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秭歸:現代農業“慧”圖景 鄉村振興“富”未來
2023-12-05 13:34:45來源:中國網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初秋時節,三峽庫區秭歸縣迎來“九月紅”臍橙豐收採摘期。一江碧水、兩岸橙香,豐收的碩果映照著橙農的笑臉,描繪出一幅美麗鄉村盛景畫卷。

  “巴掌地”裏挖潛能,豐富百姓新糧倉

  “八山半水一分半田”的秭歸縣,山多地少、地勢陡峭、田塊分散,成為糧食作物生産一大瓶頸。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秭歸立足丘陵地貌實際,按照農業做精做優思路,揚綠色有機種植生態優勢之長,補耕地面積體量較小之短,通過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發揮庭院經濟、林下經濟等“微種植”效益,在“巴掌地”裏挖潛能謀“糧”策,以生態綠色打底築牢糧食安全堤壩,因地制宜探索丘陵山區鄉村産業高品質發展新路子。

湖北秭歸:現代農業“慧”圖景 鄉村振興“富”未來

(鄭家裕攝)

  低山河谷臍橙滿園,中山茶葉飄香,高山蔬菜運出大山,冷水稻、黃心土豆、特色小水果等糧農作物俏銷。秭歸積極踐行大食物觀,因地制宜利用山地資源環境呈現多樣性的特徵,採取“多品種”發展策略,低山佈局柑橘,中山佈局茶葉、核桃、小水果,高山佈局中藥材、蔬菜、煙葉,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在有限的土地上種出了豐富百姓“糧食倉、菜籃子”的大産業。

  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秭歸把確保重要農産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一方面藏糧于地,堅決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全面壓實耕地保護責任田,創新打造“國土衛士”智慧監管系統,強力推進耕地“非糧化”和撂荒地整治,2022年全縣整改撂荒耕地2458畝,整改完成率達100%。同時,針對山區農田制定方案,集中連片整合,改造成適合中小型機械下田作業的農田,配套建設農田道路、梯田堡坎和灌排溝渠等設施,充分挖掘糧食生産潛力。另一方面藏糧于技,加大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四新”推廣力度,為糧食豐收撐起“保護傘”。2022年,全縣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主推技術到位率達10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42.46%,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突破60%。

  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秭歸縣還在糧經輪作、種養循環、農林融合上不斷挖掘潛力,提高畝産與收益。秭歸縣九畹溪鎮、楊林橋鎮等地在核桃林實行林下套種虎杖、陽荷等多種間作套種模式,不僅實現了農作物間的互補,水肥多用,一地多收,還促進作物增産,農民增收。當地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種植經營模式發展林下陽荷基地3000余畝,帶動17個村1000多戶種植戶平均每畝增收5000元左右。

  “人努力、天幫忙”。2022年,秭歸縣糧油生産平穩,特色農業發展態勢良好,全縣農林牧漁業産值達71.24億元,同比增長8.64%。眼下秭歸縣正大力推行“無人機+統防統治”方式,跑出“蟲口奪糧”加速度,糧食保障基礎正步步夯實。

  “數智”橙園結金果,科技興農好“豐”景

  在秭歸縣的優勢特色産業中,臍橙種植佔據絕對“C位”。該縣90%的鄉鎮、80%以上的行政村、70%以上的人口從事臍橙相關産業。依託鄉村振興和數字化鄉村試點建設工作,秭歸的臍橙也種出了“新花樣”。

  當下正是秋季臍橙管護關鍵期,在秭歸縣郭家壩鎮煙燈堡村臍橙數字化種植示範園,卻只看見寥寥數人在田間忙碌。

  “數字化設備大大節省人力成本,200畝的橙園管護只需3個人。”煙燈堡智慧農業示範園負責人劉國華説,通過圖像數據採集、物聯網數字化監測、智慧水肥藥一體化等設施,果園實現了遠程管理和精準生産,果園管護減少用工90%以上,畝均節約用水70%以上,節約肥料40%以上,有效解決了丘陵山地果園“未來誰來種地”和“提質增效”問題。

  近年來,秭歸縣緊緊牽住科技創新“牛鼻子”,以數字賦能、科技強農、機械強農為抓手,持續在科技創新主體培育、産學研創新平臺建設、科技人才支持等方面下足功夫,讓産品更優、産量更大、産值更高,加快向農業強縣邁進。

  “數字技術+農業生産”,插上農業生産數字化“翅膀”。秭歸縣大力推進水肥一體化、單軌運輸、無人機、現代化分選設備等新技術、新設備應用,目前,已推廣山地適用小型農業機械1萬餘套,新型運輸軌道建成1500多條,30萬餘米,果園低位自動灌溉系統推廣達到5萬畝,水肥一體化推廣示範10000余畝。智慧種植園拓展至25處,18萬畝臍橙基地實現太陽能生態管護,5萬畝臍橙基地實現智慧數據採集、智慧水肥應用、智慧植保網絡全覆蓋。

  手機操控的“水肥一體化”微潤灌溉、智慧觀測的滳情氣象監測系統、無人機噴灑病蟲害防治、“一掃即診”的“秭歸三農”智慧種橙小程式、“一鍵查詢”的秭歸臍橙大數據平臺、“全縣橙園、一屏察看”的“農抬頭”APP、“實時追溯”的生態農業溯源體系等逐步推廣,“三峽柑橘産業大腦”匯總全縣農業智慧系統採集數據,精準分析、指導等技術應用場景讓秭歸橙園變得聰明,産業發展更具智慧。

  “技術示範+輻射帶動”,打造農業科技示範“領頭羊”。秭歸縣大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規範提升農民合作社、支持孵化家庭農場,構建形成龍頭企業為引領、家庭農戶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加快培育現代農業“領頭雁”。

  “柑橘産業龍頭企業發揮在資金、技術和市場上的優勢,統一水肥管理,統一收儲,服務超過40個村12000多畝臍橙。”秭歸縣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張龍表示,目前,秭歸縣50家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000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市場主體,成為引領秭歸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力軍。

  “産學研協同創新+農技推廣”,構建農業技術應用新格局。秭歸還持續強化與華中農業大學、省市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通過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聘請技術專家、建設試驗示範基地等方式,廣泛連結創新資源,先後實施《橙皮精深加工及品質調控關鍵技術研發》《茶葉新品種“東山皇”引種及栽培技術示範》等一批省、市、縣科技創新項目47項,興建各類産業示範基地5000余畝,創新農業新産品加工工藝20余項。秭歸縣還以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員選派為抓手,常態化為各類農業生産主體和農民開展技術培訓,讓技術成果走向産業市場的“最後一公里”更通暢。目前已為秭歸縣推廣農業新品種71個,推廣新技術92項。

  “鏈式思維”強産業,聯農富農促振興

  推進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目標。“秭歸縣堅持以強縣工程為抓手,全力推進農業産業鏈建設,強化項目聯農帶農富農,推動企業發展、産業壯大、群眾增收,走出了一條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秭歸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蘭華鋒説。

  近年來,秭歸縣以産業鏈思維謀劃産業項目,圍繞産業延鏈擴鏈補鏈,讓農民實現全鏈增收。統籌財政、農業、林業等部門涉農資金,積極爭取産業集群發展資金,支持柑橘、茶葉等産業鏈提檔升級,使農戶有了穩定的産業收入來源。2021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資金2.3億元,形成經營性項目資産92個,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850萬元,帶動1.2萬戶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

  2022年,秭歸縣還針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監測對象出臺獎補政策,扶持監測對象發展“短、平、快”産業。今年投入資金600萬元,高品質發展以柑橘種植為主、延伸産業為輔、多業態共榮的庭院經濟,打造庭院經濟示範戶1200戶。

  同時,秭歸縣創新探索“市場主體+集體經濟+産業鏈+農戶”的産業項目投入模式,加快培育農業産業化聯合體,通過訂單銷售、股份合作、土地流轉、生産託管等方式構建農戶與村集體、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多方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民深度融入産業鏈價值鏈,增加經營性收入。

  “為了充分保障農民所種有所收、所産有所獲,我們合作社從一開始就推出‘三包四定五統一’服務模式,包種苗供應、包技術服務、包産品回收,定種植區域、定種植面積、定品種類別、定保底價格,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農資配送、統一回收價格、統一加工銷售、統一行動指揮。”秭歸縣康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從奎表示,該合作社已帶動周邊6個村1200余戶發展中藥材5500畝,吸納60余人常年在公司務工,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8.5萬元。

  産業發展了,農民成為受益的主體,不少村民可以在家門口找到工作。“我家臍橙樹少,加入採果隊,去年多了10萬多的收入,今年應該可以掙個11萬”,泄灘鄉萬家村周宗盔夫婦高興地説道。

湖北秭歸:現代農業“慧”圖景 鄉村振興“富”未來

(鄭家裕攝)

  目前圍繞柑橘主導産業,秭歸縣已培育專業採果隊350家、代購代收組織200家、飛防作業隊22家,帶動1.2萬名中高山勞動力到柑橘産區務工就業。柑橘洗果、分選、包裝等企業和市場主體常年帶動6000余名勞動力就業,每人年均增收1萬元以上。

  此外,秭歸縣聯農帶農更注重“造血”,將特色農業、觀光農業、運動休閒融為一體,以農文旅體融合為載體,讓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以好山好水孕育好産好業。

  秭歸縣僅通過實施“中央彩票公益金吒溪河鄉村振興示範區”項目,就開發建設了橙谷國家級航空營地、壩上橙堡主題公園,新建臍橙採摘步遊道、立體臍橙觀光采摘廊道、休憩平臺、網紅打卡直播平臺。2022年,“中彩”項目區吸引遊客近8500人次,帶動餐飲住宿等消費350萬元。

  聯農帶農模式讓農民嘗到“甜頭”,截至目前,秭歸縣已涌現出12個柑橘産業“億元村”,帶動近26萬人穩定增收,種植戶均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李穎、李伯罧、周華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