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舉辦“走進國家電網——‘碳’路先鋒‘電’亮未來”活動。由在漢外國友人、政府、企業、居民代表組成的參觀團走進黃陂區盤龍城數字化供電所,參觀了解集光儲充于一體的智慧微網綜合能源系統。
參觀團走進黃陂區盤龍城數字化供電所 供圖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
上午10時,參觀團成員剛走進綠樹成蔭的盤龍城供電所,一座寬大的充電車棚和20個充電設施就映入眼簾,這便是該供電所2023年10月建成,並對外開放的智慧充電站。
充電車棚上鋪滿了光伏面板。這些光伏面板經過陽光的照射,不斷發出電能,即時輸送到供電所內一角高大的儲能櫃中。“這座儲能櫃如同一個大型充電寶,一次充滿存電230度,可隨時為充電站和所內辦公提供綠色電能。”盤龍城供電所所長王壯介紹,盤龍城供電所將所內場所與社會充電站相結合,著力解決區域充電難問題。
活動現場 供圖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
“智慧充電站的‘全能’之處在於構建了一個‘綠色微電網’。”王壯解釋,這裡建設了全省首個供電所內光儲充一體化智慧微網綜合能源系統,充電站通過光伏、儲能、充電設施,形成一個獨立的微電網,自身産生的綠色電能從發出到儲電,再到充放電,形成內部循環,實現運營辦公與充電設施用電自産自用。
充電車棚上安裝了99塊光伏板,在光照時段,每小時能發電約73度,在日照充足的情況下,日發電量可達300度。王壯表示,該充電站自投用以來,其光伏設備發電量達到2.18萬度,可以供普通新能源車充電近400次。
參觀團成員了解供電原理 供圖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
現就讀于湖北大學的博士生、來自巴基斯坦的留學生蘇坦則表示,盤龍城供電所自産自用綠色電能,極具可借鑒性,是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實用技術。未來,他將積極向自己國家推介這一技術,助力本國低碳減排。
活動現場,盤龍城供電所工作人員還向參觀團展示了該站數字化建設成果。其中,智慧化的供電服務作業一張圖頗受關注。顯示大屏上,供電所服務區域內供電設施佈局一目了然,3座變電站、65條線路、16.5萬用戶信息隨時可調取,並可實時監控、預警。“一旦發生線路故障,第一時間就能定位,搶修人員迅速趕往處置。”王壯表示,數字化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恢復供電效率,為不斷增強區域供電可靠性提供了強大支撐。(文 王欣 徐楊 韓睿)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