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引領推動武漢都市圈高品質發展
2024-01-09 13:36:24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武漢:引領推動武漢都市圈高品質發展

武漢:引領推動武漢都市圈高品質發展

位於武漢都市圈的武漢天河機場與鄂州花湖機場形成航空客貨“雙樞紐”格局。

  2023年是縱深推進武漢都市圈建設的關鍵之年。《武漢都市圈發展規劃》獲國家發改委正式函覆,成為第7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發展規劃。隨後,《武鄂黃黃規劃建設綱要大綱》《武漢新城規劃》和《武漢都市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相繼發佈。

  一年來,在武漢的引領下,武漢都市圈強化區域協作,拓展合作領域,同城化發展成效初顯。都市圈核心區建設步穩蹄疾,作為“核心中的核心”,武漢新城順勢而起,正成為驅動武漢都市圈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引擎。都市圈“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産業同鏈、民生同保”持續推進,有力推動都市圈同城化邁出堅實步伐,為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據預測,2023年武漢都市圈GDP再度攀升,發揮出省域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高品質發展主引擎作用,重要增長極作用進一步體現。

  ■ 高標準規劃

  武漢新城建設成勢見效

  2023年1月31日,在武漢新城重大工程啟動暨一季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上,武漢新城正式啟動建設。同日,武漢新城建設推進會舉行。會議要求,把武漢新城建設成為世界級科技創新策源高地、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高地、全國科創金融中心、國際交往中心、中國式現代化宜居濕地城市樣板。

  2023年2月7日,武漢新城規劃正式發佈。規劃顯示,武漢新城打破了傳統的行政區劃,橫跨武漢、鄂州兩市。規劃建設武漢新城,形成推動武鄂黃黃一體化建設、引領武漢都市圈高品質發展的主引擎,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2023年6月,武漢新城中軸線十大標誌性項目正式啟動建設,中軸線佈局包括武漢新城市民中心、國際會議會展中心、未來公園等10個功能配套提質項目,總投資300億元。

  如今,在武漢新城,5個大科學裝置挺進國家序列,5家國家創新中心和5家湖北實驗室密集列陣,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機器人智慧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創新力量奔涌,世界級産業集群在此集聚成勢。

  2023年12月30日,隨著武鄂硬聯通重點項目——短咀裏湖橋建成通車,標誌著131個武漢新城城建項目集中完工。

  武漢新城建設是推動武漢都市圈高品質發展的主引擎,是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關鍵性、戰略性舉措。

  武漢新城建設成勢見效,既聯動了武漢與鄂州,又更進一步拉近了武漢與黃石、黃岡的空間感,形成了都市圈連綿帶,將有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圈內城市一體化發展,優先做好頂層設計是關鍵。

  2023年2月,武漢都市圈發展協調機制辦公室(以下簡稱“武圈辦”)印發《武漢都市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武漢都市圈力爭GDP達到4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産總值超過12萬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8%,以武漢都市圈高品質發展推動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成勢見效。

  2023年,武圈辦還突出一體化重點,拓寬協作領域,正式印發了武漢都市圈基礎設施、交通發展、科技創新、生態環境等4個專項規劃,編制完成了武漢都市圈對外開放、漢孝同城化發展、仙桃市融入武漢都市圈發展等規劃。

  與此同時,切實推動發展規劃和重點項目、事項的落地。

  “我們挂圖‘作戰’,紅色屬於項目前期還沒有啟動,藍色是正在推進,綠色是已經完成的。”武圈辦秘書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年初,武圈辦從規劃政策、産業協作等多方面梳理了151項重點工作,通過每月跟進、每季度督導的方式,推進工作全面落地。

  ■ 加速“硬聯通”

  “一小時通勤圈”日益普及

  路相連,城相通。一體化發展,交通要先行。

  圍繞交通一體化,武漢都市圈加快推進快速道路系統建設,著力打通瓶頸路、斷頭路,實施道路擴容、品質提升工程,並連通鄂州花湖機場、黃石新港等重要樞紐,都市圈內越來越多的地方進入武漢一小時生活圈、工作圈和經濟圈。

  “走武陽高速只要50分鐘,現在從武漢回陽新是真方便啊!”鄒先生在武漢工作,以往他從武漢開車回老家陽新,路上得花一個半小時左右。2023年11月16日,武陽高速全線正式通車,陽新進入武漢一小時通勤圈。

  武陽高速通車,進一步完善了武漢都市圈東南部路網,有力支撐武漢、鄂州、黃石同城化發展,將大冶到武漢車程縮短至40分鐘。同時,加強了大廣、滬渝、黃鹹、鄂鹹、杭瑞、永武等區域高速公路之間的聯接和轉換,打通湖北、湖南、江西中部三省省會城市的3小時高速交通圈。

  隨著武漢都市圈建設進入全面推進階段,武漢都市圈的高速路網越來越完善,也越來越便捷。

  2023年9月29日,滬蓉高速紅安聯絡線(武漢至紅安高速公路)開始通車試運營。至此,革命老區紅安到武漢的車程縮短至1小時內,正式邁入“武漢一小時生活圈”。

  2023年6月30日,武漢硚口至孝感孝南高速二期、武漢至大悟高速河口至鄂豫界段兩條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孝感城區到武漢車程由此前的50分鐘縮短至20分鐘,正式進入武漢“半小時生活圈”。孝感大悟縣到武漢的車程,由2個小時縮短至40分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2022年12月11日0時起,武黃高速施行通行免費,有效促進武鄂黃黃之間進一步溝通和交流,推進武鄂黃黃由四個城市變成更加緊密的城市結合體。

  高速公路建設只是武漢都市圈提速“硬聯通”的一個縮影。武圈辦秘書處有關負責人介紹,以高鐵、城鐵、地鐵、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為筋骨,武漢都市圈交通一體化格局已初步形成。

  作為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去年正式投運,與武漢天河機場一起形成航空客貨運“雙樞紐”,助力湖北實現從“九省通衢”到“五洲通衢”,加速武漢都市圈打造內陸開放高地。

  軌道上的都市圈建設同樣緊鑼密鼓。據統計,鄂州、黃石、黃岡、孝感、咸寧、仙桃等多城目前已開通或謀劃對接武漢軌道交通。

  鄂州是武漢地鐵第一個延伸的城市,連通兩地的武漢地鐵11號線日均客流最高峰可達1萬人次以上。隨著鄂州花湖機場投用,當地規劃武黃城際市域化改造+19號線,武黃城際市域化改造及新建鐵路將引入花湖機場。

  為加快推進武漢、黃石同城化進程,武石城際鐵路加密班次,開啟公交化運營模式。目前實現開行48對/日,列車開行間隔平均20分鐘左右,讓旅客隨到隨走、有車就走。

  連接武漢新城的武漢地鐵19號線日前開通。累計打通斷頭路瓶頸路數量達26條,城際公交線路開通數量達29條……越來越多圈內市民進入“一小時通勤圈”。

  ■ 延伸創新鏈

  圈內6城市在漢設立“科創飛地”

  同城化發展,基礎在産業,未來在科技創新。錨定“科技同興”的目標,創新鏈必須在圈內延伸開來。

  為推動企業加速協同創新,武漢都市圈積極推行離岸科創園模式,一方面幫助想要在武漢吸引人才做研發的企業入駐,另一方面培育武漢企業落地都市圈內城市發展壯大。

  通過科創平臺的共建共享,創新要素的柔性流動,以及科技成果的及時、就近轉化,武漢擴展了發展空間、提升了科創效率,圈內城市彌補了科創能力不足的短板。

  2023年6月鄂州(武漢)離岸創新中心、7月仙桃(武漢)離岸創新中心揭牌後,都市圈內已有黃岡、黃石等6座城市在武漢佈局建設了“科創飛地”。

  截至去年12月,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已累計入駐機構和企業107家,其中黃石企業55家,其餘52家均為武漢的企業、機構和高校。

  在武漢都市圈,經由創新之手的捏合,城、人、産,地域、身份、距離的界限,已然逐漸淡化、模糊。

  2020年,圍繞解決産品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前沿技術問題,黃石市西塞山區政府出資、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胡木林的團隊“出智”,黃石科創模具産業技術研究院揭牌成立,助力本地特鋼、模具鋼企業突破精密製造瓶頸。4年間,胡木林每週到黃石市上班打卡。如今,他的身份也由單純的高校教授,疊加上了省派科技副區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據介紹,武漢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向8市科技部門有序開放,推進都市圈企業與武漢高校院所“零距離”對接。截至去年12月,武漢高校院所與8市創建省級産業技術研究院12個,都市圈共有51家企校聯合創新中心獲批。同期,武漢已安排院士專家、科技副總、博士服務團、科技特派員639人次到8市開展技術支持,讓高科技人才在都市圈內實現更大範圍流動。

  ■ 促進“産業同鏈”

  攜手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

  一體化發展,産業要協同。推進同城化,打造重要增長極,支撐關鍵在産業。

  武漢都市圈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提出,武漢都市圈要聚焦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裝備等産業,推動優勢産業協同聯動,提升中心城市經濟密度;促進武漢市一般製造業向周邊城市有序轉移,逐步形成主鏈在武漢、配套在都市圈的一體化産業發展格局。

  2023年,武漢都市圈加速發展“産業同鏈”,將都市圈內的産業納入同一條産業鏈之中,形成配套、互補、融合發展,以提高産業集中度和集群化,提升産業鏈韌性和競爭力。

  在武漢千億級顯示面板産業重鎮光谷左嶺,坐落著天馬微電子、華星光電等知名顯示面板企業。緊鄰的鄂州葛店開發區,新型顯示器件産業集群漸成規模。

  “光谷有‘屏’,葛店配套産‘芯’。”葛店開發區管委會負責人説,葛店開發區陸續引進多個顯示晶片項目,與光谷共建光電子信息産業聚集區。

  目前,以光谷為龍頭,輻射帶動鄂州、黃岡、黃石等地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光電子信息産業規模已逼近8000億元,正加速衝刺萬億級規模。

  聚焦“光芯屏端網”,武漢都市圈光電子産業集群規模佔全國份額的50%,光纖光纜研發製造規模居全球第一位。積體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醫藥四大産業,入列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數量與上海在全國並列第一位。

  而後發優勢明顯的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産業,在武漢的産業規模已超4000億元。作為武漢都市圈生物産業的“發動機”,武漢光谷生物城已與天門、仙桃、黃石、黃岡4個“圈友”共建武漢國家生物産業基地地方産業園。

  2023年,武漢市有關部門編制了武漢都市圈産業招商地圖、製造業産業鏈地圖、武漢都市圈園區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機制指導意見,成功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武漢都市圈高品質發展基金。以專業化分工協作為指引,一掃多年來“大樹底下不長草”的煩惱,實現城市功能互補、産業特色化發展。

  “武漢缺什麼,我們就補什麼。”黃岡市招商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該市2023年成立12個産業鏈招商專班,對照武漢新城主導産業地圖,以需求為導向,實行精準、專業招商,主動做好配套。

  2023年12月14日,武漢東湖高新區湖北科投與黃岡國投共同發起設立首只武鄂黃黃産業母基金——黃岡産業母基金,賦能産業協同發展,實現光谷和黃岡産業優勢互補、協作配套、資源共享、開放共贏。

  黃石與武漢組建産業聯盟,121家規上工業企業與武漢産業配套;亞洲最大的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機場投入使用,帶動周邊各市積極佈局臨空産業……更多協作顯示,近年來,圈內城市立足産業差異化定位、有序化協作,同城一體化發展跑出“加速度”。

  ■ 加快“民生同保”

  “圈內人”的獲得感成色更足

  同城化發展,改善和便利居民生活是最終落腳點。

  “不用專門回潛江辦理,在手機上就可以操作,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就職于武漢的潛江市民王先生在“全國住房公積金”App上申請將潛江公積金餘額轉至武漢公積金賬戶內,當天就收到了“餘額到賬”的短信提示。

  武漢市民梁女士在鄂州葛店上班,她到湖北省中醫院葛店院區看病,使用武漢社保卡就可直接結算門診費用,而她的同事也能使用鄂州社保卡,在武漢乘坐地鐵、公交、輪渡,刷卡借書,和武漢本地市民享受同樣待遇。

  2023年,武漢都市圈9市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政務服務事項“跨市通辦”達1000項,辦件量超235萬件,基本實現醫療、交通、旅遊等服務“一卡通用”,一張小小的社保卡,已經在一百多個領域實現了跨城市綜合應用。公積金同城化走在全國前列。

  優化湖北政務服務網武漢站點“跨市通辦”專區功能,推進證明證照查驗、信息查詢變更等簡易高頻事項在移動端及自助終端“一圈通辦”;優化市區政務服務中心“跨市通辦”窗口設置,並向有條件的街道進行延伸;組織實施國家、省公佈的“跨省通辦”“省內通辦”事項,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全市通辦”。

  值得一提的是,武漢都市圈拓寬關乎民生品質的協作領域。

  成立武漢都市圈文化旅遊合作聯盟,圈內126家景區和文旅場館納入年卡使用範圍。

  生態共治有效拓展,環梁子湖區域實現全面管控。2023年5月,武漢市東湖高新區與鄂州市華容區、梁子湖區、葛店開發區,共同簽訂河湖長制一體化發展跨界河湖協同共管工作方案。

  健全生態補償機制。2023年6月,位於通順河下游的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代表,因仙桃上游來水水質優於目標要求,將300萬元生態補償金交給上游的仙桃市。這是湖北省首筆支付的長江一級支流跨市生態補償資金。

  武圈辦秘書處有關負責人表示,共享便利的生活、優良的公共服務、美麗的環境,讓“圈內人”的獲得感成色更足,是我們推進同城化的初心和使命。

  (撰文:李建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