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財力辦大事,向下傾斜保重點;支持交通硬聯通,力促交通便捷;設立引導資金,力促産業協同發展。
3月6日獲悉,省財政廳以財政之“為”積蓄髮展之“能”,多措並舉加大財力保障力度,2022年共籌資2588億元(含地方債券資金1799億元),支持武漢、襄陽、宜荊荊三大都市圈建設。
集中財力辦大事
向下傾斜保重點
如何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湖北省用好用足財政政策工具,持續發力。
建立財政激勵機制。研究制定支持市、縣高品質發展激勵辦法,對市、縣發展排名進位、重大工業投資以及對全國“百強”縣(市)給予專項資金獎勵,2022年安排資金65億元,激勵市縣爭先創優、奮發有為;自2021年起,連續三年對實行省管縣財政體制的縣(市)當年稅收增長超出全省平均水準的上劃省級增量部分,由之前的返還50%提高到給予一次性全額返還,提高縣域財力保障水準,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完善利益共享機制。湖北省研究制定了合作建立飛地經濟、聯合招商引資、重大項目會商的稅收利益分享等政策,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省財政支持對共享稅收在相關市縣政府間予以劃轉,推動都市圈産業同興、資源共享、風險共擔、效益共創。
建立集中財力辦大事的機制。目前,全省正開展財政資金“撒芝麻鹽”整治專項行動,統籌整合資源、資産、資金,提升財政管理效能,集中財力保障重點支出。
重塑“九省通衢”優勢
推動交通便捷
推動都市圈建設,首先要實現交通硬聯通,讓交通更便捷。湖北省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強化現代交通硬聯通,暢通經濟循環大動脈,加快構建東西南北“四向”拓展、人物資信“四流”融合、鐵水公空“四網”聯運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重塑湖北“九省通衢”優勢地位,為建成“支點”聚力賦能。
鐵路方面。2021年,支持設立1000億元的湖北省鐵路發展基金,按照市場化方式運作,擴大鐵路建設資金來源;2022年,省財政籌集50億元省級鐵路資本金,轉貸專項政府債券196億元,支持沿江高鐵、襄荊高鐵、呼南高鐵湖北段等重大鐵路項目建設。建立省與市縣分擔的城際鐵路運營補虧機制,支持城際鐵路穩定運營,助力打造城際“1小時通勤圈”。
公路方面。籌集中央和省級交通資金162億元,重點支持滬渝高速武漢至黃石段改擴建工程等全省139條瓶頸路、斷頭路項目建設,推動都市圈城際交通設施建設,強化省際公路銜接。
機場方面。籌集資金1億元,支持鄂州花湖機場建設,籌集省級項目資本金2.2億元,用於武漢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工程、T2航站樓及配套設施項目建設,推動武漢天河機場與鄂州花湖機場功能互補、産業協同;制定省級民航業貨運航線培育獎勵政策措施,支持鄂州花湖機場打造國內一流的專業航空貨運、全球主要航空物流節點。著力建設國際航空客貨“雙樞紐”,形成産業規模達到千億元的臨空經濟帶,輻射帶動周邊,打造武鄂黃黃髮展新引擎。
水運方面。採取資本金注入方式,安排省級資金10億元,加快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等重點港口項目建設,支持構建江海直達、鐵海聯運大通道。
樞紐方面。成功爭取武漢市入圍國家綜合貨運樞紐強鏈補鏈試點首批城市,可獲得中央15億元資金支持,推動武漢綜合貨運樞紐運能效能提升,形成資金流、信息流、商貿流集聚效應,服務重點産業鏈供應鏈,輻射帶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
設立引導資金
推動産業協同
第一款黃石造聞泰通訊手機、第一款黃石造聞泰筆記本電腦成功下線,黃石智造實現新突破。一項項紀錄不斷被改寫的背後,是黃石搶抓武漢都市圈、鄂州花湖機場建成運行等重大戰略機遇,深度融入武漢“光芯屏端網”萬億産業鏈,更好地同武漢融合錯位發展。
支持都市圈發展,不僅僅是交通連接更便利,更重要的是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實現産業協同發展,促進區域協同的高品質發展。
湖北省安排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專項資金15億元,延續執行車用晶片保供獎勵政策,引導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投資,全年支持重大技術改造項目419個,直接拉動設備投資144億元,推動産業集群化、高端化發展。
發揮産業專項資金和投資基金作用,新增注入資本金30億元,支持長江産業集團做大基金規模,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水準。省級安排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資金7.3億元,支持實施“尖刀”技術攻關工程,實行重點項目攻關“揭榜挂帥制”和“賽馬制”,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提升工業基礎能力。
支持開發區重點産業創新發展,安排資金8000萬元,支持武漢、黃石、咸寧、隨州立足本地基礎,制定省級資金使用細化方案,鞏固提升綠色船舶、電子信息、智慧機電、專用車等特色優勢産業發展水準。
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服務業發展,省級設立資金總規模1.5億元的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通過補助、貸款貼息、獎勵等方式,重點用於支持推進全省服務業“五個一百工程”重大項目建設、重點企業研發、重點品牌培育,促進先進製造和現代服務深度融合發展。
推動建設科技創新都市圈、綠色生態都市圈、流域安瀾都市圈……一項項建設啟動,一批批真金白銀落地,推動三大都市圈不斷向高品質發展邁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愛虎 通訊員 李華魁 孟雨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