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交旅融合繪就“詩和遠方” 丹江口一季度接待遊客258萬人次
2025-04-29 14:27:5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魏寒冰責編:魏寒冰

  “路暢、水清、景美,下次還要再來玩。”4月23日,62歲的河南南陽遊客王國林遠眺山水美景,流連忘返。在丹江口市環庫公路“碧水連天”觀景臺,小水滴志願服務聯合會的環保志願者羅賢鋒、喻靜熱情地向他介紹環庫公路的歷史、沿線景點。

交旅融合繪就“詩和遠方” 丹江口一季度接待遊客258萬人次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429094911

  設計景觀路後 他在這裡安家

  説起羅賢鋒、喻靜夫婦,還有一段與路結緣的故事。

  2014年,丹江口環庫公路啟動,作為沿線景觀帶主設計師,羅賢鋒從武漢趕到丹江口。“那時,這裡連一條土路都沒有,全是荊棘。”羅賢鋒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前期勘察設計階段,他用腳步丈量100多公里的環庫路,穿壞了多雙鞋,妻子乾脆到漢正街一次給他批發了4雙球鞋。

  因地造景,路景融合。在“碧水連天”觀景臺,羅賢鋒親手種下一棵棵柳樹、紫薇花樹。結合古均州八景,比如槐蔭古渡景點,他設計種下一棵大槐樹,復建古渡口。

  2018年,丹江口環庫公路基本成形,蜿蜒穿行于青山綠水間。眼前的湖光山色,深深震撼了來旅遊的妻子喻靜。夫妻倆合計了幾天,最終決定,喻靜辭掉武漢的工作,把家從武漢搬到丹江口市,兩個正讀書的孩子也因此轉學。

  在環庫路邊,夫妻倆在三官殿辦事處高家溝村流轉130畝土地,辦起風之谷精品生態採摘園。“剛開始,父親堅決反對我們把家從城裏搬到農村,為此幾天都不理睬我們,後來到農莊住了幾天,才欣然點頭。”42歲的喻靜笑著對記者説。

  漫步風之谷採摘園,古宅邊流水潺潺,亭臺掩映綠色果樹之中,黃金蜜黃桃、有機黃心油桃、美國黑李等果樹已進入挂果期。當地交通運輸局投資幾百萬元,為高家溝村修好通村公路,帶來一波波遊客。如今,喻靜已是當地知名網紅主播,去年銷售有機鮮桃5萬公斤,接待遊客5萬人次。憑藉便利的交通,夫妻倆計劃在環庫路周邊打造康養基地。

交旅融合繪就“詩和遠方” 丹江口一季度接待遊客258萬人次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429094919

  流量變留量 一條路激活旅遊業

  “到丹江口旅遊坐車免費了。”在河南淅川縣九重鎮武店村,58歲的喬明紅坐上均州碼頭至渠首的公交車。這條丹江口公交集團2022年開行的公交旅遊專線車,單程約40公里,節假日每天開行8趟,從淅川至丹江口免費乘坐。

  這是該市交通的“引客入丹”工程,5條旅遊公交專線中,3條免費線路直通丹江口大壩、水都花月夜、千島畫廊等核心景點,新能源觀光車與生態停車場形成綠色出行閉環。此外,該市構建“快進慢遊”立體交通體系,“掌上公交”APP實時推送車輛信息,全域掃碼支付、智慧調度系統實現客流精準匹配。清明節期間,環庫路免費接駁公交車運送遊客2.3萬餘人次。

  作為全國首批旅遊公路,113公里的丹江口環庫公路不僅串聯武當山、滄浪濕地等50余處景點,更以12個特色觀景臺、30余處騎行驛站和房車營地,將交通線升級為沉浸式風景線。AR導覽系統激活均州古城遺址的文化基因,南水北調移民紀念館裏光影交織的移民故事,讓公路成為流動的文化展廊。

  數據顯示,環庫公路通車後,沿線農家樂、民宿數量激增120%,2024年自駕遊佔比達65%,帶動庫區農副産品銷售超8億元,實現修一條路、興一片業、富一方民。

  夜幕降臨,漢江兩岸霓虹璀璨,“南水北調”演藝船船票預售一空。 “日遊最美公路,夜賞大型燈光秀,將遊客停留時長從8小時延長至16小時。”丹江口市文旅投公司負責人劉宇介紹,2024年,丹江口市遊客接待量突破千萬人次,今年一季度,該市接待遊客258.66萬人次,同比增長12.95%,實現旅遊總收入17.61億元,同比增長14.16%。

交旅融合繪就“詩和遠方” 丹江口一季度接待遊客258萬人次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50429094927

  交旅融合,成為産業發展的鮮活樣本。丹江口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熊顯成説,環庫公路沿線的60個特色村落,借勢發展漁家樂、非遺工坊等業態,庫區群眾年均收入增幅達15%。

  從過境遊到旅遊目的地,丹江口市以路網編織風景,走出了一條交通引領、文旅增值、生態反哺的融合發展之路。這座因水而興的城市,正以交旅融合為筆,在綠水青山間繪就共同富裕的新圖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輝 通訊員 潘慶芳 楊道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