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生産美、生活美、生態美“美美與共”的美好畫卷,正沿長江鋪開。
長江奔流,一路向東。
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江中游城市群擔負著推動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任。
“大力促進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在更高起點上紮實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為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把脈定向。
就在這兩天,長江中游城市群四省會城市第十屆會商會在長沙召開。繼2013年武漢首次會商後,四省會城市第十次“牽手”。
11年來,四省會城市勇擔使命、加速協同,先後簽署《武漢共識》《長沙宣言》《合肥綱要》《南昌行動》等重要合作文件,更好融入和支撐新發展格局,經濟總量增長近2.24倍。
攜手培育新質生産力
聯合打造長江中游工業互聯網平臺
長沙信息産業園。
岳麓山下,在國家網絡安全産業園核心區長沙信息産業園中,有22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術規模以上企業。
長沙市國鏈安全可靠計算機産業促進中心主任楊一藝介紹,園區形成覆蓋晶片、作業系統、整機、軟體、網絡安全服務等全領域的産業鏈條。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産業集群已成為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目前,在長沙電子信息産業賽道,“六機七芯”市場佔有率問鼎國內市場,“兩芯一生態”體系接入全國3.6萬家企業151.6萬款軟硬體産品,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集群成為全國唯一的“計算”産業集群。
光谷實驗室,科研人員在進行智慧光電氣體傳感微系統的晶片測量。
就在今年上半年,湖北實驗室的膠體量子點紅外晶片、飛秒光纖鐳射關鍵技術等20項標誌性成果在武漢發佈。
“攜手培育新質生産力,共推中部地區高品質發展”成為本次會商會的主題。數據顯示,推進中部崛起戰略提出20年來,中部地區創新發展要素加快集聚,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和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佔全國比重分別達27.3%和17.8%。
四省會城市科技創新合作不斷“開花結果”。
2023年3月,“第二屆長江科技創新要素大會”在武漢舉辦,長江中游城市群綜合科技服務平臺共創雲和鄂湘贛三省大學科技園聯盟啟動,一系列的科技創新合作和科技産業交流頻繁。
今年的會商會上,專門設置了長江中游城市群晶片産業合作交流會分會,屆時,專家主旨演講、新款晶片發佈、半導體領域創新平臺推介、四城市半導體領域科創資源合作共享機制倡議將逐一開展,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納入日程……
2023年以來,四省會城市還聯合打造長江中游工業互聯網平臺。截至目前,長江中游城市群省會城市二級節點接入企業節點數超11000家,標識註冊量達到161.7億個。
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新高地
長江中游城市群國際友城互聯平臺上線
7月28日,在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長沙基地)電池材料研究院,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研發人員操作各類精密儀器開展實驗,認真比對每一項性能指標。
“巴斯夫在全球有11個電池材料生産基地,其中4個在長沙;在全球有4個電池材料研發中心,其中規模最大的也在長沙。”來到分析技術中心綜合分析室,巴斯夫杉杉首席運營暨首席技術官彭文傑説。
彭文傑透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投入持續提升,以滿足當地和全球快速增長的電池産業鏈需求。
這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準開放、持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的一個縮影。
武漢經開綜合保稅區。
在武漢,3月2日,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聯動創新發展區武漢經開片區揭牌,將以發展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為重點,發展整車出口,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
在南昌,南昌國際陸港鐵路口岸作為重要的物流樞紐,對內已將貨源覆蓋江西、浙江、廣東、福建等多地的各類商品,對外可通達歐盟、中亞、東南亞、中東、南美等多個地區。
南昌國際陸港鐵路口岸二期(無人機照片)。
在合肥,作為德國大陸集團在中國首家及唯一一家全外資輪胎生産基地上月舉辦投産儀式。當地依託“芯屏汽合”“急終生智”八大新興産業的高速發展,為外資企業在合肥進行産業鏈佈局提供條件。
“加強現代化交通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強化中部地區的大通道格局。”近年來,沿江高鐵合武段、昌九高鐵、長贛高鐵建設加快推進;武陽高速、岳武高速無岳段建成通車;中三角集裝箱公共班輪航線穩定運營,2023年以來,累計開行1000余航次,四省會城市推動交通體系互聯互通取得新突破。
同做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大文章
以綠為底共建美麗中部
東方白鸛等候鳥在江西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濕地棲息。
“湖北人、江西人過年時都愛吃的一道菜——藜蒿炒臘肉,這裡面的藜蒿,兩地都有種植。”江西財經大學貿易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説,飲食習慣是長江中游城市群四城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的一個表徵。
她談道,在江西,藜蒿是鄱陽湖邊上生長的一種野草。而鄱陽湖和洞庭湖被譽為“長江雙腎”,與長江構成生命有機體。
同飲一江水,生態稟賦各異的中游城市群四省市,奔向共同目標——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部。
記者從長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合作秘書處獲悉,近年來,長江中游城市群紮實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三篇文章”,確定了加強江湖綜合治理與保護,共同推進以長江及其主要支流、鄱陽湖、洞庭湖為重點的大江大湖綜合治理等環境重點合作領域,不斷構建跨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體系。
在長沙,“一江一湖六河”系統保護與治理縱深推進。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新建或擴建了梅溪湖、松雅湖等12個湖泊,長沙形成了梅溪湖國際新城、洋湖生態新城等一大批濱水産業帶,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局面。
在武漢,以湖為單元的城市空間佈局結構加快構建。44個重點湖泊制定水質提升“一湖一策”,通過實施大東湖生態水網青山引水項目等重點項目,確保湖泊“面積不縮小、水質不降低”。
巢湖湖濱濕地(無人機照片)。
在安徽,經過治理後的巢湖,水質創1979年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準。出湖入江水質保持優良,平均每年向長江輸送40億立方米Ⅱ類水,為長江大保護作出了積極貢獻。
南昌擁有“一江十河串百湖”美譽,青山湖是南昌老城區最大的內湖。通過生態修復後,水域面積達4700畝,湖岸曲折迂迴,湖面碧波浩渺、景色秀麗,如一顆明珠鑲嵌在老城區。
協同並進,美麗中部共擔當。四省會城市通過發展的“含綠量”,不斷提升城市能級的“含金量”。
氫能公交示範在四城跑了起來,“碳”産業在四地發展起來。2023年以來,長沙入選全國首批25個碳達峰試點城市,武漢成立全國首個“企業電-碳-金融服務中心”,南昌創建全國首個省級層面成立的碳中和科技創新平臺……
如今,一幅生産美、生活美、生態美“美美與共”的美好畫卷,正沿長江鋪開。乘勢出發,長江中游城市群四省會城市,正加速打造成長江經濟帶發展和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支撐、全國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城市群。(長江日報陳永權 李佳 攝影 長江日報記者史偉、高勇 新華社 新湖南)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