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劈波斬浪春潮涌 屈原故里千人共赴“二月二”
2025-03-04 10:12:55來源:極目新聞編輯:高鈺姍責編:魏寒冰

  祭祀屈祖、龍頭披紅、硃砂啟智……3月1日(農曆二月初二),2025年歸州萬古寺龍舟文化節暨“二月二·龍抬頭”活動在三峽庫區秭歸縣舉行。千余名遊客齊聚屈原故里,在民俗活動中弘揚傳統文化,祈福豐收年景。

  作為“中華屈氏第一村”,萬古寺村六成以上村民姓屈,是海內外屈氏後裔尋根聖地。秭歸是中國龍舟之鄉,二月初二劃龍舟、啟春耕,祈求豐收、紀念屈原是歷來的習俗,萬古寺村傳承著原汁原味的屈原故里龍舟文化。

劈波斬浪春潮涌 屈原故里千人共赴“二月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304094648

萬古寺村村民請出龍頭

  當天上午,萬古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廣場上,鑼鼓喧天、歡歌縈繞,原生態表演唱《薅草鑼鼓》率先點燃氣氛,山歌悠揚、舞姿翩躚,女聲小組唱《我家門前是長江》將峽江兒女的豪情唱進人心,舞蹈《橘林歡歌》則以花果同樹的意象,舞動出春日的豐收願景。

  “盥洗凈手、端正衣冠、禮拜詩祖……”8名孩童身著楚服,在屈原第68代孫屈家明的引導下完成開筆禮。硃砂輕點額間,稚嫩的誦讀聲回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一傳承千年的啟蒙禮,以儀式感喚醒文化基因,讓崇文尚德的種子紮根童心。

  “咚!咚!咚!”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嚴明軍擂動大鼓,龍頭披紅、點睛、遊江招魂等古禮莊重肅穆——硃筆輕點龍目,一聲“屈原大夫回故里”的號子響徹河畔。

  13支龍獅隊伍踏鼓而行,宛如一條蜿蜒兩公里長的長龍。“活動往哪邊走?”“不知道,我們也是過來玩的,跟著前面的人走就對了。”……當天一早,市民黃女士從市區趕來,帶著父母來湊熱鬧。“我們到的時候剛好遇到舞獅隊,一路上可以説是摩肩接踵,走路‘推背感’十足。”

劈波斬浪春潮涌 屈原故里千人共赴“二月二”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304094655

在秭歸縣歸州鎮萬古寺村,人們在參加龍舟賽“搶紅”。

  “下水咯!”鑼鼓齊擂,5支龍舟競相入水,一艘艘龍舟劈波斬浪。挺立在舟頭的鼓手雙槌齊下,橈手隨著鼓聲節奏奮勇揮槳。水手們沿著香溪河道賀,祈求碼頭四季平安、村民生活幸福,村民則鳴鞭炮回禮,“拜碼頭”禮成。

  “今年我們組建了一支龍舟隊準備進行專業訓練,大部分都是90後、00後隊員,這次活動還是我們這支龍舟隊的首秀呢。” 縣文化館館長梅俊明介紹,通過系統整理非遺技藝,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傳承行列,讓這項千年民俗後繼有人。

  現場“橙”意滿滿,活動邀請八方來客免費品鑒屈鄉這片沃土“誕生”的黑美人——宗橙。在前一天舉行的秭歸縣第二屆宗橙評鑒會上,歷經多位專家的嚴格“考核”後,由宜昌咖橙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選送的産品脫穎而出,成為本屆評鑒會的“宗橙王”。並在這次活動上頒授了獎牌。

  “我們村年産臍橙11200噸,去年旅遊帶動銷售1000噸,戶均增收超3000多元。”萬古寺村黨支部書記屈家明話語中透著自豪。作為秭歸12個“億元村”之一,該村將屈原精神注入産業,打造“屈子橙”品牌,2024年旅遊綜合收入達20余萬元。

  臺上高潮迭起,台下大人孩子歡聲連連。6個小孩排排坐,只見師傅們拿起梳子剪刀,為孩童“剃龍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祐孩子健康成長。

  “我們要把‘節慶熱’變成‘全年火’”。歸州鎮黨委書記劉卓表示,自2018年“二月二·龍抬頭”入選“中國農民豐收節”100個鄉村文化活動以來,該鎮持續推進文旅融合,通過紅色旅遊線串聯夏明翰故里、彭家坡臍橙園等景點,年接待遊客超5萬人次。

  近年來,秭歸縣提出建設三峽庫區生態文明實踐示範縣,打造四季鮮橙名縣、屈原文化名城、壩上庫首明珠的奮鬥目標。秭歸縣立足資源稟賦,深挖文化底蘊、放大生態優勢、推動産業賦能,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斷創新打好“臍橙”“三峽”“屈原”“生態”四張特色牌。(通訊員 郝明曦 史麗 吳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