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統文化轉化豐碩 文藝鄂軍創作豐收 荊楚文化魅力享譽全國
5月31日,湖北非遺産品優惠展銷季暨首屆非遺時裝秀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成為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宣傳展示的湖北主會場。
1月6日下午,湖北省文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兩湖隧道(東湖段)2標項目部,開展“我們的中國夢 文化進萬家”文藝匯演活動。
2022年,湖北省文旅戰線堅持守正創新,始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不斷推進荊楚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湖北文化大觀園裏群芳吐艷,向世界展示荊風楚韻魅力無窮。
文化遺産傳承轉化
荊楚故事走向世界
作為文物大省,湖北省成功承辦“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龢(hé):音樂的力量——中國早期樂器文化”主題展,以天籟之音傳遞中國之聲。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自年初正式啟動以來,湖北省搶抓中央把湖北確定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歷史機遇,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全省謀劃項目683個,遴選20多個項目積極向國家申報。屈原文化公園、南水北調中線水文化旅遊區、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
湖北省三項荊楚名茶制茶技藝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用中國樹葉講述東方智慧;首屆非遺時裝秀、非遺産品優惠展銷季等活動,讓非遺與現代生活滋養共生。
“家住長江邊”系列主題宣傳片,以20多個語種在各大洲播出;湖北文旅短視頻全球推廣項目,在海外颳起荊楚魅力風。湖北省開展“九頭鳥”文旅創意視頻、圖文主題推廣活動,推出“相約春天賞櫻花”“家門口過五一”“粽葉飄香 玩轉湖北”等社交平臺爆款話題,一批宣傳推介湖北文化旅遊的作品爆火“出圈”。
藝術創作持續發力
“文化圈”建在家門口
剛剛公佈的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名單上,湖北省8部文藝作品榜上有名,獲獎作品數量位居全國第五,創歷史最好成績。
今年國內各大藝術獎項,文藝鄂軍收穫頗豐。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湖北省2部電影共獲得4個重要獎項。第十九屆群星獎湖北摘星2枚,獲獎數量位列全國第二。“壯麗航程——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湖北優秀美術作品展”獲評“2020—2021年度全國美術館十大優秀展覽項目”。武漢太崆動漫榮獲中國政府文化藝術獎第四屆動漫獎最佳動漫國際市場開拓獎。
持續推進武漢戲曲“大碼頭”工程,京劇《母親》參加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演出,廣受關注;武漢京劇院劉子微榮獲“第十七屆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表演獎”,武漢漢劇院王荔入選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地方戲曲藝術煥發生機活力。
湖北省修訂了《湖北省公共圖書館條例》,出臺《關於推動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完成“百千萬(100個文化廣場提檔升級、培育1000支骨幹文藝團隊、舉辦10000場以上線上線下文藝演出活動)”文化惠民工程。組織開展“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1.5萬餘場、惠及群眾2700萬人次。
襄陽、黃石推進國家公共文化示範區建設被文化和旅遊部、財政部通報表揚。黃岡紅安、咸寧赤壁市趙李橋鎮、恩施州來鳳縣百福司等3地案例被文化和旅遊部評選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優秀案例;武漢武昌區、咸寧赤壁2個公共文化服務案例入選全國文旅系統高品質發展案例。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推進,“15分鐘文化圈”實現廣覆蓋。
文旅市場活力不減
産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湖北省文旅戰線抓住鄭萬高鐵開通等有利時機,相繼開展“湖北人遊湖北”“遠親近鄰·惠遊湖北”和“暢享高鐵·樂遊湖北”活動,赴重慶、安徽、福建等省份開展旅遊推介,分別定向投放2000萬元“惠遊湖北”消費券、20萬張湖北旅遊惠民卡,分批次向全省發放2.7億元文旅消費券,促進文旅消費持續增長。
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中國旅遊日湖北分會場、第三屆荊楚鄉村文化旅遊節等系列節會活動,依託豐厚文化資源,激發民眾文旅消費熱情,帶動市場持續升溫。
全省重點文旅項目建設暨招商引資現場推進會,調度億元以上續建項目346個、新建項目204個,將638個重點項目納入全省“三區三線”劃定範圍。中國首個宇宙探索主題樂園襄陽奇幻谷等一批旅遊項目建成開放,為文旅産業發展增加了新動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