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8月30日電(劉桔)“我家小院”“築夢空間”“假日花市”……在武漢,許多社區都有一個“驛站”形式的綠色小空間,讓居民“開門見綠、社區享綠”,暢通了生態惠民的“最後一公里”。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吳俊勤説:“綠色驛站不僅是提供交流、培訓、科普的便民站,也是武漢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特色舉措。武漢園林人將充分發揮園林專業特長,不斷滿足市民對綠化服務的需求,共同締造生態宜居的美麗武漢。”
圖為武漢居民在社區綠色驛站對植物進行修剪維護。新華網發
公共空閒地變成生態小花園
螺旋花園層層疊起,共享菜地鬱鬱蔥蔥,愛心花圃充滿童趣……在武昌區南湖街道中央花園社區,“我家小院”成為居民家門口的網紅打卡地。
中央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吳垚説,“我家小院”原本是塊廢棄荒地,今年3月,在武漢市“綠色驛站進社區”項目的推動下,被改造成生態小花園,取名“我家小院”,寓意大家要一起建設它、愛護它。
荒地變綠地,居民幸福指數直線上升。中央花園社區居民項紅説:“‘我家小院’建成後,小區舞蹈隊、劍術隊紛紛轉移了陣地,大家都喜歡來小院旁邊的廣場聚集,因為這裡環境好,讓人心情更愉悅。”
“我家小院”是武漢推進“綠色驛站進社區”的一個縮影。據了解,2018年以來,武漢創新開展全民綠化工作,在許多社區利用小區公共空閒地,改造成居民身邊可觀、可感、可親近的綠色空間。
在江岸區公園社區,一間50多平方米的廢棄臨街屋,被改造成了美麗花房。花房巧妙地分割出園藝書籍借閱、植物展示、園藝工具展示、交流休憩等功能區,一步一景,一步一趣,成為園藝傳播的小課堂。
在江漢區唐蔡社區,昔日的衛生死角,變身成錯落有致的園林小景。社區還創造性開闢出室內、室外兩個空間,利用大大小小的盆栽、錯落有致的綠植點綴,給有限的空間增添了無限的情致。
在經開區水木清華社區,300平方米的綠色驛站內,有120余種花草在此“安家”。居民不僅可以在家門口飽覽四季芳華,實現賞花自由,也體會到了養花種草的樂趣。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生態保護修復處處長唐聞説,截至目前,武漢已建成綠色驛站313個,預計到2024年底,全市將建成綠色驛站累計達到500個,實現城市建成區社區綠色驛站覆蓋率達到三分之一。
圖為武漢市南湖街道中央花園社區“我家小院”。新華網 劉桔攝
“一草一木”都凝聚了大家的心血
綠色驛站怎麼建、怎麼管,武漢經歷了一番探索。
中央花園社區的“我家小院”雖然面積不大,卻被劃分成寄養區、認養區、厚土栽培區、昆蟲旅館區等九個區域,功能齊全、門類精細。
吳垚説,“我家小院”建設初期,大家也是一頭霧水。社區決定將話語權交給居民,並廣泛徵求專業人士、共建單位、轄區物業意見,形成最終決策方案。
據了解,在“我家小院”,居民自捐花卉,能人設計花圃,企業捐贈共建,商家公益共贏,“五社”聯動聚力,多元力量共同為社區治理助力。
“小院的一草一木都凝聚了大家的心血。”中央花園社區“啄木鳥”志願服務隊隊員王國珍説,“我家小院”建成後,越來越多居民參與到照料花草的隊伍中,社區志願者由原來的20名核心成員發展成現在200多人,在大家的照顧下,花園越來越美。
2022年,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黨組開展“黨建引領促綠色驛站進社區”活動,號召局系統15個基層黨組織分別結對一個社區居委會,凝聚黨員力量,發動居民參與,建成一批示範站點。
青山區才聚社區的綠色驛站在此背景下誕生。據了解,才聚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老小區,綠化養護一直是“老大難”。去年,武漢市園林科學研究院黨委與社區攜手,將綠色驛站“搬進”了社區居委會,為社區家園增添了蓬勃朝氣。
武漢市園林科研院科研管理科科長張晶晶説,研究院發揮本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特長優勢,繪製植物昆蟲科普墻,結合社區“4點半學校”,為居民開講“身邊的昆蟲”“身邊的植物”等一系列科普課程,將綠色驛站打造成融合交流、培訓、科普的基地。
唐聞説:“在武漢,經過近五年的探索實踐和引導發動,綠色驛站逐漸形成了政府引導、社區主導、企業響應、專家保障、群眾參與的多元化建設運維模式,大家共同締造我們的美好家園。”
武漢市經開區水木清華社區綠色驛站內居民在打理花草。趙端 攝
“綠色福利”為居民幸福加碼
在唐蔡社區的綠色驛站,一張張蓋滿紅色印章的廚余投放記錄卡,見證了小區居民參與社區環保公益活動的熱情。
唐蔡社區黨委書記季硯芳説,居民帶來的廚余垃圾會被投放到綠色驛站的堆肥箱內,經過混合發酵,變成肥料。後期,社區又會拿出一部分自製肥料、環保酵素等,作為積分兌換獎品回饋給居民。
目前,唐蔡社區有2個垃圾分類廚余堆肥示範點,有120戶綠色家庭示範戶長期參與這項環保活動。
唐蔡社區志願者組織“花仙子花友社”的劉英説,廚余堆肥既能減少環境污染,推廣環保生活的理念,還為社區養花達人解決了現實問題,大家再也不用“買土養花”。
為豐富大家園藝知識,提升綠色素養,唐蔡社區將綠色驛站打造成為科普教育、勞動實踐的陣地。
怎麼製作環保酵素、非洲堇如何移栽、怎樣種好盤龍菊……季硯芳説,在唐蔡社區,類似這樣的科普活動和環保活動,今年已經舉辦7場,覆蓋社區全年齡段居民。
小驛站釋放出大能量,源源不斷的綠色福利,讓社區居民幸福指數不斷升級。
劉英説,綠色驛站進社區,激發了各類主體共建共治的熱情。大家積極參與社區環境微改造,周邊環境變得花香四溢,居民園藝知識也逐漸提升,作為一名社區園藝師,這個過程給自己帶來了很好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華鼎麗都小區居民岳小紅説,自己之前是一位全職媽媽,現在既是社區志願者,同時還是“花仙子”的小夥伴,這幾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從養花‘菜鳥’變成了養花高手,還通過參與社區活動,和大家由‘生人’變‘熟人’、‘熟人’變‘親人’,既增強了歸屬感,也收穫了正能量。”
吳俊勤説:“在武漢,社區綠色驛站已經從單一的‘植綠’擴展延伸為‘識綠’‘養綠’‘賞綠’‘換綠’‘醫綠’‘購綠’等七綠服務功能轉型升級,日益成為打造生態宜居環境的新陣地、引領綠色生活方式的新平臺、提升社區治理水準的新窗口,成為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民生實事。”
圖為在武漢市江漢區唐蔡社區綠色驛站一角。新華網發 肖茗予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