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湖北     |     直觀中國     |     視頻     |     原創     |     熱點專題     |     文旅     
大美湖北與全球智庫“雙向奔赴”
2025-05-13 09:59:0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魏寒冰責編:魏寒冰

  原標題:荷蘭教授為何來了又來 大美湖北與全球智庫“雙向奔赴”

大美湖北與全球智庫“雙向奔赴”_fororder_d1ad5d35-408a-47da-b079-847baa4080db

  “我幾乎每年都要來,每次都行程滿滿,因為湖北每天都不一樣。”歐洲科學院院士、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人工智能係教授弗蘭克·范·哈梅倫説。5月12日,3位提前抵達武漢的荷蘭教授馬不停蹄,為學生作講座、感受湖北美食美景,還計劃參觀盤龍城遺址。

  “中國的文化令人沉醉。”同一天,格魯吉亞教育、科學和青年部副部長巴婭·克維茨亞尼抵達湖北第二師範學院,興致勃勃地體驗中國書法、剪紙藝術,欣賞漢服表演,聆聽古箏演奏。

  這些知名學者為學術交流而來,更是為見證中國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全球實踐而來。

  荊山楚水 具象體現中國文明

  2013年,弗蘭克初抵武漢時,百萬大學生的城市規模令他震撼;2025年,他更關注這座城市的數字脈動。

  重返江城,勾起了弗蘭克的美好記憶。十多年間,他幾乎每年都會來湖北。2018年,他作為訪問學者,在武漢度過了四個月時光。從學生到老師,從食物到音樂,從博物館到大街小巷,從東湖到黃鶴樓……武漢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巴婭·克維茨亞尼有著同樣的感受。她説:“我對中國文化、中國朋友都很熟悉。花很多時間和耐心在文化上,很珍視自己的文化,這讓中國人顯得非常特別。”

  第一次來漢的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生物信息學副教授哈裏瑪·穆希卜即將到訪黃鶴樓等名勝,她對這裡的一切感到好奇:“我希望借此機會了解這裡的人們對什麼感興趣,與湖北高校開展合作。”

  “我會鼓勵我荷蘭的學生來中國,也會鼓勵中國學生到荷蘭去交流學習。”弗蘭克深知人文相親的重要性,“我每天都要跟學生一起吃午飯,我們談論阿姆斯特丹,談論學生的家鄉,他們的父母,我的孩子……除了科學教育,這種跨越國界的人文交流也非常重要。”

  奔騰的長江、浩渺的東湖,收藏國之重器的湖北省博物館、千古名樓黃鶴樓……湖北以其大開大闔的獨特氣質,展示著千湖之省的美;高校雲集、科研扎堆、商貿往來頻繁,生機勃勃的湖北充滿活力;飛馳的高鐵、聰明的人形機器人,不斷創新的湖北日新月異,以獨特的風貌吸引著全球來賓。

  在弗蘭克心中,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湖北,是中國文明的具象體現。他希望,通過教育這個窗口,促進兩國文明交流。

  千年文脈 踐行全球文明倡議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

  在2023年舉行的中國共産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中方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呼籲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秉承開放包容、協同共生的理念,湖北構建全球數字教育命運共同體,響應全球文明倡議,引領國際交流與合作,攜手各國應對全球性挑戰、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共話高品質發展願景。

  十餘年間,弗蘭克和黃智生兩位荷蘭教授多次來到武漢,分享教育經驗和前沿理念,鼓勵知識共享與學術創新,共同培養國際化人才。

  最讓弗蘭克印象深刻的,是一群勤奮刻苦的大學生。他發現,中國學生有著充足的學習動力,他們很有幹勁,這促使他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這一點歐洲學生必須向他們學習。”弗蘭克坦言。

  巴婭·克維茨亞尼談起我省教育也充滿讚賞。她説,中國的教育經費支出佔GDP的比例達到4%,這就體現了中國對教育的重視。不僅是大學,包括城市和鄉村的各個地方,都能看到教育技術的運用。

  近年來,湖北不斷實施高水準教育對外開放工程,搭建教育資源“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合作橋梁。南非高等教育與培訓部、英國曼徹斯特城市大學、西班牙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非洲內羅畢大學等知名院校和教育機構到訪湖北,共商合作項目。湖北40余所高校的負責人先後赴30多個國家開展交流訪問,讓全球看到湖北的“千年文脈”。

  科教、文旅、商貿……更多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荊楚大地展開。前不久,2025湖北文化旅遊發展大會在武漢召開,向全球來賓展示荊楚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

  這片熱土,荷蘭教授來了又來,正是對中國教育數字化全球貢獻的最佳注解——這裡既有“敢為人先”的改革基因,更有“美美與共”的文明擔當。(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