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交通運輸廳深入推進港岸船協同治理,減少船舶污染物排放——湖北水運築牢綠色屏障
繁忙的長江航運。(宜昌市港航建設維護中心供圖)
“自打上船收集污水污物後,現在船員連空礦泉水瓶都不扔江裏了。”在秭歸客運港,“星際雅典娜”號遊輪船長呂必雲説。5月22日從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獲悉,截至4月底,湖北省船舶生活污水收集或處理裝置建設改造任務全面完成,4016艘船舶完成改造。港口固定污染物接收設施從無增加到3724個,移動接收設施從40艘增至144艘多功能接收船等專業設施,碼頭自身環保設施基本全覆蓋。
在三峽秭歸環保碼頭,藍江環保1號船員望建仲介紹,他們負責20公里岸線過往船舶污染物的收集,通過“凈小宜”接單。2019年11月,宜昌市交通運輸局研發推出國內首創船舶污染物協同治理信息應用系統“凈小宜”,實現船、港、岸各節點對接和船舶污染物處置閉環管理。
減少船舶污染物排放,是實現綠色航運的關鍵之一。作為長江幹流流經最長的省份,湖北是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的重要生態屏障。常年在長江上運營的船舶超過10萬艘,船上産生的生活垃圾、廢水油污等威脅著長江生態安全。2017年到2022年,省交通運輸廳總計補助資金3.2億元,推進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各類設施建設,全省船舶污染防治能力全面提升。通過對船舶提供免費接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免費錨泊,實現靠港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據統計,2022年全省接收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分別為2870噸、24萬噸、8700噸。長江航運3.3萬艘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水外排管系統打上鉛封,實現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儲存、交岸處置”零排放。
船舶污染防治,是該廳聚焦長江大保護、深入推進港岸船協同治理的縮影。近年來,該廳按照省政府關於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和長江高水準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的總體部署,每年分解制定“任務清單、措施清單、責任清單、時限清單”,“十三五”強力推動非法碼頭整治、港口岸線清理整頓和船舶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圓滿收官,“十四五”持續開展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攻堅提升專項行動。截至2022年底,全省長江及漢江、清江共取締各類碼頭1859個。湖北省長江、漢江已利用港口岸線長度150公里,僅佔自然岸線總長的4%,約為“十二五”末期的50%,湖北省港口岸線資源管控長效機制進一步健全,碼頭作業效能和港口岸線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記者戴輝、通訊員石斌、潘慶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