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顯民族特色 建採摘基地 育鄉村旅遊 百年楊梅古寨煥新春
楊梅古寨攔門酒儀式。
6月17日,16輛滿載遊客的旅遊大巴車緩緩駛入來鳳縣楊梅古寨景區,寧靜的古寨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三年沒來,楊梅古寨路更平坦、環境更美。”西安遊客張茂春説,這是他第三次來到楊梅古寨,每次來都感受到巨大的變化。
楊梅古寨位於來鳳縣三胡鄉,距縣城20多公里。2016年,依託黃柏園村和石橋村兩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古院落、古戲樓、古楊梅等生態旅遊資源,楊梅古寨建成國家4A級景區。去年9月,提檔升級後的楊梅古寨順利通過國家4A級景區復核驗收。
景區即將迎來楊梅文化旅遊節,裝飾一新的古老山寨,更加煥發勃勃生機。
俯瞰楊梅古寨桃花島景點。
百年老寨“展新顏”
乘坐遊覽車,從景區遊客中心出發,沿著蜿蜒的瀝青路行駛10分鐘,來到黃柏園村2組,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吊腳樓古院落。
“院落共有27棟傳統土家吊腳樓,已有上百年曆史,是景區核心景點之一。”黃柏園村黨支部書記李波介紹。
2010年前後,隨著這片古院落逐漸被外人所熟知,村裏的遊客漸漸多了起來,每逢節假日,來自來鳳縣城、湖南龍山、咸豐等地的自駕遊客紛至遝來,進村的一條土路時常被堵得水泄不通。
黃柏園村、石橋村決定借機發展鄉村旅遊。在來鳳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對口幫扶單位的傾情幫扶下,兩村依託秀美的河谷風光、茶鹽古道、古院落等特色資源,持續打造了山寨迎客、梅海聽濤、千年楊梅、龍吟瀑布等景觀景點。2016年底,景區獲授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22年,景區迎來提檔升級。
黃柏園村2組古寨特色民居改造工程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村民吳正保有兩棟古宅,一棟蓋著琉璃瓦,一棟蓋著傳統土瓦。
聽説要統一換成小青瓦,吳正保明確表示不同意:“我們家琉璃瓦才換3年,花了2萬多元,幾十年都不用換……”
“換瓦也是為了發展村裏的旅遊産業。”湖北日報傳媒集團駐黃柏園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吳海峰來到老人家裏,耐心做工作,拉著吳正保到已換瓦的村民家中參觀。
看見隔壁村民家的屋頂不僅結實耐用,而且格外好看。吳正保終於同意。
三天時間,施工隊免費為老人家的兩棟房屋換上小青瓦,還幫他換掉腐朽的檁子和椽角,並刷上清漆。
經過兩個多月施工,黃柏園村二組27棟傳統土家吊腳樓全部換上古色古香的小青瓦,古寨面貌一新。
山腳下的石橋村同步對桃花島景點進行了升級改造,鋪設了青石板、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新建了休閒亭、亮化了景觀橋等。今年3月桃花盛開,三胡鄉舉辦桃花節,吸引近5萬人賞花遊玩。
遊客身著民族服飾採摘楊梅。
楊梅古樹“發新枝”
6月16日,三胡鄉石橋村楊梅採摘園,20多名工人正在安裝水肥一體化管網。智慧溫控大棚內,68畝楊梅果園鬱鬱蔥蔥,一顆顆紅色的楊梅點綴其間,豐收在望。
“再過半個月,採摘園將開門迎客。”來鳳縣海康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廖偉説。
三胡鄉有樹齡在100年以上的古楊梅樹1000多棵,最大樹齡1200年,被譽為“湖北楊梅第一鄉”。
2018年,在省民政廳的對口幫扶下,石橋村投入75萬資金,栽種了1200棵楊梅樹,打造楊梅採摘基地。後因市場主體經營不善,基地荒廢了三年。
“這麼好的土地和資源不能總這樣閒置著。”三胡鄉黨委書記向學紅説,楊梅成熟期最怕連續陰雨,最好避雨栽培。去年,該縣爭取中央銜接資金300萬元,在原楊梅基地上,建設近2萬平方米的智慧培管大棚,再次打造高標準楊梅採摘體驗示範基地。
大棚建好,只等市場主體運營。向學紅找到鄉賢能人廖偉,希望他能回鄉創業,投資建設楊梅基地。41歲的廖偉早年在浙江瑞安等地開辦五金加工廠。2018年,廖偉在浙江仙居、青田等地考察時,發現當地産出的優質東魁楊梅價格高達100元/斤,比家鄉的楊梅高出5倍,他早就動了回鄉發展楊梅産業的念頭。兩人一拍即合。
來鳳本地楊梅樹冠高,不方便採摘,廖偉從浙江購買500多棵東魁楊梅樹苗,在園內進行了補植。為了管護好楊梅基地,廖偉先後5次奔赴浙江仙居、青田縣學習先進種植技術。
“今年基地的楊梅産量預計在2000斤左右,品質較好,收入將超過6萬元。”廖偉説。
近年來,楊梅古寨共發展優質楊梅種植採摘園3000多畝,年産量4000噸,産值超過6000萬元。
遊客在楊梅古寨十疊泉景點遊玩。
村民增收“有新路”
6月18日,石橋村1組村民鄧益山、宋海英夫婦起了個大早,匆匆洗漱,便開始忙活起來。
“今天週末 ,有8批客人電話預約訂餐。”鄧益山説,每到雙休日、節假日,進村遊客絡繹不絕,兩口子常常從早忙到晚。
鄧益山曾是村裏的貧困戶,以前長期在外地務工。他家的老房子依山傍水,臨河建有一個水碾房和一個榨油房,已有200多年曆史。
2015年,楊梅古寨景區旅遊發展火熱,鄧益山家的兩個“老古董”成為獨特一景,引來不少遊客觀光拍照。
鄧益山夫婦瞄準旅遊商機創業,開辦農家樂。三胡鄉政府幫助鄧益山修復水碾房、榨油房,重新整修吊腳樓,完善廚房、廁所等配套設施。
半年後,楊梅樹下,小河岸邊,一個充滿濃郁土家特色的農家樂——碾坊客棧開門迎客。
鄧益山經營的客棧,食材多數自産自銷。散養土雞、土炕臘肉、石磨豆腐、野筍野蔥……地道、豐富的農家飯菜,讓遊客唸唸不忘。
幾年下來,鄧益山不僅率先擺脫貧困,還帶領20余名貧困戶脫貧。
2018年底,鄧益山又投資80萬元,擴建吊腳樓,拓寬院壩,碾房客棧可同時接待10余桌客人就餐,另有8間客房可供遊客住宿,年收入超過20萬元。
依託楊梅古寨景區,三胡鄉石橋村、黃柏園村24戶村民辦起農家樂和民宿,100余戶村民售賣藤茶、楊梅等農特産品,戶均增收超過2萬元。(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蔡俊 通訊員 向相輝 張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