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水運10年巨變 泊位減少六成 港口通過能力增長1.6倍
2023-09-20 11:06:3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馮薇薇

湖北水運10年巨變 泊位減少六成 港口通過能力增長1.6倍

湖北水運10年巨變 泊位減少六成 港口通過能力增長1.6倍

湖北水運10年巨變 泊位減少六成 港口通過能力增長1.6倍

  9月初,一艘萬噸巨輪停靠在黃岡市浠水縣長崍綠色礦山項目碼頭4號泊位,紅色裝船機裏砂石骨料以每秒一噸的速度,潮水般傾瀉至船艙,20分鐘前,這些砂石骨料還在6.1公里遠的礦山上。它們通過封閉廊道,穿隧洞、跨高速,在運輸皮帶上跳動著“直達”碼頭。幾小時後,1.3萬多噸砂石“乘坐”萬噸貨輪前往上海。

  “快速推進、提前達産,今年産值有望突破6億元。”中電建長崍(浠水)新材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説。總投資56億元的長崍綠色礦山項目由礦山及骨料加工系統、長膠廊道、碼頭等三大工程組成,不僅是浠水縣單體最大投資項目,其碼頭也是湖北綠建碼頭之一。

  10年取締各類碼頭1859個

  鳥瞰長江湖北段沿線,山清水秀、兩岸“潑”綠,以前碼頭林立、砂堆遍地、灰塵蔽日的景象不見了。來自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的統計,10年來湖北省通過碼頭整治,生産性泊位個數為746個,較2013年減少61.4%,但港口通過能力較2013年增長1.6倍。

  這是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堅持不懈抓好長江大保護和綠色發展的縮影。

  打破困局,帶來新機遇。省廳統籌推進非法碼頭非法採砂專項治理、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等一系列專項行動,長江沿岸實現從“生産銹帶”到“生態繡帶”的美麗蛻變。利用騰退岸線,建設了一批規模化碼頭,提高港口岸線使用效率。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長江及漢江、清江累計取締各類碼頭1859個,騰退岸線150公里,長江碼頭岸灘生態修復面積超過856萬平方米。

  岸線資源管控力度增強。省交通運輸廳會同有關部門加強港口項目前期工作管控,嚴格港口岸線審批。聯合省發改委印發通知,建立長江、漢江港口岸線資源管理和集約高效利用長效機制。協調推動港口總體規劃修編,以規劃為手段,強化長江、漢江港口岸線資源管控。截至今年上半年,湖北省長江、漢江已利用港口岸線長150公里,僅佔自然岸線總長的4%,比“十二五”末期下降五成。

  騰籠換鳥打造“智慧碼頭”

  在繁忙的武漢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二期碼頭,工人熟練地操作吊機“抓”起一個滿載貨物的集裝箱,平穩放在一輛無人駕駛平板車上,一套操作工序下來僅需兩分鐘。這是全國內河第一家鐵路裝卸自動化碼頭、首家集裝箱智慧碼頭。

  此外,黃石港棋盤洲港區建成全國內河第一家全自動化散貨碼頭,荊州港車陽河港區建成全省首個“散貨線+集裝箱進提箱業務”全流程智慧化碼頭。目前,武漢港陽邏港區、漢南港區、宜昌港白洋港區、荊州港鹽卡港區、車陽河港區等一大批大型化、專業化、智慧化、低碳化的現代化港口取代之前老舊散小亂碼頭。

  港口佈局更優。湖北省基本建成以武漢港為核心,以宜昌港、荊州港、黃石港、襄陽港為樞紐的港口群。武漢港著力打造集裝箱、商品車滾裝樞紐港,宜昌港傾力打造長江三峽翻壩轉運港,黃石港聚力打造大宗散貨港,荊州港重點打造煤炭鐵水聯運樞紐港,其他港口結合各自特色優勢做大規模、做強能級,形成全省一盤棋發展格局。2022年,全省完成港口吞吐量5.65億噸,在長江中上游省市排名第1,是10年前的2.3倍。其中,集裝箱吞吐量312.65萬標箱,是10年前的2.9倍。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倒逼産業轉型升級。以産興業、以港興城,省交通運輸廳統籌謀劃港、産、城協調發展,充分釋放黃金水道活力。目前,湖北省港口與物流園、産業園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沿江沿河地區依託港口優勢形成一批臨港産業集聚區和沿江經濟産業帶,港口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

  黃石港棋盤洲港區在11公里內規劃了47個萬噸級泊位,還有面積126平方公里的港口物流園區、工業園區。據悉,目前已引進寶武鋼鐵、中色集團等一批大型企業,預計3至5年內臨港園區年産值將超1500億元。在荊州港車陽河港區,港口吞吐量10年增長50倍,旁邊的臨港工業園投産企業45家,2022年實現工業總産值166億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趙超 孫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