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從煤灰山到一湖碧水——武漢戴家湖變身記
2023-07-17 09:25:29來源:新華網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盛夏時節,位於武漢市青山區的戴家湖公園裏,滿池荷花綻放,湖面波光粼粼。青翠的草坪間散落著幾處具有工業元素的雕塑,仿佛靜靜地訴説著長江畔這片綠地來之不易的經過和這座重工業城市蓬勃發展的歷史。

  20世紀50年代,青山這片長江右岸的灘塗,被選址為新中國第一家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武鋼的建設基地,“十里鋼城”拔地而起。

  “我現在經常夢見兒時的戴家湖,夢見蕩起雙槳、游泳戲水的美好時光。”76歲的“鋼二代”胡昇在武鋼建設之初,就和父母舉家遷至青山。他見證了戴家湖的變遷。

從煤灰山到一湖碧水——武漢戴家湖變身記

俯瞰戴家湖公園。新華社記者王建華 攝

  因武鋼建起的青山區,先後迎來了一冶、武石化等國有特大型工業企業,成為全國聞名的重工業區。

  發揮著重要保供作用的青山熱電廠火力全開,發電産生的大量粉煤灰無處可去,戴家湖一度成為傾倒粉煤灰的容器,幾條管道從廠區接到這裡,日夜不停地排出黑色灰漿。

  到了90年代,粉煤灰越堆越高,形成了10多米高的“戴家山”。“天晴的時候,一颳風就滿天灰;下雨的時候,又是滿地黑乎乎的泥水。”胡昇説。

  2000年之後,一批新型建材廠開始嘗試用粉煤灰造磚,這座煤灰山成了當時搶手的“資源”。幾年功夫,山被剷平,甚至挖出了十幾米的深坑,雨水積攢,“湖”仿佛又回來了,但很快這裡又變成了一座垃圾山。

  隨著武漢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2013年,戴家湖公園破土動工。歷時一年多,完成粉煤灰清運、生態修復、水體恢復和景觀改造,戴家湖又見碧波盪漾。

從煤灰山到一湖碧水——武漢戴家湖變身記

76歲的“鋼二代”胡昇在戴家湖公園賞景。新華社記者萬芃琦 攝

  2020年,公園二期建成開放。這座佔地1000余畝的生態公園成為武漢首個建在工業廢棄物原址上的城市綜合公園,與緊鄰的青山公園一同形成了武漢市的一塊“綠肺”,不僅成為周邊10余萬居民健身休憩的好去處,還曾獲得了“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據介紹,建成後的戴家湖公園每年可吸收約1.8萬噸二氧化碳,釋放約1.2萬噸氧氣,吸滯200余噸粉塵。從空中俯瞰,如今的戴家湖像一隻清澈的眼睛,凝望著青山的藍天白雲。

  “過去為了發展犧牲了生態,現在要想發展,就要把生態找回來。”青山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山區立志改變過去的“黑灰”形象,找回綠水青山。

  如今,胡昇做起了戴家湖公園的義務講解員,向前來參觀的遊客介紹戴家湖生態恢復的曲折歷史。

  在園史館門口的紀念碑上,鐫刻著這樣一句碑文:“今天,我們立碑記錄武漢城市工業化進程中的這段‘彎路’,只為:永遠不再出現這種傷害!”(記者熊琦、萬芃琦)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