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武漢以“闖關”的精神推動城市向“新”轉型
2024-01-19 12:51:12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新領域新賽道被政府工作報告“點名”引發代表委員共鳴 以“闖關”的精神推動城市向“新”轉型

武漢以“闖關”的精神推動城市向“新”轉型_fororder_01

  逸飛鐳射、武漢藍電、開特股份、普宙科技……

  低空經濟、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未來顯示、新型儲能……

  18日,多位參加武漢兩會的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在審議、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發現,一批創新型企業,以及新産業新賽道被報告“點名”。大家認為,報告字裏行間透露著政府對科技創新、對産業轉型的高度關注。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重鎮的武漢,要勇當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排頭兵,以“闖關”的精神加快産業轉型升級,重塑新時代武漢之“重”,以産業強市挺起高品質發展的脊梁。

  ■ 突破核心技術時不我待的勁頭,企業也感同身受

  “不願只做‘軀殼’的傳統車企,如今也在逐步掌控自己的‘靈魂’。”在18日下午的分組討論中,市政協委員、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鄭敏的一番話引發共鳴。這裡的“靈魂”,既指汽車數字化新生態,更指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魂”。

  2023年,武漢科創中心建設提速提效,全球首臺人體肺部氣體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全球首款通導遙一體化北斗晶片等重大成果不斷涌現。

  “要走好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打好科創中心建設‘主動仗’。”鄭敏在手頭的《政府工作報告》上將這句話重重地圈畫出來。

  “這種時不我待的勁頭,企業也感同身受。”鄭敏告訴長江日報記者,6年前,芯擎剛成立時,7納米這種等級的晶片只用於手機,在國內汽車領域尚屬“無人區”。芯擎團隊勇敢攀登7納米車規級晶片的技術高峰,“因為全球都在搶佔智慧汽車技術高地,在這個未來可能産生降維打擊的賽道上,慢不得更等不及”。就在去年,國內首款自研量産裝車的智慧座艙晶片——芯擎自研的首款國産7納米車規級晶片“龍鷹一號”出貨量突破20萬片。

  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實施29個省“尖刀”技術攻關工程和23個市科技重大專項,突破智慧網聯車路協同計算平臺等10項關鍵核心技術。對此,市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蘭鵬飛感到十分振奮。他介紹,自己所在的華中科技大學強場超快光學團隊,主要從事超快強鐳射和應用的研究。自組建之初,團隊就注重青年人才培養,在阿秒鐳射與高時空分辨測量精密領域取得了突出成績,未來還要依託高校優勢,攻克超快鐳射技術,把核心技術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併為武漢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培育一批超快鐳射人才,並加快産業轉化,服務武漢光電子産業發展。

武漢以“闖關”的精神推動城市向“新”轉型_fororder_02

中科酷原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科研人員在“漢原”量子計算機調整板前進行研究探討。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 企業做好“出題人”“答題人”,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

  “圍繞‘配網不停電作業’這個賽道,公司一路從‘行業新兵’成長為能自主研發裝備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立近20年,就瞄準了一件事。”市人大代表、武漢裏得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頌鋒介紹,裏得電力高速成長的背後,科技創新是第一驅動力。

  “深耕專業領域穩紮穩打、持續創新成為‘專精特新’企業,是中小企業實現突圍的一條有力思路。”市政協委員、華礪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邱志軍説,特別是在新能源、智慧製造等中高端行業中,企業進行高研發投入、高技術創新,不僅能讓其在供應鏈産業鏈中發揮獨特作用,也能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華礪智行專為“聰明的車”跑上“智慧的路”賦能,成立6年多,已成為全球車路協同領域頭部企業。

  邱志軍介紹,企業是最了解市場需求的,企業是“出題人”,提出研發的需求,並通過創新聯合體成為組織者和完成者來“答題”。今年,華礪智行就將與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延長産品的技術創新鏈條,高頻迭代智慧軟體産品,形成企業的優勢壁壘。同時,企業還是“答題人”,創新是否得到市場認可,企業必須拿出創新闖勁,才能得到市場認可。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實施初創科技企業育苗、小微高新技術企業躍升、骨幹高新技術企業瞪羚、領軍企業引領計劃,可以感受到,武漢對創新企業成長之路規劃得更細了。”市政協委員、武漢慧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萬松語帶興奮,“這為雙創載體平臺指明瞭方向、提振了信心,投小投早,我們是‘小孵化器’,武漢就是一個‘大孵化器’,同心同向、一路陪伴。”

  市人大代表、武漢微夢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培文告訴記者,作為一名90後小微企業創業青年,十分欣喜地看到報告中對創新街區(園區、樓宇)、特色小鎮、眾創孵化載體等的規劃,企業打造的武漢創夢眾創空間就正在加大力度培育科技型文創企業。

武漢以“闖關”的精神推動城市向“新”轉型_fororder_03

有了機庫以後,普宙科技無人機就有了專屬的“家”。長江日報記者周超 攝

  ■ 武漢拿出真金白銀,為中小企業數字轉型提供支持

  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3年,數字經濟規模佔武漢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48%。

  “武漢切中要害,要闖最難的‘關’。”市政協委員、大唐互聯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軍説,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促進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已成為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強勁驅動力。對於武漢來説,這股力量更要推動産業升級實現“闖關”關鍵一躍。

  李軍欣喜地看到,武漢正拿出真金白銀,為數字化轉型中最難轉的中小企業群體提供支持。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産業數字化轉型工程。建成“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5個、5G工廠30家,新增數字化産線100條、標杆智慧工廠10家,完成500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就在去年,大唐互聯成為湖北和武漢第二家國家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企業一直探索通過工業互聯網以及搭載的工業軟體APP,為智慧製造數字化工廠、5G燈塔工廠的建設輸出本地樣本,並成為服務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武漢首批解決方案服務商、專業軟體服務商。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鏈主項目推動鋼鐵、石化、紡織服裝等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升級。市人大代表、寶信軟體(武漢)有限公司信息化事業部項目總監朱芬介紹,近年來,武鋼有限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並且帶來一系列管理變革,建立內部市場化的模擬經營體,推行算賬經營,從而帶來了提質增效的紅利。在此過程中,寶信軟體不斷研發迭代軟體産品,隨時解決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並且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她建議,武漢可打造一批“一幫一”的中小企業數字轉型樣板,利用國有大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中的經驗成果,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系統性服務,利用數字經濟等新技術新動能“大手拉小手,小步往前走”,共同“闖關”。

武漢以“闖關”的精神推動城市向“新”轉型_fororder_04

長江電氣智慧電網産業園全鐵液流儲能系統。

  ■ “一業一策”,針對未來産業新賽道制定轉向推進措施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力爭氫能、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産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0%以上,努力打造氫能城市和中國星谷,積極搶佔産業競爭制高點。

  1月5日,快舟一號甲火箭實現2024年中國航天發射“開門紅”;1月11日,隨著同批進場的4枚快舟火箭中的最後一枚發射成功,快舟火箭在18天內創造了“一次進場,四發四成”的航天發射佳績,“漢産”快舟火箭邁入批量生産、批量總裝、組批發射的産業化“快頻”發射階段。而快舟火箭的總裝集成地點,正是位於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的快舟火箭産業園。

  市人大代表,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查雄權圍繞基地建設、航天産業鏈建設等方面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介紹,如今,包括航天發射供應鏈體系企業在內,越來越多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入駐武漢國家航天産業基地,打造了“區域協同助力航天産業生態發展”的範本。火箭公司正在由“定制化項目制”朝“産業化批量生産”模式轉型,通過提前投産、滾動批産、批量總裝火箭通用化部分,提供“貨架”火箭産品,進一步滿足衛星客戶急迫的組網需求。未來還會持續將企業發展融入全市發展大局,在武漢打造商業航天産業生態,更好推動航天産業集群發展,加快提升區域輻射帶動能級。

  “政府工作報告中寫道,前瞻佈局未來産業。聚焦量子科技、人形機器人、未來顯示、新型儲能等領域,‘一業一策’制定推進措施。第一次,‘新型儲能’被作為未來産業領域在我市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市政協常委、風脈能源(武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毅介紹,風脈是新能源一站式解決方案龍頭供應商,就在去年,該企業投建的武漢首個大規模液冷型集中式(共享式)儲能項目已經並網運行,這個巨型“充電寶”,能在低谷時段充電,尖峰時段根據電力需求響應需要將電能回補電網。在新型儲能領域,中國石化、中國能建等一批央企已在漢佈局,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在儲能産業鏈上下游積累了一批行業領先技術。如今,武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針對未來産業細分領域制定政策。“好風憑藉力”,大夥已然感受到政策春風。

  “在技術快速迭代的背景下,‘舊船票’是難以登上未來發展的‘新客船’的。”葉毅建議,武漢發展未來産業既要做好頂層設計、抓準細分領域,還要加強要素保障、強化政策支持,尤其要有孵化的耐心,“未來産業往往投入巨大,要謀劃多元投入和多主體培育齊頭並進,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基礎研究領域,同時,要強化場景驅動,如果只説不幹,‘未來’永遠不會來。要完善場景開放機制,鼓勵在部分試點領域、區域啟動應用示範工程。”(記者欒嘉雯 李慧紫 李佳 通訊員唐詩 倪競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