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宜昌全域高品質發展:機制創新與産業重構的雙向突圍
2025-05-12 11:11:01來源:澎湃新聞編輯:魏寒冰責編:魏寒冰

  長江浩蕩,劈山成峽;改革浪潮,破局立新。

  2024年,宜昌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5%,經濟總量首次突破6000億元、4年連跨兩個千億台階,成功躋身湖北省第2位、“中部非省會城市第一城”。

  成績有目共睹,於是我們追問,這座昔日的傳統工業城市做對了什麼?

宜昌全域高品質發展:機制創新與産業重構的雙向突圍_fororder_05295f63-cea3-49ba-80c0-4106cd3b477c

宜昌城市全景。本文圖片來源均為宜昌市委宣傳部

  4月上旬,澎湃新聞在宜昌連續實地採訪多日,從政府部門到基層單位再到代表企業,答案逐漸有了輪廓:市委統籌全局抓好奮勇爭先的“牛鼻子”,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良性互動,給了宜昌清晰的前進方向。

  從“四個重大”推進機制的精準發力,到“五個一”産業鏈招商的創新實踐,從“3+2”主導産業的集群崛起,到立體交通樞紐的全球聯通,宜昌市委以戰略定力和機制創新,構建起全域高品質發展的四梁八柱。

  “四個重大”重塑發展邏輯

  不可否認,宜昌也曾面臨所有工業城市的共同困境:傳統産業路徑依賴、新興産業培育乏力、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當傳統工業城市的路徑依賴遭遇轉型陣痛,宜昌市委的選擇不是“修修補補”,而是以一場刀刃向內的機制創新,重構高品質發展的底層邏輯。

  “四個重大”推進機製成為撬動全局的支點。

  作為宜昌市委統籌全局的核心抓手,“四個重大”推進落實機制(重大戰略、重大産業、重大工程、重大活動)自2023年全面推行以來,已成為撬動高品質發展的機制杠桿。

  宜昌市委書記熊徵宇多次強調:“‘四個重大’是宜昌落實國家戰略的政治責任、積蓄髮展動能的核心引擎、引領未來的基礎支撐、增強城市活力的關鍵舉措。”

  在這一頂層設計下,機制創新與項目攻堅同頻共振,催生出令人矚目的“宜昌速度”。

  重大事項,宜昌市級領導抓部署、抓協調、抓落實、抓督辦。去年就有32位市級領導領銜推進77個事項,步步跟進考察、督辦,推進明顯有效。

宜昌全域高品質發展:機制創新與産業重構的雙向突圍_fororder_7f92e6a9-d3f6-4cf6-bcdb-d3f7a8666bc8

宜昌邦普全鏈條一體化産業園。

  在宜昌高新區白洋園區,邦普時代45萬噸新一代磷酸鐵鋰項目已經進入主體施工階段,預計12月竣工投産。3年前,邦普重倉宜昌,先後在宜昌高新區建設邦普循環、邦普宜化、邦普時代3個項目,打造宜昌邦普全鏈條一體化産業園。今年1月,又追加投資50億元,建設邦普時代45萬噸新一代磷酸鐵鋰項目,佈局完善新能源電池全産業鏈。

  “湖北省、宜昌市各級政府倒排工期、高位推進,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新速度。”邦普相關負責人曾經感慨道。

  據介紹,宜昌市政府、宜昌高新區堅持大員上陣、高位推進,專班服務人員靠前駐點辦公,服務24小時“不打烊”。為了推動項目加快建設,市、區駐點工作專班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易事快辦、難事幫辦”原則,持續優化體制機制。

  邦普並不是個例。在宜昌,欣旺達東風項目從開工到産品下線僅用313天,當年開工、當年投産、當年進規;楚能新能源項目二期從“多規合一”平臺空間協調到選址合規可行,僅用1天;三峽千古情項目,從開工建設到建成運營僅用時10個月,刷新了全國千古情建設週期紀錄,百日營收破億元。

  “3+2”體系的鏈式躍遷

  機制創新的齒輪一旦轉動,必然帶動産業體系的深層變革。

  從“四個重大”的頂層設計,到“3+2”主導産業體系的聚鏈成勢,宜昌的産業轉型始終緊扣“因地制宜”四個字。

  宜昌市“3+2”主導産業體系以‌現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及食品、新能源及高端裝備‌三大核心産業為支柱,並重點發展‌大數據及算力經濟、文化旅遊及商貿物流‌兩大延伸領域,形成了産業協同發展的格局——解剖“3+2”産業體系的肌理,可見宜昌市委“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定力。

  “産業升級不是另起爐灶,而是立足資源稟賦,在傳統優勢中培育新動能。”宜昌市經信局負責人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

  這一思路在磷化工産業的蝶變中體現得尤為鮮明。作為全國磷礦資源最富集的地區之一,宜昌曾長期面臨“挖礦賣礦”的粗放模式。市委以“鏈式思維”破題,及時轉換賽道,依託磷礦資源整合“磷礦—原料—前驅體—正極材料—電池—高端裝備—電池循環利用”等多個環節,全力推動化工産業向新能源電池材料、動力總成和高端裝備製造攀升,健全覆蓋電池全生命週期的産業鏈。

  宜昌一面發揮主導産業優勢,一面通過“五個一”産業鏈招商機制推進新型工業化。“五個一”,即“一個重點企業+一個産業鏈條+一個發展片區+一個配套政策+一個評估團隊”。

  “以前招商,政府是唯一主角;現在招商,政府和企業是雙主角。我們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産業鏈上的集聚作用。”宜昌市招商局副局長敬睿表示,“宜昌製造”遠銷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級、國家級的領軍産品有59種,其中有5個為全球第一,38個為全國第一,“這就是‘五個一’機制的底氣。”

宜昌全域高品質發展:機制創新與産業重構的雙向突圍_fororder_2db32274-8f6a-409b-965f-0fc94f08d4f1

湖北合成生物産業園。

  在湖北合成生物産業園,一批以安琪集團為龍頭的“琪”字號企業正聚鏈成群,耦合發展。位於猇亭區的湖北合成生物産業園的安琪酵母(宜昌)有限公司,核心産品酵母和酵母抽提物目前月均産量分別超過2000噸和1500噸,生産這些産品所需的重要原料“酶製劑”,由同在園區的安琪酶製劑公司提供。安琪酶製劑公司與湖北美琪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相鄰,三條管線將兩家企業緊緊連接在一起。酶製劑公司每月可為美琪公司提供20多噸菌粉和600多噸發酵中間體,用於生産維生素K2等産品。加上還有一家在建的微琪公司,4家“琪”字號企業唇齒相依,發展出生物發酵製品、酶製劑、生命大健康、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等合成生物的集群,打通了從發酵原料、生物製造到産品應用的全過程産業鏈。

  樞紐裂變:地理要衝的能級質變

  産業躍升的背後,是一場更深層的空間重構。

  “宜昌市深入實施‘樞紐賦能’發展戰略正當其時。”今年2月,全市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專題會議上,市委書記熊徵宇為這座“長江咽喉”城市錨定新坐標。

  宜昌伴江而生、因壩而興,宜昌城市跨越成長的每一步,都與國家重大戰略工程的建設高度正相關。隨著三峽水運新通道這一國家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宜昌迎來又一次歷史性跨越——市委以“樞紐賦能”戰略破題,實施樞紐能級、樞紐貿易、樞紐産業、樞紐生態四大提升行動,推動交通優勢向經濟勝勢轉化。

  在“承東啟西、溝通南北、通江達海”的藍圖下,宜昌立體交通建設按下快進鍵。

  2025年,滬渝蓉沿江高鐵武宜段即將通車,宜昌至武漢通行時間壓縮至1小時;呼南高鐵襄荊段啟動建設,宜昌“十字型”高鐵樞紐初現雛形。宜昌市發改委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交通固定資産投資達420億元,同比增長18%,其中高鐵投資佔比超40%。

  水運能級提升更為顯著。2024年,宜昌港創下1.49億噸的吞吐量,居湖北省第1。澎湃新聞在其核心港區白洋港看到,貨輪交織、裝卸繁忙。“通過多式聯運、江海直達、數字化賦能等手段,長江‘黃金水道’的含金量不斷增加,企業物流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為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勁支撐。”白洋港負責人表示。

宜昌全域高品質發展:機制創新與産業重構的雙向突圍_fororder_8afe9847-7b9e-45c8-9ec2-8709a80f45ea

枝江百里洲長江大橋北岸主塔。

  今年3月,世界最大跨徑組合梁斜拉橋——高241米的枝江百里洲長江大橋北岸主塔順利封頂。“大橋通車後,將解決百里洲鎮10萬居民的出行難題,每年50萬噸砂梨、棉花等農産品運輸成本降低40%。”宜昌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而以其為核心樞紐的當枝松高速,則將串聯起滬蓉、滬渝、宜岳三條國家幹線,構建宜昌-荊州1小時經濟圈。

  宜昌市委“樞紐賦能”戰略頂層設計,正轉化為一項項具體攻堅任務——加快建設4條高鐵、4座長江大橋、10條高速公路;加快補齊航空客貨運物流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打通至寧波、廈門、廣州、欽州的扇形對外開放物流通道;加快整合平臺口岸功能、貿易功能、服務功能……

  這場“交通先行”的變革,最終指向城市能級的質變。正如宜昌市委書記熊徵宇所言:“宜昌將統籌好服務保障和借勢借力的關係,深入實施樞紐賦能戰略,持續放大重大工程的乘數效應,把重大工程建設機遇轉化為發展機遇。”

  從“規模擴張”到“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到“創新裂變”,宜昌的轉型之路,是一條機制創新破局與産業重構交織的高品質發展之路。站在6000億GDP的新臺階上,宜昌正以破局者的姿態,書寫新時代的“長江答卷”。(記者 陸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