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治荊楚必先治水,湖北被稱為千湖之省,江河縱橫、湖泊密布,是長江幹流里程最長的省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承擔著一江清水向東流、一庫清水往北送的重要使命。
近年來,湖北做好護水、管水、用水各項工作,牢牢守住水安全、水環境安全的底線,舞出生態綠色發展新氣象。
丹江口水庫。湖北省水利廳供圖
依法護水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近日,不少市民在湖北省松滋市發現長江江豚遊弋的身影,它們成群結隊時而跳躍、時而翻滾點頭、噴水。
農業農村部最新科考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達1249頭,江豚數量止跌回升。這一歷史性的轉折,離不開地處“長江之腰”的湖北,對長江大保護的踐行。
2018年打響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後,“十四五”初,湖北端出保護母親河的“升級版”,深入實施長江高水準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
向污染亮劍,湖北“關改搬轉”沿江各類化工企業443家,實現沿江1公里內“清零”。整治長江入河排污口九千余個,長江幹流出境水質保持在Ⅱ類。
十年禁漁政策,落地有聲。沿岸3.2萬名漁民轉産安置,1.7萬艘漁船停業上岸。除常年禁捕區外,武漢市的6條通江支流自3月1日起,進入120天的禁漁期。在此期間,長江禁捕漁政監管信息化系統對沿江153個高點採取布控,24小時視頻監控長江武漢段150.5公里和漢江72公里的水域。
既突出鐵腕,也注重長效。湖北3.8萬名河湖長、20多萬河湖衛士挺身河湖管護一線。強化法治保障,《湖北省河湖長制工作規定》正式出臺,成為全國首個省級河湖長制黨內法規。發佈《湖北省河湖健康評估導則》,編制完成19個省級重點河湖“一河(湖)一策”。
以最強決心、最嚴舉措推動水環境持續改善,湖北喚回了一幅幅“水清岸綠”的生態美景。2022年,326個地表水省控斷面全面消除劣Ⅴ類,水質優良比例90.5%,一批幸福河湖、綠色小水電和水利風景區涌現荊楚大地。
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鐘華攝
科學興水 打造荊楚安瀾現代水網
前不久,作為水利部、湖北省今年重點推進重大水利工程,湖北姚家平水利樞紐工程已開工建設。工程建成後,將與下游已建的大龍潭水庫聯合運行,可有效控制洪水、削減洪峰,還可利用水能資源進行發電,向電網提供清潔能源。
據介紹,該工程對守牢清江流域防洪安全底線,統籌四化同步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鞏固拓展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成果等均具有重要意義。
在湖北,水利工程正不斷有序推進。2022年湖北省水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597.5億元,位居全國第四,創歷史新高。2022年7月7日,連接南水北調工程和三峽工程的國家水網“大動脈”——引江補漢工程開工。同年9月21日,鄂北二期、浮橋河灌區、武穴北灌區等19個重大工程集中開工。一個個項目厚積發展優勢,進一步加快“荊楚安瀾”現代水網建設步伐。
湖北已成功入選國家第一批省級水網先導區,同時,該省擘畫流域綜合治理藍圖,完成長江、漢江、清江3個一級流域和16個二級流域片區空間佈局,把科學謀劃建設“荊楚安瀾”現代水網列為省級戰略。
根據“荊楚安瀾”現代水網規劃,“十四五”期間,湖北計劃投資1760億元,力爭到2025年,初步構建標準適宜、風險可控、安全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體系,初步形成多源聯調、豐枯互濟的供水保障格局。
荊州市荊州區彌市鎮節水灌溉。湖北省水利廳供圖
高效節水 提升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能力
武漢高校雲集,年用水量近1億立方米。2019年,武漢啟動“高校節水減排三年行動計劃”,確定了高校節水減排工作目標。“三年行動”圓滿收官之時,武漢高校用水總量較2018年整體下降21.6%,減少2237萬立方米。
在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南湖校區和湯遜湖校區共投資約500萬元用於雨水分流改造和“海綿校園”建設;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對新建實訓樓、學生宿舍樓全部安裝了中水回用設施,將收集的優質雜排水處理凈化後,用於室外綠化澆灌及道路澆灑。
湖北堅持節水優先,全力推進國家節水行動,印發《湖北省計劃用水管理辦法》。目前,湖北已有31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全省縣級行政區建成率超30%。湖北省漳河灌區、王英水庫灌區、高關水庫灌區等7處大型灌區通過水利部復核,成功入選節水型灌區名單。
高關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的實施,實現恢復改善灌溉面積3.5萬畝、年節水395萬方、增加糧食産能858萬公斤的預期效益,在2022年抗擊極端乾旱中發揮了重要的供水基礎保障作用。
為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湖北省節約用水“十四五”規劃》明確,按照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的要求,嚴格控制用水總量,系統推進農業、工業、城鎮生活等領域節水,到2025年,全省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4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全省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5%以上。
碧水丹心寫擔當,踔厲奮發踏新程,湖北將以流域綜合治理為抓手,繪就人水和諧的美麗畫卷,推動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建設成勢見效,實現水的永續利用與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相得益彰。(張沛 王郭驥)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