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160余位專家齊聚武漢 共商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
2024-05-13 15:48:52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胡禮國責編:石麗敏

  新時代背景下,英語類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改革?5月11日至12日,第七屆全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論壇在武漢召開。全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教學聯盟理事長、江西服裝學院校長薛家寶認為,應用型高校外語專業的教學改革要根據地方經濟建設對人才的新需求,確定培養規格、調整課程設置、優化實踐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實施“定向於行業、定性于專業、定型于應用、定位於教學、定格于實踐”的應用型英語專業教育,形成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主旨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

160余位專家齊聚武漢 共商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_fororder_圖片3

論壇現場 攝影 王浩然

全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教學聯盟理事長、江西服裝學院校長薛家寶 攝影 王浩然

  本次論壇由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全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教學聯盟主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協辦,武漢商學院承辦。來自全國近60所高校的16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時代背景下英語類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機遇與挑戰。

  本次論壇的主題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圍繞這一主題,論壇設置了主旨報告、教學展示、分論壇環節,充分展示了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和發展趨勢。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羅良功 攝影 張勝妹

  主旨報告中,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羅良功提出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的數字能力培養的目標與路徑,他認為應用型高校英語專業教育尤其應該高度重視基於人工智能的教育教學改革,以推動時代化、特色化的應用型本科人才高品質培養。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程維 攝影 王浩然

  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外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程維認為,英語類專業的教育者應審慎評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利與弊,挖掘外語專業的人文性,厚植其家國情懷。

  外研社國際人才發展中心的馮濤表示,産教融合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外語人才培養應支持高校建設産教融合育人實踐基地和産業學院,打造“外語+專業”“專業+外語”人才培養模式,以産教融合特色支持外語學科專業發展。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馮慶華 攝影 張勝妹

  面對突飛猛進的智慧技術,英語的教學與研究該如何應對?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馮慶華表示,許多技術平臺植入了人工智能,為語言和藝術教育及學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學校的教師和學生必鬚髮揮人工智能技術的引領作用,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許明武 攝影 王浩然

  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如何謀發展、強特色?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許明武提出,要根據學校整體辦學定位,依託校本優勢平臺和師資力量,推進外語與專業教育的結合,培養複合型、應用型人才;積極開展校企聯合和橫向的國際交流合作,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實踐交流平臺,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立德樹人,提升學生的合作協調能力、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等。

武漢商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李萍 攝影 張勝妹

  如何發揮“在線教學”與“面授教學”的優勢並將二者有機融合?武漢商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李萍通過對在校200余名學生的調查研究,提出構建有效的師生學習共同體,推進教師在學習共同體中的角色轉變,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培養教師專業素養與人文精神,培育學生的高階思維,激勵學生形成相互影響、相互學習的團隊文化。

  論壇同步設立了教學展示和分論壇討論環節。教學展示中,三江學院講師何晴霞、蘇州大學副教授畢鵬分別進行了綜合英語教學展示和視聽説教學展示。分論壇環節上,與會代表圍繞“英語類專業課程思政模式與育人實踐”和“英語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信息化研究”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來自不同高校的14位專家學者集中展示了各自研究領域最新成果,結合本校改革情況和新文科建設的大背景,從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法、人才培養、課程思政、人工智能、産教融合、中國對外形象構建與傳播等方面作了充分探討和經驗交流。

  據悉,全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論壇已經成功舉辦了六屆,每屆論壇都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教師代表和企業家參加,為推動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將為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類專業教學改革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培養更多優秀的英語人才奠定堅實基礎。(文 楊姝 李倩)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