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中國地質大學牽頭發佈《武漢共識:新地學教育倡議》
2022-11-07 17:06:1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李燕責編:蔣碩

  2022年11月6日,在建校七十週年校慶之際,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以“宜居地球:研究型大學的使命與挑戰”為主題,舉辦中外大學校長論壇。國內外地球科學領域知名研究型大學代表、中小學校長和學者通過線上線下方式齊聚,共同探討地球宜居性面臨的重大挑戰,暢談教育在維護和增進地球宜居性方面的使命責任與行動路徑。論壇發佈了《武漢共識:新地學教育倡議》(以下簡稱《共識》)。

中國地質大學牽頭發佈《武漢共識:新地學教育倡議》_fororder_圖片11

《武漢共識:新地學教育倡議》發佈儀式 攝影 王俊芳

  《共識》強調,人類的共同命運決定於宜居地球。《共識》倡議,順應地球系統科學的發展和時代需要,在多元宇宙觀下重新認識和定義人類在世界的位置和生存方式,調整和優化地學教育的價值體系、知識體系和傳播體系,形成更加多元、更加綜合、更加開放的地學教育新形態新範式,提供思想、技術和方法,引領和推動實現綠色低碳的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共識》呼籲,全球大學、科研機構、中小學和社會各界攜手行動,儘快實踐新地學教育,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共識》以調整和優化地學教育的框架為主要任務,包括重塑地學教育的價值體系,超越“人類中心主義”“人類例外論”,更多地傳授和學習如何更好地與人類以外的世界共生共存;重構地學教育的知識體系,按照認識和研究宜居地球的需要,對專門學科的知識進行體系化重構,並融入科學和技術的最新進展;創新地學知識的傳播體系,使地學教育與地球系統科學自身一樣成為科學和藝術。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黃曉玫表示,傳統的地學教育迫切需要實現轉型升級,形成新形態新範式。基礎教育要從小就引導樹立珍愛地球、保護共同家園的思想觀念;職業教育要融入入生態文明理念,致力於引領綠色的生産方式;高等教育要為解決地球科學領域的複雜科學與技術問題提供更好支撐;面向社會公眾,要加強宜居地球的科學知識普及。

  10年前,作為一所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的“雙一流”高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發起成立了國際地球科學大學聯盟。近年來,學校積極探索地球科學領域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改革,先後成立李四光學院、未來技術學院,並設立多個交叉學科研究生學位點,形成了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教學與科研實踐融合、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地學教育模式。“我們將與國內外高水準大學一道,共同推動地學教育創新,共同促進宜居地球的可持續發展。”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院士説。(文 徐紹紅 熊思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