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湖北省“千百咖啡”入選全國人才工作創新優秀案例
2024-04-09 10:10:4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李燕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我省“千百咖啡”入選全國人才工作創新優秀案例——一杯咖啡濃情意 十年“續杯”火出圈

  在湖北省高層次人才的圈子裏,有一個特殊的習慣。

  每週六下午兩點半,只要有空,就到省人才事業發展中心的“千百咖啡”小聚,學習研討、交流經驗、洽談合作。

  十年來,“千百咖啡”從不打烊。450多場聚會,吸引了近萬人次參加。十年來,專家們的500多件“煩心事”得到解決。

  日前,一份“全國人才工作創新優秀案例”的榮譽被送到這家咖啡館。“店小二”們興奮地感嘆道:十年磨一劍,終於火出圈!

  每週六下午,“千百咖啡”風雨無阻

  這家咖啡館為何而開?還要從十年前説起。

  2013年,省委人才辦在省人才事業發展中心設立海外高層次人才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當年10月20日,一場免費提供咖啡的專家交流活動在窗口前首次舉辦。

  一壺咖啡,幾把椅子,專家們“面對面”談論事業、結交朋友,一場聚會從下午兩點半一直進行到晚上九點半。

  見專家們意猶未盡,省人才事業發展中心提出,不如每週六下午“咖啡有約”?專家們紛紛點讚,“千百咖啡”隨之誕生。

  掛牌後的“千百咖啡”,不僅有免費的咖啡,還有增值的服務——

  宣傳湖北人才政策,積極落實政策待遇,了解專家實際困難,依託“楚才卡”聯辦功能,盡力幫忙解決問題;邀請職能部門參與,圍繞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産權保護、個人所得稅等專家關心關注的話題,現場釋疑解惑;舉辦國慶經典誦讀會、中秋聯歡會、聖誕聯誼會、院士專家迎新春晚會等聯誼活動,共度傳統佳節;當專家在事業上取得成就時,及時前往祝賀,分享成功的快樂;當專家事業發展遇到挫折時,及時送去關心,提供幫助和建議。

  十年來,無論嚴寒酷暑,“千百咖啡”風雨無阻;一杯杯溫暖的咖啡背後,是家人般的關心和愛護。

  通過“千百咖啡”,盧景琦博士子女入學、鄧亞光博士外籍駕照過期等問題得到解決;劉東旭博士、陳建強博士將婚禮放在“千百咖啡”館內舉辦,把這裡視為娘家;專家們在咖啡館裏組建了網球隊、羽毛球隊、乒乓球隊、舞蹈隊,一場與京山農民專業隊的比賽成為美談。

  海歸女博士許雁深情地説:“‘千百咖啡’讓我倍感溫暖,這裡就是我在中國的家。”

  十年不打烊,從服務專家到推動發展

  品嘗一杯又一杯咖啡,幹出一番又一番事業。

  十年來,“千百咖啡”著眼專家創新創業需求,幫助專家達成合作、尋求融資、成果落地,在服務專家的過程中推動高品質發展。

  在這間咖啡館內,宋恩民博士與李健雄博士一見如故,簽訂新型藥劑專利技術和專利産品合作協議;許雁博士結識了同行劉濱磊博士,強強聯手開發醫藥項目;龍漢平博士為夏獻民博士牽線搭橋,與湖北淩晟藥業對接達成股權融資協議;武漢農商行上門服務,2023年為專家發放11筆低息經營貸款共計1400萬元;專家們自發成立“湖北千百人基金”,共同探索解決初創時期的融資問題;誕生於此的“智慧之光”活動已連續舉辦6年,100多位專家成果在市州落地轉化,8家企業已成功上市。

  隨著越來越多專家成果落地生根,“千百咖啡”逐漸聲名遠播。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地方招才引智負責人慕名前來“蹭咖啡”。

  英山縣副縣長帶領縣人社局、招商局、畜牧局負責人來到咖啡館裏,將劉俊松教授的高科技産品帶回了當地,推動有機茶産業發展;天門市招商局引進張發明博士的項目到天門實現産業化,創辦的公司成為當地骨幹企業;桂裕鵬博士的太陽能電池項目在黃岡落地,年産值超億元。

  在“蹭咖啡”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專家與各地交上朋友,成為夥伴,雙向奔赴。

  近年來,“千百咖啡”組織專家走進大別山、連片貧困地區、民族邊遠地區服務發展,在部分市州設立專家服務工作站,多名專家被聘為地方“招才大使”和智庫專家,2023年在地方企業“傳幫帶”培養人才969人。與此同時,還連續4年開展“院士專家企業行”,為企業生産轉型、技術升級把脈問診,解決技術難題2478項。

  “續杯”十年,沉澱十年,“千百咖啡”香味正濃。

  咖啡館內,不僅開展了黃大年事跡專題宣講,激發專家愛國報國熱情,邀請了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格拉布前來演講,樊明武、劉經南等院士舉辦“院士講堂”,還圍繞湖北五大優勢産業開闢了“千百論壇”,為湖北發展凝心聚力、建言獻策。一次全國專家服務工作座談會上,人社部有關負責人點名錶揚:“千百咖啡”是湖北專家服務工作的一大特色,要堅持做下去。(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鄧偉 通訊員 肖娜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