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省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發佈階段成果 神農架林區頻現新物種
2022-10-11 18:38:4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國際在線湖北消息(高鈺姍):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掌握本底情況是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前提和基礎。10月11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湖北省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觀測評估試點階段性成果。

  2021年3月,湖北啟動實施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觀測評估試點工作,至2023年完成該試點,湖北將基本摸清省內生物多樣性本底情況,構建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為長江十年禁漁成效提供支撐。

  為涵蓋森林、濕地、淡水、農田等更全面豐富的生態系統類型,湖北在長江幹流和其主要支流沿線選取了包括神農架林區、巴東縣、丹江口市、點軍區、石首市、蔡甸區和黃梅縣共7個縣(市、區)作為試點區域,針對自然生態系統、陸生高等植物、陸生脊椎動物、昆蟲、淡水水生生物、大型真菌及生物多樣性相關傳統知識等方面的內容開展調查、觀測和評估。

  截至目前,調查工作共記錄維管束植物2000余種,鳥類303種,獸類44種,兩棲和爬行類67種,昆蟲644種,大型真菌381種,魚類100種,底棲動物278種,浮游生物441種,周叢藻類375個分類單元。

  調查發現,長江禁漁之後,湖北宜昌中華鱘省級自然保護區魚類種數和資源量增加,主要種類個體規格增大;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鰭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大型魚類增加,魚類個體規格增大;調查中發現江豚55次91頭次,這表明禁漁對魚類資源恢復有顯著的效果。

  發現新種,對實施物種有效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截至目前,調查工作發現魚類新種7種,主要採自神農架林區、巴東縣和宜昌市境內;發現昆蟲新種2種,採自神農架林區;大型真菌新增中國新紀錄種5個,湖北新紀錄種73個。對高等陸生植物的調查也有疑似新物種、湖北新記錄種以及物種新分佈點的重要發現。

  湖北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陳再達介紹,本次本底調查的新發現充分説明湖北省生物多樣性豐富,對新物種的調查與發現仍存在空間,由此可見,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非常有必要,試點項目的完成必將為全面開展湖北省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提供典型實例和可參考的範本。

  陳再達表示,湖北將於2023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7個試點地區的野外調查工作,同期發佈湖北省第一批生物物種名錄和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建立省級生物多樣性數據庫,持續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提升公眾保護生物多樣性意識,形成社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良好氛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