通過與阿裏雲合作應用水泥低碳製造智慧化系統,煤替代率高達38.3%,全年減少6萬餘噸的碳排放。

  據悉,華新水泥正在全國所有的50余條水泥産線推廣這套水泥低碳製造智慧先進控制系統,並計劃應用在海外産線上,讓國産自研智慧控制系統走出去。(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通訊員 李玉 馮研)

改進老流程 推進數字化 黃石三家百年企業産業蝶變_fororder_03

大冶特鋼鍛造廠60MN快鍛機有序運轉。(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朱友松 攝)

  109歲大冶特鋼躋身全國冶金有色品牌價值榜第8位

  9月5日,“2022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佈,大冶特鋼以95.45億元的品牌價值躋身全國冶金有色品牌價值榜第8位。

  脫胎于清末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大冶鋼鐵廠的大冶特鋼,1913年在黃石設廠,百年爐火生生不息,始終支撐著我國工業發展的“鋼鐵脊梁”,其産品廣泛應用於鐵路鋼軌、跨海大橋、遠洋輪船建設。“一五”時期,它改擴建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家特殊鋼廠,一舉成為“新中國特鋼長子”。

  與傳統鋼材相比,特鋼具有更高的物理性能、化學性能、工藝性能或生物相容性,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高端機械等“高精尖”“卡脖子”領域。隨著科技發展,其需求量節節攀升,但國內生産能力相對落後,亟待破局。

  “新中國第一爐高溫合金、第一根高溫合金無縫鋼管、第一根戰鬥機大梁的軋製,都是由我們的前輩完成。”憶往昔,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蔣喬難掩自豪,“進入新時期,大國重器從不鮮見‘大冶特鋼’的身影。”

  多年來,大冶特鋼為“天宮”“北斗”提供關鍵部件,為“復興號”馳騁南北、“蛟龍號”下海攬月也出了不少力。為在市場藍海中築牢“護城河”,該公司近年投入百億元,全面升級改造特種冶煉、鍛造等産線,並依託國家企業技術中心、中信特鋼研究院等資源條件,不斷提升産品核心競爭力。目前該研究院擁有正高級工程師7人,享受各級政府津貼30人次,另有外聘專家及顧問10人,其中行業領軍型工程院院士3人。

  數十年創新耕耘,多項産品榮獲國家冶金産品實物品質“金盃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僅2021年,大冶特鋼就新培育出7項單項冠軍産品,共有21項産品填補國內空白。

  “軸承鋼銷量連續10年世界第一,高標準軸承鋼國內市場佔有率達85%。”中信特鋼研究院大冶特鋼分院副院長王文革介紹,目前大冶特鋼是中國品種規格最齊全的“棒”“管”“鍛”三大生産基地,産品出口美國、日本以及歐盟、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受高端廠商好評,實現從“受制於人”到“業內登頂”的華麗轉身。(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馬文俊 通訊員 朱友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