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産人員在長飛先進武漢基地項目調試設備。(受訪單位供圖)
2月7日,春寒料峭,長飛先進武漢基地建設現場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看著監控螢幕上天車順暢運轉、産線加快成型,長飛先進總裁陳重國信心滿懷,“從目前建設進度來看,量産通線時間有望提前至今年4月底、5月初。”
不負好春光,開年即開跑。在武漢,長飛先進武漢基地、光谷人民醫院、沿江高鐵長江新區站等一批重點項目正搶抓機遇、衝刺新春開門紅。
國內“最聰明”碳化矽晶圓廠量産在即
長飛先進武漢基地總投資超過200億元,聚焦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研發與生産。
“一片直徑6英寸的晶圓可分割出數百顆晶片,用於4台新能源車。”陳重國介紹。按照計劃,長飛先進武漢基地達産後每年可生産36萬片6英寸碳化矽晶圓,可滿足144萬輛新能源汽車的製造需求。
長飛光纖執行董事兼總裁、長飛先進董事長莊丹説,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在新能源汽車、光伏儲能、電力電網、軌道交通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場景,而我國擁有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的最大應用市場,發展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對於提升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全球碳化矽市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為確保産品一上市就形成市場競爭力,長飛先進在産線設計、設備引進、生産研發等多個領域投入大量資源。
陳重國介紹,正在調試的産線上方,佈局著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送料天車系統。“即使項目處於36萬片/年的滿産狀態,天車系統每天也僅需人工介入調整一次,這在全球範圍內同類型工廠中處於領先地位。”
此外,通過應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長飛先進致力將生産過程中變數因素降至最低,確保交付的每一顆晶片在生命週期內安全穩定運行。
春節期間,長飛先進武漢基地內400多名建設人員、工程師駐守崗位,加速推進項目建設、設備調試。陳重國透露,今年之內,武漢基地還將新增約千名工程師,助力武漢基地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碳化矽器件製造標杆工廠。
光谷人民醫院今年下半年投用
從空中俯瞰,光谷花城大道東側,一座“X”造型的醫院初見雛形,4棟主樓之間通過鋼結構廊橋相連,科技感滿滿。
這是建設中的光谷人民醫院。東湖高新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汪洲介紹,光谷人民醫院的外形設計參考積體電路和染色體,二者所代表的光電子信息和生命健康産業,均為光谷“硬核IP”。
光谷人民醫院由東湖高新區建設,委託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運營。截至目前總體施工進度超過80%,預計今年下半年建成投用。
通過深度連結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醫療、科研資源,光谷人民醫院將打造成“屬於光谷人民、服務新城發展、輻射武鄂黃黃”的區域公立綜合醫療中心、新城醫療衛生樞紐核心和生命健康科産學研中心,集醫療服務、科技創新、産業創新、成果轉化等多項功能于一體。
按照計劃,項目竣工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運營管理團隊將進駐院區開展籌備工作,確保投用後順暢運轉。
值得注意的是,光谷人民醫院將大量應用智慧胃鏡、PET-CT等鄂研鄂産醫療裝備,打造産學研用一體化平臺,為光谷、武漢乃至湖北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深度賦能。
據了解,光谷人民醫院投用後,還將依託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優勢資源,形成“內強交流、外引人才”的發展格局。“未來,有需求的患者可以在這裡享受‘定制化’國際醫療團隊的服務,醫院還將探索打造‘醫療旅遊區’,為全球各地患者提供‘醫療+文旅’一條龍服務。”
千人奮戰沿江高鐵長江新區站
2月7日上午,沿江高鐵長江新區施工現場,工人們穿著厚厚的工裝,迎著刺骨寒流緊張忙碌。
運輸車穿梭,巨大的挖掘機轟鳴,大型起重機嘶吼著舉起一捆捆鋼筋,送到遠離地面的橫樑上。一排排已經澆築成功的“擎天柱”,如雨後春筍,未來將托起飛馳的高鐵巨龍。
沿江高鐵是國家高鐵網“八縱八橫”的主通道之一,其中湖北省境內全長163.35公里。2025年,沿江高鐵全線開工。
“爭一流,當先鋒,打響支點建設發令槍。”落戶武漢的長江沿岸鐵路集團加快推進武漢境內71.88公里的沿江高鐵建設。施工方中鐵十九局春節不打烊,項目建設“進度條”不斷刷新,已完成任務量的40%。
“塔上風大,時間長了手腳都沒知覺。”氣溫降到-4℃,寒風凜冽,但施工人員依然堅守在數十米高的鐵塔上。
“除夕夜,我們工地送上年夜飯和熱可樂,為澆築荷新灣特大橋鑽孔樁的一線工人加油鼓勁,目前,這一關鍵工程已按期完成。”項目部黨支部書記秦志軍介紹,從全國各地調集170多輛大型機械設備,正在開展“百日會戰”;1000多名工人,同時奮戰在20余公里的戰線上。
秦志軍説,長江新區成立高鐵建設領導小組和現場指揮部,全週期提供保姆式服務,政務中心將審批服務送到工地,水電路等配套均提前謀劃統籌,有效保證工程順利高速推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劉暢 通訊員 姚威)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